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雪兰多大学招生简章
1. 学校简介
成立时间:1875年
位置: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市(Winchester, VA),距华盛顿特区约1.5小时车程
排名:U.S. News“南部地区大学”Top 50(2023年)
特色:以健康科学、表演艺术、商科教育闻名,小班制教学(师生比1:10)
认证:SACSCOC(南部高校协会)认证,部分专业获AACSB(商科)、NAST(艺术)等认证
2. 2024-2025招生专业
本科(Undergraduate)
热门专业:
健康预科(Pre-Health):护理(Nursing)、药学(Pharmacy)
表演艺术(Music, Theatre, Dance)
商科(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
硕士(Graduate)
健康科学类:
医师助理(MS in Physician Assistant Studies)
职业治疗(MS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物理治疗(DPT)
商科类:MBA(含医疗管理、数据分析方向)
教育类:MS in Education(STEM教育、特殊教育等)
博士(Doctoral)
药学(PharmD)
音乐艺术博士(DMA)
护理实践博士(DNP)
3. 申请要求
本科申请
学历:高中毕业,GPA 3.0+(国际生需成绩单认证)
语言:托福80+/雅思6.5+/Duolingo 105+(可条件录取)
考试:SAT/ACT可选(Test-Optional)
材料:推荐信、个人陈述、作品集(艺术专业)
硕士/博士申请
学历:相关领域学士/硕士学位,GPA 3.0+
语言:托福88+/雅思6.5+(部分健康科学专业要求更高)
考试:GRE/GMAT(部分专业要求,如MBA需GMAT 500+)
其他:简历、推荐信、面试(如护理、PA专业)
4. 重要时间节点
本科:
秋季入学:常规申请截止日2月1日,滚动录取至额满
春季入学:11月1日
硕士/博士:各专业差异大(如PA项目截止日为前一年10月),需查询具体项目
5. 学费与奖学金
本科学费:约$35,000/年(不含住宿)
硕士学费:40,000/年(健康科学类较高)
奖学金:
本科:Merit-based(GPA 3.5+可获15,000/年)
硕士:助教/助研岗位、专业奖学金(如音乐类)
6. 就业与实习
健康科学:100%护士/PA毕业生通过执照考试,合作机构包括Inova Health System等
艺术类:华盛顿特区剧院、交响乐团实习机会
OPT/CPT:STEM专业(如CS、数据分析)可享3年OPT
注意事项
健康科学专业竞争激烈(如PA、护理),建议提前1年准备申请材料。
国际生需预留额外时间办理签证(I-20由学校发放)。
美国加州科技大学2025招生简章
1. 学校简介
成立时间:2011年(较新的科技类大学)
位置:加州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
特色:STEM教育为主,侧重医学、计算机、工程等前沿领域
认证:WASC(美国西部高校协会)认证,部分专业获ABET(工程认证)
2. 2025招生专业(预计)
硕士项目(Graduate Programs)
计算机科学(MS in Computer Science)
方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网络安全
生物医学工程(M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工商管理(MBA)
细分:科技管理、医疗管理
博士项目(PhD Programs)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PhD in Computing & Information Sciences)
生物医学科学(PhD in Biomedical Sciences)
3. 申请要求(参考2024年)
学历:本科/硕士学历(需WES认证,GPA 3.0+)
语言:托福80+/雅思6.5+(可豁免条件:英语国家本科毕业)
考试:
硕士:部分专业需GRE(300+)
博士:必须提交GRE/GMAT
材料:推荐信、个人陈述、简历、面试(部分专业)
4. 关键时间节点(预计)
秋季入学(Fall 2025)
申请开放:2024年9月
截止日期:2025年5月(国际生建议3月前提交)
春季入学(Spring 2025)
截止日期:2024年11月
5. 学费与奖学金
硕士学费:约35,000/年
博士学费:约40,000/年(部分助研/助教岗位可减免)
奖学金:Merit-based奖学金(GPA 3.5+可申请)
6. 就业支持
CPT/OPT:STEM专业可享3年OPT
合作企业:南加州医疗中心、科技初创公司等
注意事项
该校以 小班制、实践性 为主,适合追求技术就业的学生,但国际排名较低。
2025年具体政策需等官网更新(建议定期查看或联系招生办)。
MBA 国际硕士招生简章
一、学校介绍
加州多明尼克大学
加州多明尼克大学坐落在气候最佳的加利福尼亚州,距著名的金门大桥只有十二英里,是建校于1890年的一所百年私立大学。一个多世纪以来,多明尼克大学在学术研究,社区建设方面享有盛誉,2006年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评为美国西部最好的大学。美国《北湾商务杂志》(North Bay Biz)评论"多明尼克大学的Green MBA为商科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博思凯商学院
BAROWSKY博思凯商学院通过领导力研究所、Françoise O.Lepage 全球创新中心以及其他中心和战略伙伴,为旧金山湾区及其他地区提供商业和领导力资源。并拥有全球5%的商学院才获得的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
二、权威认证
1、AACSB:国际商学院协会认证。
2、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认证大学。
3、西部学校与学院教育联盟WASCWASC是美国教育部授权的为公立和私立学校、学院和大学进行认证的六大教育联盟之一,被誉为"教育界的奥斯卡"。
三、世界排名
![]() | US News美国西部大学排名23位 US News最具价值大学排名20位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认证全美私立大学中排名11位 2020-2021年度 杰出学院College of Distinction |
![]() | 2021年QS全美大学排名171位 |
四、多明尼克大学所属的组织联盟
● 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
● 美国大学注册和招生负责人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Registrars and Admissions Officers
●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 美国大学妇女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 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
● 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 美国学院和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加州教育管理协会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School Administrators
五、项目优势
1、正规学位:中美认证,美国学位,国际通行。
2、免试入学:无需联考,在线申请,面试入学。
3、线上教学:移动课堂,便捷回放,无地域差。
4、国际视野:加州校区,硅谷浸润,全美师资。
六、课程设置
执行商务沟通 | 组织行为学 |
决策会计学 | 数据安全、道德和风险管理 |
财务管理 | 管理经济学 |
全球供应链管理与可持续运营 | 商业分析 |
创造价值的营销管理 | 战略管理 |
组织绩效的战略领导力 | 全球商业环境 |
七、学制/学费
授课语言 | 英文+中文翻译 |
授课方式 | 线上授课 |
学 制 | 13个月 |
学 费 | 11.5万人民币(包括:MBA 管理课程、讲座及讲义费;不包括:海外模块费用。) |
八、入学申请
入学方式
免联考,面试入学。
申请条件
1、本科毕业,或者专科毕业+2年以上工作经验。
2、通过校方组织的英语水平测试或入学面试。
3、综合评定,择优录取。
申请步骤
1、提交入学报名表。
2、提交申请材料,同时缴纳报名费2000元。
3、中美面试委员会综合面试,通过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4、被录取学员缴纳学费。
5、正式入学,参加开学典礼,正常上课。
长沙矿山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院校介绍
长沙矿山研究院(招生代码86404)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6年批准的全国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采矿工程(081901)为当时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专业。采矿工程是面向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矿业工程学科之一,涵盖金属矿床开采中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本学位点主要针对绿色开采技术、充填理论与工艺技术、深部开采理论与技术、矿山工程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招生。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学位点致力于机械基础理论与技术集成、先进制造理论与技术等的研究,在深海采矿装备研发、矿山机电设备研究、智能采矿装备研究、工业过程控制等研究方向具有特色和优势。
我院是专门从事矿产资源开采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研究的国家重点研究院,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国家金属采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具有专业配套齐全、实验设备先进、工程配套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影响面广等特点,在我国金属矿开采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我院学位点研究生招生培养已有近40年历史,基于强大的科技平台和实验条件以及优秀的导师团队,学位点一直坚持理论联系科研、工程实践的培养理念,迄今为止,共毕业研究生150余人,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很快成为各单位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就业率近100%。
二、招生计划
长沙矿山研究院现有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代码080203)和采矿工程(专业代码081901)两个学术型硕士专业,2025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人,其中采矿工程专业招生6人,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招生2人。计划详情见表一。
表一 招生计划详情 | |||||
招生专业 | 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代码 (统考、自命题) | 考试科目名称 | 参考书目 |
采矿工程 081901 | 1、采矿技术研发 | 4 | 101 | 思想政治理论 | |
201 | 英语一 | ||||
302 | 数学二 | ||||
801 | 金属矿山资源开采技术 |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第3版)任凤玉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018 | |||
2、采矿工艺及岩土力学 | 2 | 101 | 思想政治理论 | ||
201 | 英语一 | ||||
302 | 数学二 | ||||
802 | 高等岩石力学 | 《高等岩石力学》周维垣,清华大学,1993 | |||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 1、机械设计 | 2 | 101 | 思想政治理论 | |
201 | 英语一 | ||||
301 | 数学一 | ||||
803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第10版)濮良贵、陈定国、吴立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三、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4、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所学本科专业: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机械工程等。
6、我院不接受自学考试、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考生。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至28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2日。
考生在规定时间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二)网上缴费:考生成功提交网报信息后,应在报名截止(10月28日)前,通过“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逾期一律不再接受补缴费。
(三)网上确认:2024年11月1日至4日(请考生密切关注报考点相关公告)。所有考生均应按报考点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核对并确认其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办。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得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四)注意事项
1.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六、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时间:2024年12月21日-12月22日。
