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始建于19786月,其前身为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由原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19834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科研教学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肩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在四川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98211月,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我院建立研究生部(20073月,经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研究生学院),1983年由国家教育部备案,1984年成为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内较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单位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生。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教育资源,我院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目前已有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人口学、文艺学、新闻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共1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学生达300多人,招生规模在西南地区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位居第二,已成为全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显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地处繁华的一环路市中心,坐落在美丽的浣花溪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并与闻名遐尔的杜甫草堂、武候祠、青羊宫等文化古迹以及四川大学、西南财大、西南民族大学等著名学府为邻,真可谓人杰地灵,不失为你求学的上佳选择!

教学资源丰富,科研经费充足,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科研和社会实践机会。我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340万元;图书馆藏书72万余册;现有15个研究所、7个职能部门、1个研究生学院和10个研究中心;有《社会科学研究》(CSSCI)、《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等5种公开发行的全国核心期刊和《经理日报》报社以及《中国西部》杂志社;建有“四川社会科学”网站。我院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4人,副高级职称8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人,省优专家1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同时这些导师都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科研经费充足,教学资源丰富,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高级人才提供了保障。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我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荷兰、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已联合招收3届博士生。

总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院已形成了经济、管理、法学、文学等较全的学科门类,并涌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区域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研究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等一大批重点学科及热门学科学科,我院的研究生教育既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又重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这样使得我院培养的研究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备了相当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现已初步形成了从招生录取到研究生教育培养、学位授予等一整套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机制,建立起了适合于我院特点的“学科建设与学位教育统一、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统一、课题研究与教学实习统一、学术梯队与师资培养统一、科研考核与教学考核统一”的办学模式。

 

二、招生须知

(一)报名日期及报名程序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报名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可于91030日考生可登陆我院网站(http://www.sass.cn)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我院招生专业目录,选择报考志愿;考生应正确抄录报考第一志愿招生单位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及四门初试科目的代码及名称。

网报时间:报名日期敬请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网报时间以国家教育部统一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

现场报名时间:11月中旬(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现场报名时间为准),考生持本人的毕业证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身份证)到省级招办指定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现场照相、交纳报名考试费。

(二)报名地点

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在网报时选择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网报后按规定时间到所选报名点进行数码照相,缴费,签名确认。

(三)报名注意事项

1.《硕士生招生考试报名情况登记卡》填写要求

《登记卡》是由考生网上报名后、现场照相时报名点打印取得(一式两份),便于考生校对。如打印出的信息有误,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考生在《登记卡》和计算机上改正。除打印出的信息外,考生还需在《登记卡》上用钢笔如实填写以下栏目的信息:

1)同等学力考生应在“毕业学校”栏目填写毕业学校名称。

2)考生应在“考试科目”栏目中考试科目代码后面填写相应的考试科目汉字名称。

3)考生应认真填写本人收取的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以便于准考证及录取通知书及时无误地寄送给考生。

4)填写完毕后,考生应对上述各栏目内容认真校对,在确认填涂信息正确无误后,应签名确认对《登记卡》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2.现役军人报考地方院校研究生,由本人提出申报,所在基层单位审核同意,经军级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到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3.异地报名的考生在报名考试期间(从报名到考试日期)因事外出,可持所在单位有关部门的介绍信就近报名并在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四)资格审查

2011年入学考试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为简化报名程序,方便考生报名,考生资格审查将由招生单位在复试阶段进行,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无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环节,招生单位均有权取消其复试和录取的资格。

(五)考试须知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2011年春节前,具体时间以国家教育部统一公布的时间为准,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3、初试科目:学术性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设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初试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313历史学专业基础均为国家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为我院自行命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设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其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采用与学术型专业相同的统考试题,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分别选用各自的全国联考试题(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详见第(10-12页)招生专业目录。

4、全国统考的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5、初试地点: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区、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参加考试。

(六)体格检查

硕士生体检工作由招生单位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执行。

(七)复试

1、复试是入学考试的重要环节,是对初试达到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在初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等方面进行的进一步的考查。

2、我院以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复试分数线为标准,对上线考生进行专业课笔试、面试、实践技能的考核,以及英语听力及口语的测试。

3、对同等学力考生,需全面、严格复试,并采用笔试形式加试2门专业课。

4、复试科目及参考书详见我院招生简章“参考书目”栏。

5、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由我院自定(一般在四月下旬,具体复试时间将在我院网站上通知)。

