广西科技大学2025年研究生教育创新:推出‘智能制造与地方产业融合’培养项目,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025-08-27
2025年初,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宣布启动‘智能制造与地方产业融合’培养项目,这一举措迅速成为广西地区高等教育和产业界的热点话题。该项目旨在将智能制造技术与广西特色产业相结合,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一、项目主要内容与创新亮点
根据广西科技大学发布的《2025年研究生培养改革方案》,该项目包括以下核心内容:
产业导向课程体系
设立‘智能制造+产业’课程模块,覆盖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广西优势产业
要求研究生必修《智能制造基础与广西应用》核心课程
开发30门地方产业特色课程,如《智能装备与蔗糖产业》《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校企双导师制
为研究生配备学术导师和企业实践导师
建立产业导师库,首批聘请100位来自本地企业的专家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平台建设
整合校内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资源
与柳工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共建3个联合实训基地
设立产业创新基金,支持研究生开展实地项目研究
学位评价改革
引入项目成果和专利申请作为毕业评价标准
设立产业应用学位评定小组
鼓励学生参与地方产业升级项目
二、实施背景与区域意义
广西科技大学校长表示:‘广西作为西部重要省份,正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此项目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智能制造战略,培养本土化高端人才的关键举措。’
数据显示,近两年广西制造业人才需求增长25%,但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此项目有望缓解这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师生反响与社会评价
项目公布后,在校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学生群体
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张同学:‘能直接参与企业项目,对就业很有帮助。’
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李同学:‘需要加强技术学习,但前景广阔。’
教师群体
智能制造研究所王教授:‘推动学术研究与地方需求结合,提升科研价值。’
产业经济系刘教授:‘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际经济环境。’
企业界
广西汽车集团高管:‘这种人才正是我们急需的,能快速融入生产一线。’
本地中小企业代表:‘期待合作,解决技术难题。’
四、配套支持措施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学校推出多项政策:
设立专项奖学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
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提供先进设备支持
与东南亚高校开展交流合作,拓展国际视野
简化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流程
五、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到2026年项目将覆盖全校60%的研究生,到2028年形成完善的产教融合体系。研究生院院长表示:‘这不仅培养人才,更服务地方发展,实现双赢。’
教育专家认为,广西科技大学的探索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新路径,有望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项目也面临挑战,如师资培训、课程整合和资金保障,但通过持续优化,预期将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