(三)初试地点:考生在报名点指定的地点参加考试,详见考生准考证。
(四)复试时间、地点、内容及方式根据教育部规定由我院制定,复试时间预计为2025年3月下旬。在复试前我院将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相关信息会通过短信和电话及时通知考生。
七、体格检查
考生在复试通过后须参加体检,具体时间、要求,由我院另行通知。
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执行。凡体检不符合教育部所规定标准的考生不予录取。
八、录取
我院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考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复试)成绩,结合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档案单位思想政治表现情况材料确定录取名单。
九、学习年限
我院招收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主要委托中南大学负责专业课程教学。
十、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我院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并按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纪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进行严肃处理。
十一、有关说明
我院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属统招统分非定向生,学费为3600元/年。每位学生除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奖助学金外,我院将根据个人科研业绩情况发放导师补贴,年终依学生贡献情况有额外奖励。毕业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学期间表现优秀者可以留院工作。
十二、单位代码及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长沙矿山研究院
单位代码:86404
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邮政编码:410012
单位网址:http://www.cimr.com.cn/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731)88670002
邮箱:158238536@qq.com
注:以上报考须知若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今后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并以研究生招生网公布信息为准。
长沙矿山研究院研究生办公室
南京晓庄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陕西中医药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1.历史沿革
陕西中医药大学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3年成为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成员单位,202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
2.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南校区位于西咸新区沣河之畔,总面积约8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名,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和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陕西中医药博物馆和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3.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22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91人;有国医大师张学文、郭诚杰、雷忠义、杨震,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等博士后导师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3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64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共9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国家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共11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63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26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共54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8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4.人才培养
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专业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类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中医、中药、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国际中文教育、临床医学、针灸、公共管理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内科学、全科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国际中文教育等40个专业领域及中医技术装备工程、中医药管理学、中医药文化学3个自设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2949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1个,建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8门。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
5.学科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坚持“2+4+4+N”的学科分层分类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布局。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和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有校级优势学科2个,特色学科4个,培育建设中医药+交叉学科4个,有35个学科创新团队。中医学连续两轮入选陕西省“双一流”培育学科,学校成为陕西省“双一流”培育高校。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2年学校自主设立中医技术装备工程、中医药管理学、中医药文化学三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我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整体成效显著,中药学在本次评估中获得历史性突破。
6.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5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3个、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咸阳市重点实验室8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7个、高校新型智库、陕西省中药产业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秦药”研发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00余个,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1000余项。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7项。在Cancer Letters、Nano Research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7.培养基地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40年,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医院之一,是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医院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全国第一批优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重点专业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各类平台40个,有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学、专科27个。拥有以“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郭诚杰教授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50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43人;传承博士后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300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23名;陕西省教学名师、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5名;“中医内科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大学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的优势,坚持“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管理精院、人文兴院”发展战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向着健康型、智慧型、人文型现代化中医院不断迈进。
第二附属医院建于1973年1月,医院有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8个。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批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国家推拿专业区域诊疗中心(培育)、第三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医院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爱婴医院”“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陕西省首批百姓放心医院”“陕西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医院充分利用学校各学科专业人才优势,着力将医院建设成为职能健全、综合能力过硬、学科结构合理、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服务水平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
同时,还有北京广安门中医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榆林市中医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等27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5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50名(含“联合培养”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自2020年起,我校与空军军医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招生。涵盖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肿瘤学、麻醉学、药学、护理、应用心理、公共卫生12个学科。
三、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陕西中医药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陕西中医药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2025年入学之日)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2025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我校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特别提醒:
①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备注相关要求,凡不符合考生将不予准考、复试及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②报考临床类专业学位(临床医学1051、中医1057、针灸1059)的考生,必须为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即临床医学、中医类五年全日制本科学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及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不得报考。其中,往届毕业生必须具有临床工作经验。