(八)录取

1、我院在经过复试和政审后,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硕士生,与国家计划硕士录取标准相同。

2、我院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均为自筹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委托培养硕士生被录取前,招生单位、用人单位或拟录取为委托培养硕士生的考生之间,必须签定委托培养合同。

3、应届本科毕业生被录取后,在新学期报到时必须交验毕业证和学位证书,若本科未取得毕业者,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院可取消其入学资格。

(九)培养和就业

1、学习年限

我院培养的硕士生均为脱产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2、毕业生就业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计委、人事部的有关规定:科研机构招收的研究生列入国家“委培及自筹计划”。委托培养硕士生原则上回委托培养单位。自筹硕士生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

以上规定如与国家教育部下达的2011年招生文件有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教育部文件为准。

(十)学费和住宿费

学费:每生每年6500元,住宿费:每生每年8001000元。我院同时施行奖学金制度,奖学金覆盖面达40%

 

 

联系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招生办

通讯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

    610071

联系电话(028)8701209087040881

联 系 人老师  老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目录说明

一、2011年我院拟面向全国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2(含免试生名额),专业学位研究生34名。热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院。具体招生规模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本简章刊登的各学科、专业招生名额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再进行调整。

二、凡符合国家规定,年龄一般不超过40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后两年(20097月前毕业)以上的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三、我院大部分专业均接收应届本科毕业推荐免试硕士生,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应在接收时来我院参加复试。接收推免生的工作每年9月上旬开始,1010左右截止。推免生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期限内到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我院新闻学、民商法学和经济法学专业(法律硕士除外)原则上不接收推免生,其余各专业推免生的推荐名额最多不超过2人。诚挚欢迎全国各高校中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填报我院。

四、初试科目的设置及分值

(一)学术型研究生

按照教育部编制专业目录的统一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办法与2010年相同。我院除专门史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13历史学基础;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外,其他各学科专业考试科目均设置四个单元(即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详见(10-12页)招生专业目录。其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313历史学基础均为国家统一命题;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由我院自行命题。各专业推荐的参考书目(13-19页)仅供参考,考试范围可不受参考书目限制。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

我院设有法律(非法学)和法律(法学)两个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的设置总体上按照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进行设置,设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其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采用与学术型专业相同的统考试题,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分别选用各自的全国联考试题(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详见第12页招生专业目录。

五、报名日期和程序:考生可登陆我院网站(http://www.sass.cn)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我院招生专业目录,选择报考志愿;考生应正确抄录报考第一志愿招生单位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的名称及代码,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日期请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后,再到省级招办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提交本人相关信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单位代码:89101             联系部门:研究生学院招生办

邮政编码:610071                话:(028)87012090

联系人:邹老师             我院主页:http://www.sass.cn

研招办E-mail信箱:89101@***

  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10102中国哲学

01道家、道教哲学

02佛教哲学

03管理哲学

04中国发展哲学

0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哲学原理④801中国哲学史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

02区域可持续发展

03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

 

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工业经济研究

02现代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研究

03现代服务业研究

04股份制与资本营运研究

8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030105民商法学

01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02物权法律制度研究

0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

04信托法律制度研究

 

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法学综合(法理、刑法、民诉)803民商法学

 

030107经济法学

01证券法律制度研究

02现代企业法比较研究

03市场竞争法律制度研究

04环境与资源法研究

 

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法学综合(法理、刑法、民诉)803民商法学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0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

02政党政治与基层治理

03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04人大与议会制度

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3政治学原理④804政治思想史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1毛泽东思想研究

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04中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

4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3政治学原理④804政治思想史

 

030301社会学

01城乡社区发展研究

02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

03社会变迁与社会政策研究

 

9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社会学原理④805社会学研究方法

 

030302人口学

01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02 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03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

0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5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社会学原理④805社会学研究方法

 

035101 法律(非法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035102 法律(法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美学

02文艺评论

03当代文艺思潮

04中国当代小说与影视研究

05文艺心理学

0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07文化产业研究

5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5中国文学史④806文艺理论

 

050301新闻学

01当代媒体报道研究

02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03中国发展新闻学研究

04网络传播及新媒体研究

05文化产业研究

11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6新闻传播理论④807新闻业务

 

060105专门史

01中国文化史研究

02中国民族史研究

03民国史研究

0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05 文化产业研究

4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3历史学基础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01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

02农村社区发展

03 农村生态环境

 

4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8农业经济管理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各专业参考书目

