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 3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4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50 个硕士点; 1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 5 个二级学科), 2 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 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 3 个二级学科)、 1 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 6 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 5 个博士后流动站。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 (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报考前必须提前向我校研招办提供如下材料:本人英语CET-4成绩达425分以上;已取得报考专业六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单;五千字左右相当于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论文或以第一作者在杂志上发表过的论文。经我校批准后方可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7.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单独考试 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在相关行业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并经我校初审后,可参加由我校自行命题的单独考试。我校单独考试考生只接受英语考生,且只接受委培考生。报名、考试时间和统考考生一致,要登陆中国研招网上报名,并且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必须携带所在单位介绍信和毕业证书原件到北京化工大学考点确认。 (三)推荐免试 我校接受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有权推荐免试硕士生的全国各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外, 其他各学科、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具体要求见“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办法”。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考生按教育部规定时间在研招网进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填报前请认真阅读教育部有关报名的指导材料,准确填写网上报名信息。 2.考生按教育部规定时间到报名点确认。报考我校在京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报考单独考试、工商管理硕士及工程管理硕士的考生须选择北京化工大学作为报名点,一律按北京市考试院要求实行网上交费,具体安排届时上网查询;报考我校的外埠考生报名注意事项请按所在考点的要求办理。 3.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立即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4.我校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次计划”的考生,请于11月15日前将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邮寄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6.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身份证、本科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非应届考生学历/学位证书(无学位者不提供)、应届生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有关规定者,不予录取。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三、考试 1.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具体时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 2. 初试地点:选择我校报名点的考生在我校参加考试;选择外埠报名点的考生在报名点指定的考试地点参加考试。 3. 复试工作方案在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本科基础课程(考试时间为三小时),加试科目详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页。 四、体格检查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五、录取 学校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六、其它 1. 我校的招生信息实行网上发布,请考生注意查询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2.在京报考我校考生的准考证将由考生自行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我校将不再邮寄;选择外埠报名点报考我校考生的准考证将由研招办按照考生网上报名登记的地址邮寄给考生本人。 3. 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开通《考生报名个人信息修改系统》,考生报名时登记的地址或联系方式有变动时,可进行更新,具体要求见网站通知。如因考生地址或联系方式不详等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七、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录取时按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和各专业实际上线人数确定录取人数。 八、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或北京市考试院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上级单位最新政策执行。 九、联系方式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及有关注意事项可登录研究生院网站(http://gs.buct.edu.cn/enroll/yjszs.aspx)查询。 单位代码:1001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010-64450293 010-64433759 联系人:研招办 传真:010-64414694 学校售书部电话:010-64437868 咨询邮箱:yzb@mail.buct.edu.cn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校的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在校园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均已发布,热诚欢迎考生登录查询。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简 章

 

 

 

 

 

 

 

                                                                                                        

二○一○年九月


          


学 校 概 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国家教育部20103月批准,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工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于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荣获“河南省公众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和“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称号。

学科专业  我校系国家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研究生招生覆盖经济学、管理学全部学科及法学、哲学、工学、理学部分学科,包括40个专业领域。现有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3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18人(正教授1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近800人。拥有一批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省级特聘教授、省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

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研究生教育设在原河南财经学院校址。学校建有现代化的计算中心、视听教室、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以及会计学实验室、金融学实验室、数字化模拟法庭等十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近300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联通图书馆(藏书 193.78万册)。

科学研究  学校实施“学术兴校”战略,以瞄准学术前沿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政策研究,积极开展区域性、操作性、政策性研究,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日益增强。学校还建设有河南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等2个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应用经济学开放研究中心。

培养管理  学校积极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厚的学习、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院校开展教育合作,培养和输送了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学校的“三助”工作(助教、助研、助管)为在校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勤工俭学和锻炼机会。学校设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优秀科研奖”等专项奖励基金,引导和助推研究生教育全面发展。

根植中原文化沃土,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按照内抓机制,外引资源,拓展空间,科学发展的办学思路,实施学术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制度治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财经政法大学而努力奋斗!