四、学费及奖助
学术学位:8000元/年,专业学位:10000元/年。
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国奖奖学金分为国奖奖学金和国家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一次性到账;国家学业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分学期发放。一等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二等奖学金每生每年6000年,三等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校级助学金包括基础学科研究生奖学金(一等8000元/生、二等6000元/生、三等3000元/生),“励志中医药”研究生奖学金(一等2000元/生、二等1000元/生、三等500元/生),“筑梦中医药”研究生助学金(一等3000元/生、二等2000元/生、三等1000元/生),残疾研究生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三助一辅岗位津贴”每小时12元,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年不超过10个月。
五、报名手续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2024年10月9-12日(网上预报名)或2024年10月15-28日(网上报名)每天9:00-22:00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入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填写报考信息(牢记用户名、密码、报名编号),选择好报名点(即考点),确认提交报名信息并按各省规定缴纳报考费。
2.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网上确认之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3.所有报考人员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应届生还须提交本人学生证、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校验结果和网上报名编号按本人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名点(考点)要求进行网上确认(具体时间关注考点公告)。
4.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六、初试、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1.初试
初试科目为3或4门: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专业综合(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或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或护理综合或心理学专业综合或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或卫生综合或汉语基础或中药综合或药学-综合)、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初试各科考试中,除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其它专业综合由我校自行命题,具体涵盖考试课程如下:
护理综合: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心理学专业综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
卫生综合: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汉语基础:语言学纲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中药综合:中药学、分析化学(下)
药学-综合:药理学、分析化学(下)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国文化要略、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2.复试
初试成绩达到国家和学校确定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由研究生招生学院各学科按差额组织复试,复试中的专业课考试科目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
3.同等学力加试
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中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中西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生理学》和《中医基础理论》。
七、备注
1.我校所招收研究生学制3年。
2.报考定向委培的研究生,报考时请按要求填写定向委培单位代码及名称。
3.若初试成绩合格,待接到复试通知后,往届生持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学位证和学历校验结果,应届生持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学籍校验结果和历年学习成绩单原件参加复试。
4.请考生务必保存好准考证,初试、复试必须携带准考证入场。
5.为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我校在2025年招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确定划线方式。
6.如果2025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八、联系方式
研究生院 白老师 029-38185073
基础医学院 史老师 029-38185122
第一临床医学院 肖老师029-33342017
第二临床医学院 时老师029-33350842
药学院 周老师 029-38185165
针灸推拿学院 李老师029-38183509
护理学院 李老师029-38185159
医学技术学院 张老师029-38185197
人文管理学院 杜老师029-38185218
公共卫生学院 徐老师029-38185219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老师029-38185099
第三临床医学院(陕西省中医医院) 谢老师029-87253062
第五临床医学院(西安市中医医院) 姚老师029-89626651
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黄老师029-38182201
陕西中医药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1.历史沿革
陕西中医药大学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省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2023年成为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成员单位,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
2.院系设置
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渭阳中路,南校区位于西咸新区沣河之畔,总面积约8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名,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和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2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陕西中医药博物馆和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3.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16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87人;有国医大师张学文、雷忠义、杨震,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等博士后导师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00余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5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国家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11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63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26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共49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4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7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4.人才培养
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中医、中药、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国际中文教育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内科学、全科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国际中文教育等31个专业领域及中医技术装备工程、中医药管理学、中医药文化学3个自设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2929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基地1个,建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4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
5.学科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坚持“2+4+4+N”的学科分层分类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布局。学科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和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其中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5个。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有校级优势学科2个,特色学科4个,培育建设中医药+交叉学科4个,有35个学科创新团队。中医学连续两轮入选陕西省“双一流”培育学科,学校成为陕西省“双一流”培育高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2年学校自主设立中医技术装备工程、中医药管理学、中医药文化学三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6.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秦药特色资源研究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等多个科研平台。拥有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中医诊疗技术装备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陕西省中药产业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3个陕西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秦药”研发重点实验室、未来产业研究院、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1000余项。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36项。在Cancer Letters、Nano Research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等杂志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7.培养基地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40年,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医院之一,是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医院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全国第一批优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重点专业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各类平台40个,有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学、专科27个。拥有以“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郭诚杰教授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50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43人;传承博士后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300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23名;陕西省教学名师、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5名;“中医内科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近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大学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的优势,坚持“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管理精院、人文兴院”发展战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向着健康型、智慧型、人文型现代化中医院不断迈进。