 

010102中国哲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701 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月第五版。

801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月版。

复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复参考书1.《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中国文化导论  ②中国哲学史料学

参考书1.《中国文化导论》,李宗桂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刘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月版。

 

020202区域经济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802  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复试科目:区域经济学

参考书1.《区域经济学》,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政治经济学    ②发展经济学

参考书1.《政治经济学教程》(含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任一通行版本。

2.《发展经济学》,谭崇台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020205产业经济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802  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复试:产业经济学

参考书:产业经济学》王传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月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企业管理    ②国民经济管理学

参考书1.《现代企业管理》,王关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月版。

2.《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刘瑞著,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

 

030105民商法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702法学综合(法理、刑法、民诉)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3 民商法学

1.《民法学》(第二版),王利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商法学》(修订版),徐学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复试科目:公司法

参考书:《新公司法论》,周友苏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物权法  ②合同法

参考书:1.《物权法教程》,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合同法》,李开国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7经济法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2 法学综合(法理、刑法、民诉)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主编,中国人大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3  民商法学

1.《民法学》(第二版),王利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商法学》(修订版),徐学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复试科目:证券法

参考书:《新证券法论》,周友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公司法   ②合同法

复试参考书:1.《新公司法论》,周友苏主编,四川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合同法》,李开国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3  政治学原理

1.《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月版。

2.《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任一通行版本。

804  政治思想史

1.《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中共党史》任一通行版本。

复试科目:中国政治制度史

参考书:1.《中国政治制度史》,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②行政管理学

参考书: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徐大同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3  政治学原理

1.《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月版。

2.《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任一通行版本。

804  政治思想史

1.《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中共党史》任一通行版本。

复试科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纲要》,杨先农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书: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部教育司版本)。

 

030301社会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4  社会学原理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近年任一通行版本。

805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近年任一通行版本。

 

复试科目:国外社会学史

参考书:《国外社会学史》,贾增春主编,近年任一版本。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社会学概论   ②社会学调查方法

参考书: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030302人口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4  社会学原理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05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复试科目:人口学原理

参考书: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人口与劳动统计  ②人力资源分析

参考书:1.《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2.《人力资源分析》,可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035101法律(非法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初试科目全部由国家统考和联考,由国家统一命题。

 

035102法律(法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初试科目全部由国家统考和联考,由国家统一命题。

 

050101文艺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5  中国文学史

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806  文艺理论

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复试科目:中外文论

参考相关内容通行版本。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中国文学批评史  ②文学评论

参考书:参考相关内容通行版本。

 

050301新闻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6  新闻传播理论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807  新闻业务

1.陈焕仁:《当代媒体新闻报道》,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丁法章:《新闻评论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复试科目:新闻传播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文史基础知识  ②中外新闻史

复试参考书: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060105专门史

初试业务课科目:

初试科目全部统考,由国家统一命题。

复试科目:中国文化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西方史学概论  ②历史文献选读

复试参考书:1.《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或任一通行版本)。

2.《西方史学史》,张广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或任一通行版本)

3.《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或任一通行版本)。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初试业务课科目:

808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咸春龙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复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政治经济学  ②管理学

复试参考书:1《农业经济学》,李秉农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政治经济学》,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杨文士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陕西理工学院

2011年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规模

2011年我校共有4个学科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包括计划内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拟招生160人,具体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下同),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4.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2003年)的要求。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考生请保存好网报用户名和密码。

1、网上报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网上预报名,925-29日,应届本科毕业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时间为10101031每天9-22时。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我校研究生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应届毕业生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新报名。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按要求正确填写院、系、报考专业、选考科目及相应的代码,否则由我校指定。

考生提供的本人及所属单位(人事档案主管部门)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必须准确无误。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处概不负责。

2、现场确认:现场报名时间11101114。现场确认地点为考生本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告指定的报名点(具体请考生咨询当地招生办公室)。在规定的时间内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毕业证、学位证(应届毕业生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指定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缴纳报名费并现场照相。考生应严格按要求报考并按时办理各项手续,并保证信息准确。过期不能补报和修改,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3、下载打印《准考证》:1210-2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考生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

四、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1、初试

1)初试时间:约在20111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详见《准考证》)

2)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3)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共为四门,其中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由国家统一命题;业务课由我校自行命题。

各科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招生专业目录附后,请考生根据报考的专业选定考试科目。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复试时进行,听力与口语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2.复试