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深造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和同等学力者报考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概 况

一、招生人数

2011年我校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06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规模数为准,并根据当年的考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二、招生类别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和除工商管理硕士以外的专业学位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其他

1、同等学力考生还应达到以下学业要求:①非跨专业门类报考;②须进修过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并出具成绩单或其他相应证明;③须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所报考专业的学术论文(CN刊物正式发表)1 篇(含1篇)以上(相应材料原件须在现场确认信息之前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出具)。

2、军队院校毕业生不接受跨学科门类报考(不接受军队地方生报考)。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中第(一)、(二)、(三)、(四)、(五)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报名事宜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1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报名日期: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通知为准。

2.9月10前后,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处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规定的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能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

2)应试的外国语语种为英语。

3)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所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六、资格审查

复试时对考生身份证、学历(位)证书、学生证等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七、考试安排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初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每科初试时间为3小时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二)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复试办法和程序等将于20114月初在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20115月上旬前完成。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2.对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八、调剂报考

热诚欢迎考生调剂到我校学习,尤其接受“211”、“985”等省外高校考生调剂,我们将予以安排公费计划。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九、体格检查

考生在复试时按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进行体格检查,不符合教育部规定体检标准的考生不予录取。

十、录取类别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综合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

(一)非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或学业奖学金支付、人事档案调至我校。

(二)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或学业奖学金支付。

(三)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

(四)自筹经费:本人负担部分培养费。

四种录取类别均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对于定向、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须在入学前由考生与用人单位和我校签订相应的定向、委托或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生协议书,非定向生人事档案调至我校。

十一、违规处理

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十二、毕业就业

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按原协议返回定向或委托单位。

十三、基本学制

3年。

十四、其他事宜

(一)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报考前,请考生务必认真核对是否符合我校公布的报考要求,如在资格审查时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复试时将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采集考生信息方式进行,望广大考生在报名前认真查阅我校招生专业目录,并提前做好报名准备。

(三)实行网上报名后,不再邮寄报名表。为确保报考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考生网上报名时要认真如实填写各个栏目,特别是联系方式、学校代码、考试科目代码、研究方向代码等。

(四)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研究生收费标准以政府物价部门批文为准。

(五)同等学力加试的科目,在考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进行。

(六)我校研招办不提供邮购参考书业务,参考书请考生自行准备。

(七)请考生及时关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处网站,有关我校研究生招生的各种信息均在此网站公布。

(八)我校研招办招生咨询电话为0371-6351906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经济哲学

02管理哲学

03社会哲学

 

010105伦理学

01伦理学基本理论

02经济伦理

03社会主义道德理论

04社会伦理

 

020101政治经济学

0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03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理论

04劳动就业理论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1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02外国经济学说史

03经济学流派

020103 经济史

0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0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20104西方经济学

01微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02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03新制度经济学

 

020105世界经济

01世界经济和国别经济

02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

03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04区域经济一体化

05国际直接投资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1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02资源利用与农村区域发展

03生态经济理论与应用

 

020201国民经济学

01区域发展与信息化

02国民经济管理方法与模型

03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公司与区域经济发展

02城市经济

03区域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

 

020203财政学

01财政理论与政策

02税收制度与管理

03公共支出管理

 

020204金融学

01投融资理论与资本运作

02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03银行管理与风险控制

04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05证券投资分析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02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03产业投资理论与政策

04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0206国际贸易学

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国际投资理论

03国际商务理论

04跨国公司管理

 

020207劳动经济学

01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02劳动关系研究

03薪酬管理

04社会保障

05人力资源管理

 

020208统计学

01区域经济统计分析

02统计基本理论

03国民经济核算研究

04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统计

05金融证券统计分析

06时间序列分析

 

020209数量经济学

01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

02信息经济理论与应用

03决策方法研究及应用

04电子商务的数量分析

 

030104 刑法学

01中国刑法学

02犯罪预防学

03比较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1民法

02商法

 

 

030107经济法学

01财税法

02市场规制法

0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04经济法基础理论

05宏观调控法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02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0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04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02企业思想工作与企业伦理文化研究