第二附属医院建于1973年1月,医院有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8个。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批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国家推拿专业区域诊疗中心(培育)、第三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医院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爱婴医院”“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陕西省首批百姓放心医院”“陕西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医院充分利用学校各学科专业人才优势,着力将医院建设成为职能健全、综合能力过硬、学科结构合理、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服务水平一流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区域医疗中心。
同时,还有北京广安门中医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安市中医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榆林市中医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等27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4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45名(含“联合培养”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实际招生人数以当年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自2020年起,我校与空军军医大学开展联合培养招生。涵盖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肿瘤学、麻醉学、药学、护理、应用心理、公共卫生12个学科。
三、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陕西中医药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陕西中医药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2024年入学之日)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2024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我校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特别提醒:
①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相关要求,凡不符合考生将不予准考、复试及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②报考中医类(1057)专业学位(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的考生,必须为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即中医类五年全日制本科学生)。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不得报考。其中,往届毕业生必须具有临床工作经验。
③基础医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不含专升本)及以上学历考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不招非医学专业考生。第一临床医学院100506中医内科学、100507中医外科学、100508中医骨伤科学、100510中医儿科学和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儿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招收全日制本科(不含专升本)考生。第二临床医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考生。药学、中药学、中药招收全日制本科(不含专升本)及以上学历考生,要求专业相同或相近。针灸推拿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不含专升本)及以上学历考生;护理专业招收全日制本科(不含专升本)及以上学历考生。医学技术学院招收全日制本科(不含专升本)及以上学历考生,报考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考生须为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或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人文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招收本科及以上学历考生,报考中医医史文献专业须为中医药相关专业及中文、历史专业本科学生。
四、学费及奖助
学术学位:8000元/年,专业学位:10000元/年。
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国奖奖学金分为国奖奖学金和国家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一次性到账;国家学业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分学期发放。一等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二等奖学金每生每年6000年,三等奖学金每生每年3000元;校级助学金包括基础学科研究生奖学金(一等8000元/生、二等6000元/生、三等3000元/生),“励志中医药”研究生奖学金(一等2000元/生、二等1000元/生、三等500元/生),“筑梦中医药”研究生助学金(一等3000元/生、二等2000元/生、三等1000元/生),残疾研究生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三助一辅岗位津贴”每小时12元,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年不超过10个月。
五、报名手续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2023年9月24-27日(网上预报名)或2023年10月8-25日(网上报名)每天9:00-22:00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入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填写报考信息(牢记用户名、密码、报名编号),选择好报名点(即考点),确认提交报名信息并按各省规定缴纳报考费。
2.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chsi.com.cn)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网上确认之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3.所有报考人员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应届生还须提交本人学生证、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校验结果和网上报名编号按本人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名点(考点)要求进行网上确认(具体时间关注考点公告)。
4.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六、初试、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
1.初试
初试科目为3或4门: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英语二、专业综合(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或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或护理综合或心理学专业综合或中药专业基础综合或卫生综合或汉语基础或中药综合或药学-综合)、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初试各科考试中,除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其它专业综合由我校自行命题,具体涵盖考试课程如下:
护理综合: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心理学专业综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
卫生综合: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汉语基础:语言学纲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中药综合:中药学、分析化学(下)
药学-综合:药理学、分析化学(下)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中国文化要略、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2.复试
初试成绩达到国家和学校确定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由研究生招生学院各学科按差额组织复试,复试中的专业课考试科目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
3.同等学力加试
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中医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学》;中西医考生的加试科目为《生理学》和《中医基础理论》。
七、备注
1.我校只招收全日制考生,不招收非全日制考生,学制3年。
2.报考定向委培的研究生,报考时请按要求填写定向委培单位代码及名称。
3.若初试成绩合格,待接到复试通知后,往届生持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学位证和学历校验结果,应届生持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学籍校验结果和历年学习成绩单原件参加复试。
4.请考生务必保存好准考证,初试、复试必须携带准考证入场。
5.为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我校在2024年招生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确定划线方式。
6.如果2024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八、联系方式
研究生院 白老师 029-38185073
基础医学院 史老师 029-38185122
第一临床医学院 肖老师029-33342017
第二临床医学院 时老师029-33350842
药学院 周老师 029-38185165
针灸推拿学院 李老师029-38183509
护理学院 李老师029-38185159
医学技术学院 张老师029-38185197
人文管理学院 杜老师029-38185218
公共卫生学院 孙老师029-38185219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老师029-38185099
第三临床医学院(陕西省中医医院) 谢老师029-87253062
第五临床医学院(西安市中医医院) 姚老师029-89626651
陕西中药资源产业化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黄老师029-38182201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称:系统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直属单位,是在原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信息中心、航天经济研究中心等5家事业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专业智库。系统院作为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早期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致力于为航天和国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智慧支撑,履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智库”职责。
