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202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详见http://ao.smmu.edu.cn/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交通、能源科学研究机构。与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水闸安全管理中心)一体化管理,兼作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水利部基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水利部大坝安全监测中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是我国首批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2个一级学术学位博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一级学术学位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部级研究中心、2个部级野外站。历经近90年的发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已发展成为拥有60多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水利科研机构。现有博士导师7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1个,国家杰出青年3人,入选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称号190余人次。定期公开出版8种中英文学术期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专注于水利、交通、能源领域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至今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近2000人。在独立培养的基础上,经教育部、中国工程院批准,我院与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

欢迎报考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二、招生计划和学习方式

2025年总招生计划83人,其中:

(一)学术学位招生计划

单独培养24人(含本院硕博连读),与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联合培养24人,全日制,不接收非本院定向培养考生。

(二)专业学位招生计划

单独培养35人,接收全日制非定向、全日制定向、非全日制定向考生,非全日制不超过8人,在职考生须在所报考专业或相关领域内工作满2年。

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2025年我院招生计划以及与联合培养高校协商确定的招生名额为准。

三、基本要求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三)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我院的补充规定。

(四)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书面推荐意见。

四、招生方式及要求

(一)硕博连读

除满足基本要求外,有关程序和要求另行通知。

(二)普通招考

2025年普通招考采用申请考核制。

1.除满足基本要求外,考生应为下列情况之一:

(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境外获得学位证书的报考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2)普通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2.报考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近5年(2019年12月30日以来)英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可申请免除英语水平考试:参加相关英语考试,达到CET-6≥425;IELTS≥6.0;TOEFL≥80(120);WSK(PETS5)合格;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学科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英文文章并被SCI收录。

不满足以上条件的,需参加我院统一组织的英语综合水平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成绩需合格。考试安排另行通知。

3.报考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应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不要求英语水平考试。

五、学习年限

学制4年,特别优秀且达到博士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生可申请3年毕业。

六、报名

(一)报名方式

2025年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网上报名。

(二)网上报名

1.时间: 2024年12月1日-2024年12月30日。

2.考生网上报名请登录“博士网报管理系统”(网址为:http://222.187.120.13:9000),严格按照博士生网上报名流程及相关提示,准确、详细、真实地逐条填写报考信息。

3.网上报名信息经审核通过后原则上不能修改。

4.为提高网报有效性,建议网报前收集整理好以下信息:①本人的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毕业证、硕士学位证等证书;②学习或工作经历;③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和著作;④奖励情况;⑤本人近6个月免冠正面电子照片。

(三)提交材料

考生提交以下报考材料(一律用A4纸打印或复印,并按以下顺序整理,由招生单位留存)作为资格审查的依据,请务必详实准确:

1.有效身份证件的复印件。

2.已签名确认的《攻读博士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此表在网报成功后生成)。

3.由所在学校(单位)盖章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此表在网报成功后生成)。

4.定向培养考生由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同意报考原单位定向培养证明,并盖人事部门公章,在录取后,签署定向培养协议。

5.英语CET-4、CET-6、IELTS、TOEFL、WSK(PETS5)证书或发表英语文章等证明材料,报考学术学位考生若达到英语免考条件须提交《博士研究生英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申请表》。

6.《专家推荐书》(两位专家各一份,此表在网报成功后生成,打印后交专家填写并签名)。

7.《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信息确认表》,签字确认是否报考联合培养,报考本院无须提供。

8.学历学位证明材料:已获硕士学位的考生提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同步打印提交学信网上查询的学历、学籍信息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大学及硕士成绩单(加盖学校公章);应届硕士生提交研究生证复印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论文初稿。获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原件。

9.发表论文、获奖证书等其他辅助性材料。

10.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

11.本简章中所有证书、成果等材料认定截止时间为报名结束之日(2024年12月30日)。

报考材料须于2025年1月10日前邮寄至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关34号,025-85828895,沙老师收),注明“博士报名材料”。