0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1城镇化与城乡经济

02农区发展研究

03城乡信息化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1人工智能与智能处理

02智能金融信息处理和智能商务

0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04金融网络和商务网络安全

05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技术

06信息的数据压缩和挖掘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01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

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3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

04物流与系统工程

05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

06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

07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120201会计学

01会计理论与方法 

02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03审计理论与方法

 

120202企业管理

01资本经营

02财务管理

03战略管理

04市场营销

05人力资源管理

 

120203旅游管理

01旅游规划与开发

02旅游市场营销

03旅游企业管理

04旅游文化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01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产权战略

02产业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03评估理论与方法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01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及应用

02农村人力资源与中小企业管理

03现代农产品物流

 

025100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025200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025400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

 

 

 

 

025600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

 

 

 

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

 

 

 

095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学位

 

 

 

125100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125300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3

 

 

 

 

3

 

 

 

 

 

4

 

 

 

 

 

3

 

 

 

3

 

 

 

 

5

 

 

 

 

5

 

 

 

 

 

 

3

 

 

 

 

5

 

 

 

5

 

 

 

 

8

 

 

 

 

15

 

 

 

 

 

 

10

 

 

 

 

 

8

 

 

 

 

 

4

 

 

 

 

 

 

6

 

 

 

 

 

 

 

4

 

 

 

 

 

10

 

 

 

 

10

 

 

 

 

10

 

 

 

 

 

 

3

 

 

 

 

 

 

 

 

3

 

 

 

 

 

3

 

 

 

 

 

3

 

 

 

 

 

 

 

5

 

 

 

 

 

 

 

30

 

 

 

 

13

 

 

 

 

 

 

6

 

 

 

 

 

5

 

 

 

 

  3

 

 

 

 

30

 

 

 

10

 

 

 

20

 

 

 

 

10

 

 

 

3

 

 

 

 

3

 

 

 

 

80

 

 

 

 

 

4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哲学原理

801西方哲学史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哲学原理

801西方哲学史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2法理学

803刑法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2法理学

804民商法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2法理学

805经济法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3马克思主义原理

806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3马克思主义原理

806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4高等数学

807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8运筹学或809C程序设计或810管理学(任选一门)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1金融学综合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2统计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④811农业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④811农业经济学

 

①-  无②204英语二

399管理类联考综合④-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43会计学

 

 


专业考试课程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初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复试   《政治经济学》张维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伦理学:

1.初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复试   《伦理学》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月版

政治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经济思想史: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经济学说史教程》陈孟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经济史: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当代中国经济》张宇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西方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世界经济: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国际经济学》(第二版)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马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国民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刘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区域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财政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产业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贸易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劳动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统计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统计学》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最新版)

数量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信息经济学教程》陈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计量经济学基础》(第3版)张晓峒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刑法学:

1.初试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2.复试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民商法学:

1.初试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二版)

《商法》范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商事法学》张民安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2.复试  《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二版)

《商法》范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商事法学》张民安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经济法学

1.初试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复试  《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初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

1.初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   《思想政治教育学热点问题》吴潜涛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人文地理学:

1.初试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技术:

1.初试   全国统考,参考书不固定

2.复试   《数据库技术基础及应用》(第二版)刘国燊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管理科学与工程:

1.初试   《运筹学》李维铮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C语言》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应用数学   不固定参考书

会计学: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中级财务会计》(修订版)夏成才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第四版)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企业管理: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企业战略管理》徐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月版

旅游管理: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旅游经济学》田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技术经济及管理: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工业技术经济学》傅家骥、仝允桓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农业经济管理: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

专业硕士学位:

初试以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考试大纲为准

金融硕士

《金融学》黄达中国人大出版社

         《商业银行经营学》戴国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应用统计硕士:

《统计学概论》曾五一、肖红叶  中国科学出版社

国际商务硕士

《国际贸易学》(二版)赵春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资产评估硕士:

《资产评估学》田西杰郭苗红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农业推广硕士:

《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会计硕士

《会计学》薛玉莲张丽华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广州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录取者(脱产),学校提供一等奖学金(包括学费和生活补贴)。
*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被录取者(脱产),每月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
 