立足航天和国防领域,系统院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智库单位,形成了“航天咨询”、“特色IT”、“转化服务”三大主业联动的发展格局。长期以来,系统院致力于系统工程、情报和战略、企业管理和工程咨询等研究,提升支撑科学决策咨询的能力水平;大力开拓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技术测评等航天服务业,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知识产权、航天精神和文化传播等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系统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至今已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0余人。现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系统院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导师队伍,逐步形成独具航天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系统院办公场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高水平的科研设备和完备的服务设施。为鼓励优秀青年投身航天事业,研究生在读期间生活保障到位,享受助学金、免费住宿、职工食堂及餐补等多项福利待遇,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科研课题和重大工程项目实践,并获得优厚的科研补助。优秀博士毕业生可优先留系统院工作,入职优先解决北京户口,待遇优厚。
二、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系统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系统工程, 2025年度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4年。
表:系统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081103 系统工程 | 5 |
01系统建模与仿真评估 02知识管理与情报数据工程 |
三、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本、硕所学专业与所报考专业相近,有两名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书;
4.报考考生仅限理工科背景学生,具备所供读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以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表现优异,在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领域中取得较出色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身心健康;
6.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达到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7.申请人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所提交报名材料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报考、录取和入学资格。
四、报考须知
博士研究生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材料寄送相结合的方式。报名时间为2025年3月15日-4月27日。考生报考前认真阅读我院招生简章及招生目录,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博士网报系统报名,并按要求寄送报名材料。报名时间以研招网为准,仅在网上报名未寄送、未按时寄送材料者或只寄送材料而未进行网上报名者,均不予受理。
五、报名材料
(一)报名材料清单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个人简历(从大学起不间断,不超过2页,并去除个人通讯信息);
3. 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包含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2000字左右。
4. 专家推荐书,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写推荐书的专家需提供职称证明材料,盖章有效)人员提供的推荐信;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
5.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报系统打印);
6. 工作/学习单位同意报考的介绍信(应届硕士毕业生应提交所在学校出具的在读及拟毕业证明);
7.考生本人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的复印件(复印件纸型为A4纸,身份证件正反面需复印在同一页面上);
8.学历及学位证明材料。本科及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须提供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历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获得者,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9.本科、硕士期间课程学习成绩单复印件(须加盖学校成绩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的公章);
10.英语成绩证明材料。(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
②TOEFL成绩90分及以上;
③IELTS(A类/学术类)成绩6分及以上;
④GRE成绩310分及以上,或者GMAT成绩640分及以上;
⑤英语专业四级(及以上)考试合格。
11.能证明本人的科学研究及学习能力的相关材料。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需提供论文初稿或者摘要、大纲)及研究成果(包括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等;
(二)电子材料提交
申请人须扫描全部报名材料(按顺序,推荐信除外)合并为一个PDF文件(不超过15M,命名格式为: 姓名+毕业院校),以附件形式在报名结束前发送至caeccyjs@163.com,邮件主题命名格式为:2025申请博士+姓名+毕业院校)
(三)纸质材料提交
纸质报名材料每项单独装订(左上角单钉)后依次排序(推荐信单放)。所有材料放入一个快递信封寄达我院(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1号楼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邮编:10048,收件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10-89061669)。为保证材料准确送到,请使用EMS或顺丰速递。过期不再接受申请,材料不全视为自动放弃申请。无论申请是否通过,申请材料均不予退还。
(四)其他说明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书面报名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与网上报名信息一致;我院研招办审核报名材料原件,凡未通过学历(学籍)审核及其他报名材料审核的考生不列入录取名单。
六、招生选拔方式
所有报考考生均采取“申请-考核”制的方式进行选拔,即考生申请并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招生工作小组对申请考生提交的材料组织集体审核,通过审核的考生方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综合考核内容包含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术素养、培养潜质等方面,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
1.笔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科学素养和基础能力。
2.面试:由招生工作小组进行面试考核,专家现场独立评分,取平均分作为考生的面试考核成绩。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英语听力口语水平等。考生需提前准备10分钟以内的PPT自述,主要内容:个人基本情况、研究经历、对报考专业研究前沿的了解、个人研究计划等。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综合考核成绩以面试成绩为准,笔试成绩作为参考。
七、录取
1.系统院博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结合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结果、综合考核结果、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提出拟录取名单。招生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及生源情况,对拟录取名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按要求进行公示。考生的各项考试、考核成绩仅对当年招生有效,未参加当年规定时间招生考核的考生不得录取。
2.招生工作小组向拟录取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 (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对公示无异议、思想政治和品德考查合格者,发放录取通知书。新生于当年秋季入学。
3.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4.考核过程中各个环节成绩有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替考、或思想品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弄虚作假,或学术不端,有违法及违背考风考纪行为以及其他不具备培养条件者,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经复查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录取。以上情况如后期发现,已录取的将取消录取资格。
八、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83232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89061669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1号楼
电子邮箱:caeccyjs1669@163.com
热诚欢迎有志在系统工程方面继续深造的青年朋友报考系统院博士研究生。
附件:
附件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附件2:专家推荐表
附件3-博士研究生政治审查表
附件1:
准考证编号:
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姓 名: | |
报考单位名称: | |
报 考 专 业: | |
研 究 方 向: | |
报 考 导 师: |
报考类型 | 考生来源 | |
非定向 | ○应届硕士毕业生 ○在学硕士 ○未就业人员 ○科学研究人员 ○其他在职人员 |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印制
年 月 日填
说 明
一、本表由考生亲自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内容力求详尽,字迹务必清楚。如栏内填写不开,可另加附页。
二、表内所列项目要全部填写,不留空白,如有情况不明无法填写时,应写“不详”及原因,如无该项情况,亦应写“无”。
三、单位通讯地址、本人通讯地址,不得用简称或写“本市”、“本省”等字样,以免寄发有关通知时投递错误。
四、“家庭成员”是指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五、考生所在单位是指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非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盖章无效,一旦发现即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并追究盖章单位责任。
六、其它有关要求请注意招生单位通知。
七、表内“准考证编号”、“招生单位对考生报考意见”、“博士生入学考
试成绩”、“录取意见”由招生部门填写,其他内容均由考生或考生所在单位填写,填写过程中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填表说明。
姓 名 | 性 别 | ○男 ○女 | 照 片 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应与准考证照片为同一底版 | ||||||||||||
民 族 | 婚 否 | ○未婚 ○已婚 ○丧偶 ○离异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预备党员 ○共青团员 ○群 众 | 出生 日期 | 年 月 日 | ||||||||||||
移动电话 | 家庭电话 | 注册学号 (在读硕士生) | |||||||||||||
办公电话 | 籍贯地 | 省 市 区(县) | |||||||||||||
现役军人 | ○是 ○不是 | 出生地 | 省 市 区(县) | ||||||||||||
身份证号 | 电子邮箱 | ||||||||||||||
档案所在地 | 省 市 区(县) | 户口 所在地 | 省 市 区(县) | ||||||||||||
档案所在 单位名称 | |||||||||||||||
档案所在 单位地址 及邮政编码 | |||||||||||||||
现学习或工作单位性质 | ○10行政单位 ○21科研设计单位 ○22高等学校 ○24医疗卫生单位 ○23其它教学单位 ○29其它事业单位 ○31国有企业 ○32三资企业 ○33民营企业 ○39其它企业 ○99其它 | 学习或工作 单位名称 | |||||||||||||
本人通讯地址 及邮政编码 | |||||||||||||||
本科阶段 | 起止年月 | 学校及专业 | 学习形式 | ||||||||||||
普通全日制 成人教育 自学考试 网络教育 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 其他 | |||||||||||||||
毕业证书编号 | 学位证书编号 | ||||||||||||||
硕士阶段 | 起止年月 | 学校及专业 | 获硕士学位方式 | ||||||||||||
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申请学位) | |||||||||||||||
毕业证书编号 | 学位证书编号 | ||||||||||||||
参加过哪些科研工作,发表过哪些学术论文(从本科阶段起) | |||||||||||||||
何时、何地、因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从本科阶段起) | |||||||||||||||