复试分数线按国家B类地区标准执行。

1)复试根据初试成绩差额进行。

2)复试内容包括英语测试和专业课测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3)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期间到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符合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见招生专业目录。

5复试时间、地点及考试方式另行通知。

五、录取及其他

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结合考生整体素质择优录取。

1. 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被正常录取的,均录取为公费研究生

2.我校2011年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按国家统一规定分为计划内研究生和计划外研究生。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计划外的全国统考自筹经费研究生录取进校后,可以享受每生200/月(自筹150/月)的普通奖学金,此外,还设有优秀奖学金。

3. 涉及考试、调剂和录取等方面的政策以教育部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相关规定为准。

 

请考生经常关注我校研招网(http://www1.snut.edu.cn/yjsc/),了解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事宜,或直接来函来电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单位代码:10720                  单位名称:陕西理工学院

    址:陕西省汉中市朝阳路     邮政编码:723001

联系部门: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处   联系电话:09162641564

    真:09162641574          联系人陈老师  郑老师

学校网址:http://www.snut.edu.cn  Emailyjsc@snut.edu.cn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农业综合研究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任务。全院39个研究所遍布全国17个省(市、区)。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

2011年我院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200余名(招生数字仅供参考,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确定),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报考。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境外获硕士学位者需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是国家学历教育硕士生且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报考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副研究员(或相当职称)以上职称;②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3篇以上(第一作者)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前五名);③已修完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且成绩合格。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4.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考生的年龄不限;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生和在职申请学位生不得以应届生身份报名,必须在获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名。

二、报名

1.报名办法  实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Default.aspx 。考生在报名前须仔细阅读《博士生网上报名须知》,并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操作。

我院实行按研究所、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报名考试,考生通过复试后与导师双向选择的招生录取办法。招生导师信息查询: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招生就业→招生信息→导师信息。

2.报名时间   考生须在201011101231期间进行网上报名,有关网上报名的具体事宜将在201010月公布。请考生及时登陆我院网址(http://*** http//www.caas.net.cn)了解有关网上报名信息。

3.提交材料   考生报名后须在201115前向我院寄送以下材料(邮寄以邮戳日期为准):①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②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③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加盖单位公章);④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⑤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评议材料及答辩决议复印件;⑥身份证复印件

应届毕业生免交材料④、⑤,但须另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同等学力报考者免交材料⑤,但须另提交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加盖公章)、职称证明复印件、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全文及获奖证书等材料。

4.应届生报名登记表中的“考生单位意见”栏由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盖章。下列人员须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在报名登记表“考生单位意见”一栏中签署意见并签字,同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①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②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③现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

考生与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造成不能录取的后果,我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5.考生提供的报考材料必须真实有效,我院将依据考生提供的材料准予考试和录取,如发现弄虚作假随时取消报考和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报名费支付方式:考生报名后将报名考试费200元以邮局汇款方式于201115前(以邮戳为准)寄至我院招生办公室(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收,邮编:100081)。汇款单留言处必须注明报考人员的姓名和报名号。

7.同等学力人员报考者,必须在2010102031日向我院招生办公室提交所有要求的材料原件,并由所报考的导师写推荐书,经我院审查同意后,方可履行报名手续。

三、初试

1.时间:20113月下旬,以准考证时间为准

2.初试科目:政治理论(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毕业硕士生免考)、外国语(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英语考试将涉及词汇、阅读、完型填空、翻译、写作等题型。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

3.考试地点: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楼。考试期间考生的一切费用均由考生本人自理。  

四、复试

1.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由各研究所组织复试工作。

2.我院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为120%-150%。复试成绩占录取成绩的40%

3.专业复试一般为综合考试,采取笔试、综合面试、外国语听力口语测试等方式。复试主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

4.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硕士主干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录取

1.对考生进行初试和复试总成绩排名,实行择优录取。

2.非在职生录取为非定向博士研究生,享受学校提供的基本生活费、公费医疗及导师提供的科研津贴,毕业后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就业。

____3.在职生录取为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培养费、生活费、医疗费及其它福利费由原工作单位支付。录取前考生本人、委培单位须与我院签订委托协议书,毕业后按协议回原工作单位工作。

____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定向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按协议回生源地就业或回原单位工作。