 
一、招生人数
2011年我校共有42个学科、专业(学术性),20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领域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20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规模为准。我校接收外校推荐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学术型推免生、专业学位型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生,推免生均为公费研究生),有意者请访问广州大学研究生处主页(http://yjsc.gzhu.edu.cn),查看有关信息。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研究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推荐免试生报考必须是经毕业生学校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复试并被接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详细内容请查阅广州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中的《关于做好2011年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两个领域不接收推免生。
三、报名时间
1.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8日-10月31日 每天8:00—23:00(时间若有变化,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2.网上报名成功后,网报系统会生成报考考生的报名号和密码,考生必须携带报名号、密码、身份证、报名费,在规定的时间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现场确认时间为:2010年11月10日—11月14日(时间若有变化,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四、报名地点
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推免生(含全日制学术型推免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型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生)必须在各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五、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一) 考试科目共为四科(部分专业三科),其中政治、英语一、英语二、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试题由全国统一命题;业务课以及外语类的第二外语试题由我校命题。教育部如公布有关考试的新规定,以新规定的内容为准。
(二)考试方式为笔试。
六、复试、录取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能力测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不能录取。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期间到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符合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复试、调剂、录取政策以教育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七、考试地点
由当地报名点安排。
八、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三年(学习优异者可提前毕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两年(艺术硕士为三年)。
所设奖贷学金项目:
1.国家奖学金
2.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3.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励
4.发表论文奖
5.各种国家(部)、省、市专项奖励
6.国家助学贷款: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7.勤工助学补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广州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录取者(脱产),学校提供一等奖学金(包括学费和生活补贴)。
*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被录取者(脱产),每月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
 
 
一、招生人数
2011年我校共有42个学科、专业(学术性),20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领域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20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规模为准。我校接收外校推荐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学术型推免生、专业学位型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生,推免生均为公费研究生),有意者请访问广州大学研究生处主页(http://yjsc.gzhu.edu.cn),查看有关信息。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研究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推荐免试生报考必须是经毕业生学校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复试并被接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详细内容请查阅广州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中的《关于做好2011年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两个领域不接收推免生。
三、报名时间
1.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8日-10月31日 每天8:00—23:00(时间若有变化,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2.网上报名成功后,网报系统会生成报考考生的报名号和密码,考生必须携带报名号、密码、身份证、报名费,在规定的时间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现场确认时间为:2010年11月10日—11月14日(时间若有变化,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四、报名地点
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推免生(含全日制学术型推免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型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生)必须在各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五、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一) 考试科目共为四科(部分专业三科),其中政治、英语一、英语二、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试题由全国统一命题;业务课以及外语类的第二外语试题由我校命题。教育部如公布有关考试的新规定,以新规定的内容为准。
(二)考试方式为笔试。
六、复试、录取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能力测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不能录取。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期间到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符合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复试、调剂、录取政策以教育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七、考试地点
由当地报名点安排。
八、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三年(学习优异者可提前毕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两年(艺术硕士为三年)。
所设奖贷学金项目:
1.国家奖学金
2.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3.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励
4.发表论文奖
5.各种国家(部)、省、市专项奖励
6.国家助学贷款: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7.勤工助学补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11年我院计划招收研究生30名。具体招生计划数以最终国家下达计划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考生通过互联网登陆报名网站(网址:http://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报名:在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内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到各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

四、考生资格审查

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五、初试与复试

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三个专业2011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外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还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还将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以上方可录取。复试时间、地点、考试科目待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考生(可在网上获取信息)。

六、其它

1、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2、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否则将影响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单位代码:10242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  邮政编码:150008

联系部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生办

电话:0451-82708156(传真) 

E-mall:wang-hai-liang@163.com        网址:http://www.hrbipe.edu.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招生人数

初 试 科 目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02.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03.竞技体育管理

04.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05.滑雪旅游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学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02.速度滑冰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滑雪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5.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6.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7.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8.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9.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0.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各学科专业参考书目录

专业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及版次

作者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基本理论

及体育管理学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周西宽主编

《实用体育管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11年我院计划招收研究生30名。具体招生计划数以最终国家下达计划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考生通过互联网登陆报名网站(网址:http://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报名:在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内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到各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