家 庭 成 员 | |||||||||||||||
姓名 | 与本人关系 | 现在何单位任何职务 | 联系方式 | ||||||||||||
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有无重大问题? | |||||||||||||||
本人历史上有无问题?是否经过审查?结论如何? | |||||||||||||||
学 习 经 历 ( 从 高 中 开 始 填 写 ) | |||||||||||||||
起止年月 | 学习或工作单位 | 学习或工作 | 所获学位或工作职位 | ||||||||||||
○学习 ○工作 | |||||||||||||||
○学习 ○工作 | |||||||||||||||
○学习 ○工作 | |||||||||||||||
○学习 ○工作 | |||||||||||||||
○学习 ○工作 | |||||||||||||||
硕 士 生 毕 业 论 文 情 况 | |||||||||||||||
学位授予时间 | 答辩日期 | 论文性质 |
○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工程应用及技术开发
| ||||||||||||
毕业论文题目 | |||||||||||||||
硕士生导师 姓名及职称 | 论 文 答辩日期 | ||||||||||||||
自我陈述(限800字):
考生签字:
年 月 日
| |||||||||||||||
现所在单位对考生报考意见:
考生所在单位盖章(人事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招生单位对考生报考意见:
招生单位招生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 |||||||||||||||
博 士 生 入 学 成 绩 | |||||||||||||||
硕博连读 | 硕博连读考核成绩 | ||||||||||||||
申请-考核制 | 初审成绩 | ||||||||||||||
综合考核成绩 | |||||||||||||||
录取意见 | 拟录取专业 | ||||||||||||||
复试小组意见:
复试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字
年 月 日 | |||||||||||||||
培养单位负责人意见:
签 字(公章)
年 月 日 | |||||||||||||||
招生单位审查意见:
签 字(公章)
年 月 日 | |||||||||||||||
备 注 | |||||||||||||||
附件2:
北京市
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专家推荐书
被推荐考生姓名:
报考单位名称 :
报考研究所 :
报考学科、专业:
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印制
年 月 日
推 荐 人 姓 名:
职 称:
职 务:
推荐人所在单位: (此处盖章)
推荐人学科专业:
推荐人研究方向:
(注:此表由推荐人手填,不能打印,直接寄往招生单位,被推荐考生本人不得查阅。)
推荐意见: (请写出对被推荐人的评语,如被推荐人的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以供甄别参考。如有需要可另加附页。)
推荐人签字:
年 月 日 |
附件3: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202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审查表
姓 名 | 性 别 | 政治面貌 | |||
民 族 | 出生年月 | 健康状况 | |||
毕业时间、学校及专业 | |||||
所 在 单 位 | |||||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奖励或处分 | |||||
本人历史上有无问题 是否经过审查 结论如何 | |||||
直系亲属有 无重大问题 | |||||
主要社会关系 有无重大问题 | |||||
本人政治思想、工作表现,本人及家庭成员是否参加过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态度(由考生本人填写):
考生签名:
年 月 日 | |||||
考生所在单位政审意见:(主要包括考生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及是否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情况)
政审部门: 政审部门盖章:
部门负责人: 年 月 日
|
备注:本表请正反面打印。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介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简称:系统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直属单位,是在原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信息中心、航天经济研究中心等5家事业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专业智库。系统院作为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早期探索者和实践者,长期致力于为航天和国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和智慧支撑,履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智库”职责。
立足航天和国防领域,系统院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智库单位,形成了“航天咨询”、“特色IT”、“转化服务”三大主业联动的发展格局。长期以来,系统院致力于系统工程、情报和战略、企业管理和工程咨询等研究,提升支撑科学决策咨询的能力水平;大力开拓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技术测评等航天服务业,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知识产权、航天精神和文化传播等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系统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83年,至今已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历程。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0余人。现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系统院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导师队伍,逐步形成独具航天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系统院办公场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高水平的科研设备和完备的服务设施。为鼓励优秀青年投身航天事业,研究生在读期间生活保障到位,享受助学金、免费住宿、职工食堂及餐补等多项福利待遇,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科研课题和重大工程项目实践,并获得优厚的科研补助。优秀博士毕业生可优先留系统院工作,入职优先解决北京户口,待遇优厚。
二、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系统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系统工程, 2025年度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4年。
表:系统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081103 系统工程 | 5 |
01系统建模与仿真评估 02知识管理与情报数据工程 |
三、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本、硕所学专业与所报考专业相近,有两名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书;
4.报考考生仅限理工科背景学生,具备所供读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以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表现优异,在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领域中取得较出色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身心健康;
6.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达到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7.申请人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所提交报名材料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报考、录取和入学资格。
四、报考须知
博士研究生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材料寄送相结合的方式。报名时间为2025年3月15日-4月27日。考生报考前认真阅读我院招生简章及招生目录,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博士网报系统报名,并按要求寄送报名材料。报名时间以研招网为准,仅在网上报名未寄送、未按时寄送材料者或只寄送材料而未进行网上报名者,均不予受理。
五、报名材料
(一)报名材料清单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个人简历(从大学起不间断,不超过2页,并去除个人通讯信息);
3. 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包含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2000字左右。
4. 专家推荐书,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写推荐书的专家需提供职称证明材料,盖章有效)人员提供的推荐信;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
5.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报系统打印);
6. 工作/学习单位同意报考的介绍信(应届硕士毕业生应提交所在学校出具的在读及拟毕业证明);
7.考生本人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的复印件(复印件纸型为A4纸,身份证件正反面需复印在同一页面上);
8.学历及学位证明材料。本科及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生须提供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历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获得者,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9.本科、硕士期间课程学习成绩单复印件(须加盖学校成绩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的公章);
10.英语成绩证明材料。(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5分及以上;
②TOEFL成绩90分及以上;
③IELTS(A类/学术类)成绩6分及以上;
④GRE成绩310分及以上,或者GMAT成绩640分及以上;
⑤英语专业四级(及以上)考试合格。
11.能证明本人的科学研究及学习能力的相关材料。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需提供论文初稿或者摘要、大纲)及研究成果(包括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等;
(二)电子材料提交
申请人须扫描全部报名材料(按顺序,推荐信除外)合并为一个PDF文件(不超过15M,命名格式为: 姓名+毕业院校),以附件形式在报名结束前发送至caeccyjs@163.com,邮件主题命名格式为:2025申请博士+姓名+毕业院校)
(三)纸质材料提交
纸质报名材料每项单独装订(左上角单钉)后依次排序(推荐信单放)。所有材料放入一个快递信封寄达我院(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1号楼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邮编:10048,收件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10-89061669)。为保证材料准确送到,请使用EMS或顺丰速递。过期不再接受申请,材料不全视为自动放弃申请。无论申请是否通过,申请材料均不予退还。
(四)其他说明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书面报名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与网上报名信息一致;我院研招办审核报名材料原件,凡未通过学历(学籍)审核及其他报名材料审核的考生不列入录取名单。
六、招生选拔方式
所有报考考生均采取“申请-考核”制的方式进行选拔,即考生申请并报名后,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招生工作小组对申请考生提交的材料组织集体审核,通过审核的考生方可进入综合考核阶段,综合考核内容包含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术素养、培养潜质等方面,考核形式包括笔试和面试。
1.笔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科学素养和基础能力。
2.面试:由招生工作小组进行面试考核,专家现场独立评分,取平均分作为考生的面试考核成绩。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英语听力口语水平等。考生需提前准备10分钟以内的PPT自述,主要内容:个人基本情况、研究经历、对报考专业研究前沿的了解、个人研究计划等。每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综合考核成绩以面试成绩为准,笔试成绩作为参考。
七、录取