5.硕博连读博士生从我院在读硕士生中选拔。

六、学生待遇

1、博士研究生培养费全部由研究所和导师承担。

2、博士研究生在一年级课程学习阶段助学金标准为1000/月,二、三年级回所后助学金与助研津贴合计1600/月以上。

七、其它

1.我院实行院所两级管理,考生在报名、考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与我院招生办公室联系咨询;考生在复试、录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与有关研究所联系咨询。

2.我院及各研究所不提供往年试题,不举办任何课程补习班,双休日及节假日休息,工作时间接待咨询。

3.单位代码:82101;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讯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10-821067666216269282106609(传真);电子信箱:yzb@***

4.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院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南农业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030(含单独考试及推荐免试),包括非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确切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为准。

 

一、报考条件 

(一)     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已进修拟报考硕士专业本科八门以上主干课程的人员(必须由大学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报名参加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学术型硕士生、专业学位型硕士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一)、(二)、(三)、(四)、(五)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单独考试

1.符合()中第124项要求;

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至20117月),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报考说明:

(1) 我校所有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硕士生。

(2) 各专业单独考试科目名称均与统考生一致,各单独考试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题。

(3) 招收专业主要以理、工、农等学科国家急需的学术型艰苦专业为主,也包括部分专业学位型的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及兽医硕士。

 

()推荐免试

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有关推荐材料请于规定日期内寄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具体时间见我校研招办网站通知,网址http://www.scau.edu.cn/yzb

本校的推免生工作由教务处和各学院组织。

 

二、报名办法

()网上报名

        201010月份(具体见教育部文件通知),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

        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

 

(二)     现场确认、照相

        考生须于201011月中旬凭相关证件(具体时间及要求见教育部文件通知)及报名号到网上报名所选择的报考点缴纳报名费、照相、校对网报信息,信息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请考生对照报考条件,不符条件者请勿报考。未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并办理其他相关手续的考生,其网报信息无效。

报考我校单独考试的考生,必须选择我校作为报名点,经我办资格审查合格后,现场确认及照像。报考我校公共管理硕士的考生必须到广东省指定的报考点报名、考试。

 

 

三、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与地点

1.考试时间: 20111月底(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详见《准考证》)。

2.考试地点:考生网上报名时自已选定的报名点所安排的考场。

 

     (三)初试科目

1.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第一单元:101思想政治理论

第二单元:201英语一;204英语二

第三单元: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4数学()315化学() 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第四单元: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2.其他业务课均由我校自行命题。

3.所有单独考试科目均有我校命题。

4.政治、外国语满分均为100分,业务课满分为150分。各科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501园林规划与设计除外,其考试时间为6小时)

 

  (四)复试

1.复试时间:4月份,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复试地点:华南农业大学各招生学院。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需加试两门专业课。

4.考生需在复试阶段到我校校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录取

        我校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结合平时学习成绩、业务素质、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五、收费标准、生活待遇及奖学金

我校2011年继续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基本情况如下:

1.硕士生缴纳学费政策与标准:

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非定向研究生(包括学术型、专业型),可免交三年学费;调剂到我校的非在职研究生,每年需缴纳3000元学费。

2.生活补贴:

(1)学术型:每月生活补贴总计不低于500元,按每年12个月发放。其中基本生活津贴由学校发放,每月400元,研究生“助研”津贴由导师发放,最低100元。

(2)专业学位型:每月基本生活津贴不低于400元,由学校按每年12个月发放。

3.“助教”、“助管”岗位津贴:根据用人需求,由学校各部处、学院、导师课题组设立必要的“助教”、“助管”岗位,部分研究生可竞聘此类岗位获取相应的津贴。

4.奖学金:每年可申报一次。优秀硕士生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200元;优秀研究生干部1200元;南粤优秀研究生2000元;各学院设置的各类其他奖学金。

5.发表论文奖励: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论文,奖励金额每篇50万元,其它SCI论文,按影响因子X 3000元进行奖励。

6.因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不同,全日制专业学位是培养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允许硕博连读,但毕业后获得硕士专业学位人员可以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报考博士研究生。

 

六、其他事项

   1.上述说明如遇国家2011年招生政策调整,以国家最新招生政策为准。

2.考生必须如实填写报考信息,如考生在报名时弄虚作假,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任何阶段,一律取消其录取资格。

3.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业务课考前辅导班,业务课有关问题请直接与各学院联系。

4.我校“501园林规划与设计”科目的考试时间为6小时(考生午餐不得离开考场)。考生应自带图板、文具、草图纸和二号图纸若干张。

5.考生在报名考试及录取各阶段应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www.scau.edu.cn/yzb),我校会将各类有关招生信息及时、详尽地在网页上予以公布。