四、考生资格审查

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五、初试与复试

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三个专业2011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外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还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还将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以上方可录取。复试时间、地点、考试科目待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考生(可在网上获取信息)。

六、其它

1、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2、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否则将影响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单位代码:10242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  邮政编码:150008

联系部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生办

电话:0451-82708156(传真) 

E-mall:wang-hai-liang@163.com        网址:http://www.hrbipe.edu.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招生人数

初 试 科 目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02.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03.竞技体育管理

04.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05.滑雪旅游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学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02.速度滑冰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滑雪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5.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6.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7.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8.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9.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0.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各学科专业参考书目录

专业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及版次

作者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基本理论

及体育管理学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周西宽主编

《实用体育管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校2011年计划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40名(最终的计划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其中结构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力学、市政工程、材料学五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研究生160人,另外招收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材料学领域)80名。

一、培养目标

1、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守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职业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考我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国家组织的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方法、时间、地点

硕士研究生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1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1010-31日每天9:00-22:00(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

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为925-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所有非应届毕业生需在网报备注栏内填写本人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应届本科毕业生需填写本人学号。

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对各类证书编号予以网上核查。如考生在报名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而取得报考、录取资格的,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阶段,均取消其资格,并采取通知所在单位(就读院校)等形式予以公告。

2)所有考生需填写完整联系方式,包括:本人固定电话、本人移动电话等;完整的通讯地址(含省、市(县)、单位、邮箱号等)、邮政编码。因考生联系方式不全、变更或错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1110-14

2、现场确认内容: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考生所在地高校招生办设置的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现场图像采集、交纳报名费等手续。

3、现场确认需携带的证件:

1)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持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的介绍信、学生证和身份证;

2)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持身份证和学历证书报名(原件)。

四、考试

1、初试日期与地点:

1)时间:(具体时间参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公网>http://yz.chsi.cn<教育网>)。

2)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2、初试科目:

我校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4门,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城市规划设计为6小时),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值各为150分。

3、复试:初试合格的考生,参加我院组织的统一复试。复试的时间、地点、科目另行通知。复试科目考试形式及具体内容由我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其它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决定(复试课程及参考书目见附件)。

五、录取

1、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素质择优录取。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格检查,未达到高校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2、凡属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在正式录取之前,须由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及拟录取的研究生三方签订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协议书。

六、学习年限

我院招收的硕士生(含专业学位),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脱产攻读学位。

注:以上报考须知若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今后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通讯地址:合肥市金寨路856号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230022

单位代码:10878

联系电话:05513513085

联系人:孙老师

Email:xkb@aiai.edu.cn

2011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

复试

专业课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及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加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及参考书目

080104

工程力学

a.  计算结构力学

b.  工程计算力学

c.  复合材料力学

d.  结构动力学及其应用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强度与刚度计算,截面的几何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实验;超静定问题。应力状态的概念和计算,广义胡克定律及四个常见的强度理论的应用,组合变形的计算;压杆稳定的概念与计算;能量法的概念与计算;动荷载问题。

《材料力学》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高等教育出版社。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程》(上下册),龙驭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弹性力学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徐芝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理论力学或材料力学

①《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材料力学》,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081402

结构工程

a.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其应用

b.钢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c.地下结构计算理论与应用

d.现代预应力结构计算理论及应用

e.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

f.工程结构安全理论与应用

g.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应用

h.工程结构的现代施工技术

i. 安全工程

方向abcdefgh:、结构力学;

方向i:流体力学

结构力学:1、结构力学要点、计算简图2、平面体系几何构成分析 3、静定结构分析: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4、静定结构影响线 5、超静定结构分析­: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

《结构力学教程》(上、下册),龙驭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流体力学:理解牛顿内摩擦定律;了解流场轨迹线及流线方程式,流体运动微元分析法。理解有势和有旋流动,速度势函数。理解不可压缩平面流动流函数,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欧拉方程、兰姆方程及边界条件,伯努利定理,定常流动动量定律及动量矩定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流体力学》,王维新,煤炭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上、中册),东南大学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土力学