1.系统院博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结合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结果、综合考核结果、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提出拟录取名单。招生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及生源情况,对拟录取名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按要求进行公示。考生的各项考试、考核成绩仅对当年招生有效,未参加当年规定时间招生考核的考生不得录取。
2.招生工作小组向拟录取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 (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对公示无异议、思想政治和品德考查合格者,发放录取通知书。新生于当年秋季入学。
3.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4.考核过程中各个环节成绩有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替考、或思想品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弄虚作假,或学术不端,有违法及违背考风考纪行为以及其他不具备培养条件者,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经复查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录取。以上情况如后期发现,已录取的将取消录取资格。
八、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83232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89061669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1号楼
电子邮箱:caeccyjs1669@163.com
热诚欢迎有志在系统工程方面继续深造的青年朋友报考系统院博士研究生。
附件:
附件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附件2:专家推荐表
附件3:202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审查表
附件1:
准考证编号:
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姓 名: | |
报考单位名称: | |
报 考 专 业: | |
研 究 方 向: | |
报 考 导 师: |
报考类型 | 考生来源 | |
非定向 | ○应届硕士毕业生 ○在学硕士 ○未就业人员 ○科学研究人员 ○其他在职人员 |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印制
年 月 日填
说 明
一、本表由考生亲自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内容力求详尽,字迹务必清楚。如栏内填写不开,可另加附页。
二、表内所列项目要全部填写,不留空白,如有情况不明无法填写时,应写“不详”及原因,如无该项情况,亦应写“无”。
三、单位通讯地址、本人通讯地址,不得用简称或写“本市”、“本省”等字样,以免寄发有关通知时投递错误。
四、“家庭成员”是指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五、考生所在单位是指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非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盖章无效,一旦发现即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并追究盖章单位责任。
六、其它有关要求请注意招生单位通知。
七、表内“准考证编号”、“招生单位对考生报考意见”、“博士生入学考
试成绩”、“录取意见”由招生部门填写,其他内容均由考生或考生所在单位填写,填写过程中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填表说明。
姓 名 | 性 别 | ○男 ○女 | 照 片 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应与准考证照片为同一底版 | ||||||||||||
民 族 | 婚 否 | ○未婚 ○已婚 ○丧偶 ○离异 |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预备党员 ○共青团员 ○群 众 | 出生 日期 | 年 月 日 | ||||||||||||
移动电话 | 家庭电话 | 注册学号 (在读硕士生) | |||||||||||||
办公电话 | 籍贯地 | 省 市 区(县) | |||||||||||||
现役军人 | ○是 ○不是 | 出生地 | 省 市 区(县) | ||||||||||||
身份证号 | 电子邮箱 | ||||||||||||||
档案所在地 | 省 市 区(县) | 户口 所在地 | 省 市 区(县) | ||||||||||||
档案所在 单位名称 | |||||||||||||||
档案所在 单位地址 及邮政编码 | |||||||||||||||
现学习或工作单位性质 | ○10行政单位 ○21科研设计单位 ○22高等学校 ○24医疗卫生单位 ○23其它教学单位 ○29其它事业单位 ○31国有企业 ○32三资企业 ○33民营企业 ○39其它企业 ○99其它 | 学习或工作 单位名称 | |||||||||||||
本人通讯地址 及邮政编码 | |||||||||||||||
本科阶段 | 起止年月 | 学校及专业 | 学习形式 | ||||||||||||
普通全日制 成人教育 自学考试 网络教育 获境外学历或学位证书者 其他 | |||||||||||||||
毕业证书编号 | 学位证书编号 | ||||||||||||||
硕士阶段 | 起止年月 | 学校及专业 | 获硕士学位方式 | ||||||||||||
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申请学位) | |||||||||||||||
毕业证书编号 | 学位证书编号 | ||||||||||||||
参加过哪些科研工作,发表过哪些学术论文(从本科阶段起) | |||||||||||||||
何时、何地、因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从本科阶段起) | |||||||||||||||
家 庭 成 员 | |||||||||||||||
姓名 | 与本人关系 | 现在何单位任何职务 | 联系方式 | ||||||||||||
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有无重大问题? | |||||||||||||||
本人历史上有无问题?是否经过审查?结论如何? | |||||||||||||||
学 习 经 历 ( 从 高 中 开 始 填 写 ) | |||||||||||||||
起止年月 | 学习或工作单位 | 学习或工作 | 所获学位或工作职位 | ||||||||||||
○学习 ○工作 | |||||||||||||||
○学习 ○工作 | |||||||||||||||
○学习 ○工作 | |||||||||||||||
○学习 ○工作 | |||||||||||||||
○学习 ○工作 | |||||||||||||||
硕 士 生 毕 业 论 文 情 况 | |||||||||||||||
学位授予时间 | 答辩日期 | 论文性质 |
○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基础研究 ○工程应用及技术开发
| ||||||||||||
毕业论文题目 | |||||||||||||||
硕士生导师 姓名及职称 | 论 文 答辩日期 | ||||||||||||||
自我陈述(限800字):
考生签字:
年 月 日
| |||||||||||||||
现所在单位对考生报考意见:
考生所在单位盖章(人事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
招生单位对考生报考意见:
招生单位招生部门盖章
年 月 日
| |||||||||||||||
博 士 生 入 学 成 绩 | |||||||||||||||
硕博连读 | 硕博连读考核成绩 | ||||||||||||||
申请-考核制 | 初审成绩 | ||||||||||||||
综合考核成绩 | |||||||||||||||
录取意见 | 拟录取专业 | ||||||||||||||
复试小组意见:
复试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字
年 月 日 | |||||||||||||||
培养单位负责人意见:
签 字(公章)
年 月 日 | |||||||||||||||
招生单位审查意见:
签 字(公章)
年 月 日 | |||||||||||||||
备 注 | |||||||||||||||
附件2:
北京市
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专家推荐书
被推荐考生姓名:
报考单位名称 :
报考研究所 :
报考学科、专业:
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印制
年 月 日
推 荐 人 姓 名:
职 称:
职 务:
推荐人所在单位: (此处盖章)
推荐人学科专业:
推荐人研究方向:
(注:此表由推荐人手填,不能打印,直接寄往招生单位,被推荐考生本人不得查阅。)
推荐意见: (请写出对被推荐人的评语,如被推荐人的业务水平、外国语水平、科研能力、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评价,以供甄别参考。如有需要可另加附页。)
推荐人签字:
年 月 日 |
附件3: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2025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审查表
姓 名 | 性 别 | 政治面貌 | |||
民 族 | 出生年月 | 健康状况 | |||
毕业时间、学校及专业 | |||||
所 在 单 位 | |||||
何时何地受过 何种奖励或处分 | |||||
本人历史上有无问题 是否经过审查 结论如何 | |||||
直系亲属有 无重大问题 | |||||
主要社会关系 有无重大问题 | |||||
本人政治思想、工作表现,本人及家庭成员是否参加过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态度(由考生本人填写):
考生签名:
年 月 日 | |||||
考生所在单位政审意见:(主要包括考生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及是否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情况)
政审部门: 政审部门盖章:
部门负责人: 年 月 日
|
备注:本表请正反面打印。
2025年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74年,是在原武汉邮电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原邮电部的二大直属研究院之一,是直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100余家国家大型高科技单位之一,是“武汉·中国光谷”的科研核心龙头机构,是国家首批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招生单位,是教育部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单位,是国家批准的博士后工作站,拥有1个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的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是高水平有特色的通信与信息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单位。2018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新设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科集团”),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整体划入新公司,两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信科总部设在湖北武汉,列入中央企业序列。
2022年,我院成为首批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试点单位,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在光通信、移动通信、光电子和集成电路、网信安全和特种通信和智能化应用等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在斯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产业机构全球实力排名中,我院位列Nature指数第16位。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自建院以来,承担了我国从“六五”到“十四五”计划、“863计划”、“973计划”通信领域和新材料及光电子领域的大部分重点课题,并在一系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21年底,武汉邮科院累计专利申请量超过3.4万件,获得专利授权1.8万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主导制定国际标准7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508项,其中主导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85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数量18项;获得中国专利奖44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5项 ;获国家科学进步奖等奖项近40项。此外还参与ITU-T、IEEE-SA等多个国际标准组织,并担任ITU副主席等多个重要职位。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是集科研、生产、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机构,经国家批准为:“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武汉分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亚太电信联盟培训中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创新型企业等。是目前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机构。