   

七、联系办法

 联系部门: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老师  老师  老师           

招生专线:020-85280066020-85280066FAX

 邮政编码:51064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招生主页:http://www.scau.edu.cn/yzb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政策

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的特殊措施。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保证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5.身体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6.应届本科毕业生中的推荐免试生可申请进入本计划。

四、报名与考试

1.报考该计划考生必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

2.网上报名时间:201010月,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现场确认时间:20101110—14日,具体请咨询报名点。

初试时间:20111月,具体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具体时间由我院各研究所规定。

3.符合该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下载并填写《报考201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附件1),须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填写意见并盖章,于20101115前寄至我院招生办公室。

4.经过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凭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取的网报校验码完成网上报名,并在国家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确认。

五、录取

我院将根据考生初试成绩,对符合国家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

被录取的硕士生第一学年均须到教育部指定的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接受培训,重点补修外语、大学语文等基础知识,兼顾其他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和宗教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考核合格后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

不接受未报考本计划的调剂考生,本计划考生也不得调剂到本计划以外录取。

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录取类别均为定向,且须签订定向协议书(附件2)。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及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书;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与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书。硕士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地区或单位连续服务至少5年。

毕业生不按协议就业者,要支付培养成本和违约金。违约金的具体标准、支付方式等按协议书规定执行。

六、联系方式

我院招生单位代码:82101;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邮编:100081

电话:010-621626928210676682106609(传真)

网址:http://***http://www.caas.net.cn

邮箱:yzb@***

 

附件1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登记表

附件2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定向协议书格式

2011年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2011年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一、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已招收硕士研究生241名,其中国家计划生(公费生)175名。2009年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06名,其中国家计划生(公费生)252名,2010年已招收硕士研究生380名,其中国家计划生(公费生)295名,2011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500名左右,其中包括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招生数仅供参考,最后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数为准)。

  二、学校为研究生设立了新生奖学金(限第一志愿考生),优秀奖学金、普通奖学金,覆盖面大,最高累计金额可达1万元以上//年。此外,学校每年对研究生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报考条件:按国家教育部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有关规定报考。

  四、考试科目:学术型研究生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专业基础课,各专业具体考试科目详见专业目录。其中政治理论和英语满分值各为100分,数学和专业基础课满分值各为150分,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专业学位研究生(MBA)考试科目包括英语二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英语满分为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科目试题满分为200分。

  五、取得复试资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大学本科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除在本专业目录中特别注明以外,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加试科目均由各招生学院(研究机构)确定。

  六、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提供考研资料及参考书籍,请考生按本目录中的参考书目自行准备,也可向各招生学院(研究机构)咨询。近三年的专业试题可从我校研招网(http://grs.ctbu.edu.cn)免费下载。

  七、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先在网报时间内登录到指定的全国统一网报网站(http://yz.chsi.com.cn/)提交本人的报名信息、选择方便的报考点,再在现场报名时间内带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网报号、报考费到网报时所选择的报考点缴费、电子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网报时间:约为101日~31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规定为准。现场报名时间:约为1110-1114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规定为准。初试时间:约为2011年春节前3周左右,具体时间见准考证。

  八、本专业目录的最终解释权归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九、咨询电话:

  研招办咨询电话:023-62769448

MBA招生咨询电话:0236276976102362769081

各招生学院(研究机构)咨询电话:(见下面)

 

 

 

 

 

 

 

 

 

 

 

各招生学院(研究机构)名称

招生专业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备注

区域经济研究院

区域经济学

02362768512

舒老师

企业管理() 的研究方向有:管理决策与支持系统;战略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投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研究方向有:营销管理与策划;现代物流管理。考生在网报时均选企业管理专业,复试时分研究方向进行复试。

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

02362769492

张老师

商务策划学院

企业管理()

02362769463

吕老师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02362769785605

谢老师

会计学院

会计学

023-62768743

姚老师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学

02362769647-405

老师

经济贸易学院

产业经济学

02362769376

老师

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02362769584

老师

文学与新闻学院

传播学

02362769390

谭老师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02362769390

谭老师

MBA教育中心

工商管理硕士

02362769761

02362768664(传真)

荣老师

 

十、欢迎访问学校主页:http://www.ctbu.edu.cn

研究生处主页:http://grs.ctbu.edu.cn

研招办E-Mail:yzhb@ctbu.edu.cn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