《土力学》,浙江大学等四所院校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土木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二版。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a.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b.城市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  
c.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
d.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e.人居环境与住区规划
1.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发展历史与保护更新、城市规划主要理论、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各类型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城市道路与交通、近年来城市规划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董鉴泓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区域研究与规划

《区域研究与规划》,彭震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崔功豪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刘骏,蒲蔚然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

2城市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等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81年;《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一版)戴慎志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99年。

2.城市规划设计
6小时)
根据要求分析用地条件,提出设计理念,进行方案构思、用地布局与交通组织、技术经济分析,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进行图纸表达。
《城市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师常用规范》

081403

市政工程

a.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b.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系统优化

c.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d.城市垃圾处置与利用

e..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方向abcde:水力学

水力学:水静力学、恒定不可压缩液体总流连续性方程及其运用、元流和总流的能量方程、水头损失、层流与紊流、沿程水力损失的计算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的水力计算、明渠均匀流水力最佳断面、堰流基本公式、渗流基本理论。

《水力学》,柯葵、朱立明、李嵘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李圭白,张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

1、水处理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顾夏声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3版。

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f.智能建筑

方向f: C语言程序设计或自动控制原理

 

C语言:数据描述、操作与程序结构;迭代、枚举;函数;变量;编译预处理;指针;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文件及操作。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原理、分类与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智能建筑新技术

《建筑电气新技术丛书》中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分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建筑电气,参考书目:《建筑电气》, 方潜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电子技术,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材料学

a.功能高分子与化学建材

b.高性能水泥基材料

c.无机功能材料

d.环境功能材料

 

材料研究方法

光学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原理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与应用;电子探针;热分析技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核磁共振;各种分析方法合理选择。

《材料研究方法》,王培铭、林健、许乾慰、吴建国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杨南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概论

参考书目:《材料概论》,施惠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8月出版。

1、材料科学基础,参考书目:《材料科学基础》, 胡赓祥 等编著胡赓祥 等编著2006年出版。

2、物理化学,参考书目:《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

复试

专业课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加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及参考书目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a.结构工程

b.岩土工程

c.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d.道路与桥梁工程

 

方向abcd:结构力学

:《工程经济学》,黄渝详、邢爱芳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结构力学:1、结构力学要点、计算简图2、平面体系几何构成分析 3、静定结构分析: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4、静定结构影响线 5、超静定结构分析­: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

《结构力学教程》(上、下册),龙驭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上、中册),东南大学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土力学

《土力学》,浙江大学等四所院校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土木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二版。

 

e.安全工程

 

方向e: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理解牛顿内摩擦定律;了解流场轨迹线及流线方程式,流体运动微元分析法。理解有势和有旋流动,速度势函数。理解不可压缩平面流动流函数,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欧拉方程、兰姆方程及边界条件,伯努利定理,定常流动动量定律及动量矩定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流体力学》,王维新,煤炭工业出版社。

 

f.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方向f: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框架;现金流量及资金等值计算;投资方案的各项评价判据;折旧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成本和费用的估算方法;工程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相关内容;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价值工程的含义及应用。

《工程经济学》,黄渝详、邢爱芳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杨兴荣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概论》,丁大钧等主编,安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

g.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系统优化

h..建筑环境与HVAC

方向gh:水力学

水力学:水静力学、恒定不可压缩液体总流连续性方程及其运用、元流和总流的能量方程、水头损失、层流与紊流、沿程水力损失的计算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的水力计算、明渠均匀流水力最佳断面、堰流基本公式、渗流基本理论。

《水力学》,柯葵、朱立明、李嵘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李圭白,张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

1、水处理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顾夏声,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3版。

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材料工程领域

a.功能高分子与化学建材

b.高性能水泥基材料

c.无机功能材料

d.环境功能材料

材料研究方法

光学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原理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与应用;电子探针;热分析技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核磁共振;各种分析方法合理选择。

《材料研究方法》,王培铭、林健、许乾慰、吴建国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杨南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概论

《材料概论》,施惠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8月出版。

1、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 胡赓祥 等编著胡赓祥 等编著2006年出版。

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汉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十大学科门类,有28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8个二级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博士生导师1200余人,硕士生导师2400余人。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及考试方式