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覆盖光纤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光电子和集成电路、网信安全和特种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与智能化应用技术六大产业的发展格局,我院牵头的“光纤接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被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为首批试点之一,并牵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发起了“武汉·中国光谷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行《光通信研究》等核心期刊。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以自有知识产权的光电子设计与制造技术、ASIC芯片设计技术、软件开发技术和光纤制造技术以及光纤传感技术为核心技术,构筑竞争优势,以提供下一代网络(NGN)、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无线移动网和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为主攻目标,整合资源,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逐步成为集传输、数据、交换、无线通信、光电器件、光纤传感为一体的信息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综合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创造了中国通信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从中国的第一根光纤,第一个数字光通信系统,第一套全系列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系统。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973项目“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项目入选两院院士评出的国内十大科技进展。 作为国际知名的信息通信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信科集团近年来积极探索并加速ICT转型,发布了 “云网一体化战略”,整合了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通信网络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的变革。随着“云网一体化”战略的落地,南京云数据中心、楚天云数据中心等都已经投产使用,其他大型云数据中心布局的步伐正在加速进行中。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9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均实现了产业转化。作为国内领先的光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光电子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全球排名前五的知名光器件供应商。全系列光传输产品和系列光纤光缆产品的市场份额均位居国内制造商前列,光纤、光缆年产能双双跨越三千万芯公里,并实现了对海外市场的大规模出口,成为中国光纤光缆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作为中国FTTx产业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主要标准制定者,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提供互联网、语音和视频等三网融合业务的全套FTTx解决方案,始终引领光纤接入产业的发展方向,保持着国内FTTx技术和市场双领先地位。近年连续获得“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第一名。我院的品牌影响力已延伸至智能化应用领域,成为国内运营商和行业客户智慧应用和物联网产品的主要设备供应商之一。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以培养通信、电子、软件领域的高级研究开发应用人才为己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院极为重视,习近平、胡锦涛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我院视察。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我院,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己,科技攻关要摒弃幻想,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和举国体制,坚持不懈做下去,更主动、更快一点、更好一点。研究生培养采用产学研深度融合、多导师协同、三段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的ICT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经验丰富、研发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依托我院宽厚的科研实践平台、前沿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在培养阶段参与核心科研项目研发,研究生毕业前都至少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为中国的通信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该领域专家、骨干,活跃在科研、生产与市场的第一线,其中也包括国家通信领域的专家和大型企业总裁(吕卫平、毛谦、徐杰、刘运尧等),同时我院毕业生中也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先锋:我院2003届毕业生张晓峰作为联合创始人共同创立为旌科技,专注于智能感知SOC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与创新,致力于高端智能感知芯片的国产替代;我院2006届毕业生彭承路通过盘活呆滞库存缓解缺芯问题创建了华中地区最大的芯片现货交易服务平台(抓现货);我院2016届毕业生张霁2020年入选华为“天才少年” 获得最高年薪201万元职位。
作为工信部、商务部及科技部指定援外培训机构,我院从1994年起至今,共承担各类涉外培训项目百余期, 目前每年接待来自亚、非、拉、欧、大洋洲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余名高级技术人员和官员,我院研究生都有机会参与援外培训各项工作,帮助研究生扩大视野,获得援外奖学金,参与援外培训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还为申请国内外知名大学读博的成功获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须知
一、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通信事业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的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最迟须在当年入学报到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3.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
报名工作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1. 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进行。
2. 考试科目详见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3. 初试成绩达到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复试分数线者,方可参加复试。复试内容、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录取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硕士生的录取工作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其他
1.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招收的硕士生为全日制研究生;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学制均为2年9个月,春季毕业。最长(含休学)不超过5 年。
2. 学术学位硕士学费共2.8万元(前两年学费每年1万元,第三年学费为8000元);专业学位硕士学费共3.6万元(前两年学费每年1.3万元,第三年学费为1万元)。
3.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信息全部在研招网及“武汉邮科院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发布,请考生及时注意信息的更新。2025年度如国家出台新的招生政策,我院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4. 我院不委托任何社会机构或人员进行研究生招生工作,请考生提高警惕,谨防受骗。
我们热忱欢迎计算机、通信、网络、软件、电信、光信、自控等相关专业的有志青年来我院学习、工作,为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单位代码:84011
单位名称: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Email:lincenpark@163.com
通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430074
研招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招生网址:https://www.cict.com/p1/JoinStudents.jhtml
联系人 | 职务 | 联系电话 |
余老师 | 招生主管 | 027-87691286 |
程老师 | 研究生管理部主任 | 027-87691543 |
潘老师 陈老师 | 研究生管理部行政老师 | 027-87691546 |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非定向)
| 专业代码、名称 | 研究方向 | 计划人数 | 初试考试科目 | 复试考试科目 |
080901 物理电子学
| 1光纤通信技术 2物联网技术 3 光电子器件与模块 | 2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信号与线性系统 |
专业课: ① 501微机原理应用 ② 502脉冲与数字电路 ③ 503计算机网络 ④ 504物理学(电磁学、光学) (501、502、503、504任选一门)
综合测试: 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综合素质面试 | |
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4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5卫星定位技术与应用 6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7 光纤与光波导技术 | 3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3 通信原理 | ||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 1 光通信系统 2软件工程 3大数据与云计算 4嵌入式系统 |
45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3 通信原理 | ||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 5下一代网络技术 6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7 移动互联网技术 8 人工智能 | 25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信号与线性系统 | ||
0810Z1 信息安全
| 9.通信网络安全 10.网络渗透技术 11.网络信息内容分析与管理
|
15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2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非定向) | 0854 电子信息
| 1集成电路 2光电信息工程 | 以教育部批复为准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二 ③ 301数学二 ④ 803 通信原理 | |
3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4网络与信息安全
| 以教育部批复为准 |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二 ③ 301数学二 ④ 801信号与线性系统 |
2025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一、《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参考书目:
1. 《C程序设计》(第五版)(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规划教材),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信号与线性系统》参考书目:
1.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郑君里,应启珩,杨为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信号与系统考研指导》,吕玉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三、《通信原理》参考书目:
1.《通信原理》(第七版),樊昌信,曹丽娜,国防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