2011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6000 名(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 4000 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 2000 名,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我校参加“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生工作。“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主要面向西部12个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70 名(专业不限),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名。

考试方式有统考、联考、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

三、学习年限

实行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取得国家英语四级合格证书或英语四级成绩报告单(成绩在425分以上);

②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杂志上发表过2篇属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1篇;

③通过8门以上相关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的考试(需提供由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或由有关部门出具的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④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它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五、单独考试(限集体报名)

(一)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并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二)单独考试仅以对系统、行业、地区办班的形式对外招生。

六、推荐免试生

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其它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关于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生的具体条件,请到研究生院网站(http://www.gs.whu.edu.cn)查询。

七、报名

(一)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及复试阶段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二)报名工作继续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时间、程序、地点请届时上网(http://www.gs.whu.edu.cn)查询。准考证由考生自行在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

八、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为四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一和业务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一,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2、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一般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一和业务二四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各考试科目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200分、100分)。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科目设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三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初试科目设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两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3、初试时间: 2011

初试所有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二)复试

1、复试时间: 2011 3 月— 4

2、复试内容:

1)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2)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3、对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须笔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4、复试笔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均在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中注明。

5、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报考学院通知为准。

九、调剂复试

调剂复试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教育部文件和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通知中的有关规定为准。

 十、录取

(一)根据初试、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二)录取类别为“普通”、“自筹”、“委培”、“定向”(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强军计划)。

(三)我校在入学报到时对新生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不合格者不予注册。

十一、“硕博连读1+4选拔

为提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我校从2007年开始实行“硕博连读1+4培养模式,即:从推免生和统考考生中选拔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确定其具有“硕博连读1+4的基本资格;在硕士入学一年后,经过考核,确定其中部分优秀硕士生具有博士候选人资格,并在硕士入学第三年开始正式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硕博连1+4方案”将硕士、博士培养方案进行有机结合,实行统一培养。

十二、研究生奖助体系

我校是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学校设立以下奖学金:

(一)基本奖学金

学校按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总人数80%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总人数100%的比例设立基本奖学金(全部免学费)。基本奖学金设置比例及额度见下表:

层次

等级

百分比

额度

学术型学位硕士

一等

40%

1.1万元/学年

二等

40%

0.55万元/学年

专业学位硕士

一等

15%

1.1万元/学年

二等

20%

0.55万元/学年

博士

一等

100%

1.6万元/学年

(二)普通奖学金

所有全日制普通类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可享受普通奖学金300/月,全年按10个月发放;所有全日制普通类博士研究生可享受普通奖学金1200/月,全年按10个月发放。

(三)优秀奖学金

我校在校学习的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和二、三年级博士研究生以及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研究生(转博第一年)可以参加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博士研究生甲等奖学金为每年4000/人,占参评总人数的4%;乙等奖学金为每年3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7%;丙等奖学金为每年2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9%。

   硕士研究生甲等奖学金为每年3000/人,占参评总人数的4%;乙等奖学金为每年2000/人,占参评总人数的7%;丙等奖学金为每年1000/人,占参评总人数的9%。

(四)设置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岗位

为缓解部分研究生就学期间的经济压力,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研究生自教自管和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和培养单位每年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助教、助研、助管简称(“三助”)岗位,其中助管工作劳酬资助标准一般为硕士生10/小时,博士生12/小时。助教、助研工作劳酬资助标准由聘用单位或聘用者根据聘用研究生实际工作情况确定,但低于助管工作劳酬的资助标准。

(五)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略)

学校还可为困难学生协助办理助学贷款。

十三、就业

学生毕业后,按照“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落实就业单位,委培及定向生回原委培、定向单位就业。

十四、其他说明

(一)我校将在网上及时发布研究生招生信息,请考生在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随时上网查询(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网址:http//www.gs.whu.edu.cn)。

(二)考生可从网上下载《武汉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有关考试范围、参考书目等事宜请上相关学院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

(三)未尽事宜请考生直接与报考学院联系。有关工作人员和电话附后,欢迎垂询。

附件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