七、考核

具体参见我院研究生教育网站相关类别招生文件、招生公告。考核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八、导师招生名额

原则上每位导师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不超过2名,请在我院研究生网站查询导师信息,提前和导师沟通。

九、录取

录取工作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我院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参加考核情况、与高校联合培养需要情况,结合考生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位论文,以及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身体健康状况等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十、学费、奖助体系

(一)学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院学费优惠收取,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5000元/年,非全日制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由院激励奖学金全额资助。

(二)奖助体系

奖学金体系完备。设有国家奖学金,行业奖学金(张光斗优秀学生奖学金、潘家铮水电奖学金、慧延教育科技基金奖学金、刘光文奖学金等),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奖学金(学术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优秀毕业生、优秀学位论文等。

助学金丰厚。脱产博士研究生助学金2300元/月,每年发放12个月;导师根据研究生承担的科研任务和完成质量,脱产博士研究生助研费发放标准为1500元/月~2000元/月;免费办理大学生医保和商业意外保险,享受本院职工同等医疗报销待遇等,免住宿费等。

论文基金资助。为促进我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持研究生潜心从事科学创新研究,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为每位博士研究生设立论文基金项目,学位论文发展基金项目2万,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6万(每年不超过10项),二者不兼得。

为研究生提供完善的学习、科研和生活保障条件。

十一、毕业生就业

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结合在院学习、参与科研工作、综合表现等情况,择优选聘毕业生留院工作;定向培养研究生按签署的定向培养协议要求就业。

十二、联合培养申请

申请报考我院与武汉大学、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完成我院报名的同时,须根据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公布的2025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及学校规定进行报名,按要求参加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组织的选拔。

申请报考我院与河海大学、四川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只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报名、参加综合考核即可。

十三、违规处理及有关说明

(一)在招生考试中有违规或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报名信息是审核考生报考资格、上报录取信息的重要依据,请考生认真填写,一经确认,不得涂改。

(三)凡未按规定报名,以及不符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所规定报考条件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

十四、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82306

联系地址:南京市鼓楼区虎踞关34号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部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

学校网址:http://www.***/

研究生教育网站:http://yjs.***

E-mail:yjsb@***

联 系 人:沙老师

联系电话:025-85828895


钢铁研究总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钢铁研究总院成立于1952年,于2006年与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联合成立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钢研是国家首批103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之一,是中关村科技园首批100家创新型企业之一,是我国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冶金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的创新基地、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权威机构。19个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25个省级中心以及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中国钢研设立。中国钢研研究领域包括以新材料为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全部的钢铁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以及相关的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等。中国钢研现有在职人员10000人左右,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近4000人,拥有以9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近千名工程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

钢铁研究总院致力于冶金新材料研发基地建设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多年来先后承担了我国85%以上国防军工新材料和50%以上冶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任务,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到目前,拥有各类科技成果5000余项,包括国家级奖励309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00余项,有效授权专利1000余项。在国家科技部对全国工业类科研机构评定中,我院的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钢铁研究总院骄人的科研成果的取得,源于其雄厚的科技人才队伍和优良的人才培养机制。自1978年我院即恢复了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工作,现已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3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被批准建立的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我院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统一面向社会就业,并择优进入集团工作。

钢铁研究总院不仅有良好的学术氛围,而且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我院地处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四周与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交通大学等毗邻,交通便利,信息快捷。钢铁研究总院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工作学习条件,是青年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理想场所。热忱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我院攻读学位!

一、招生人数与学制

2025年我院计划招收博士生49人,其中9人是与高校联合培养计划(北科大5人,东北大学4人)学制4

二、招生方式:

博士生招生采用 “申请-考核制” 选拔方式,“申请-考核制” 要求博士考生提交攻读博士学位申请材料,选拔方式的考核形式为综合考核。

三、申请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3. 英语水平较高;

4. 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5. 定向就业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拟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现正在履行合同约定的在职人员考生,需征得定向就业单位的同意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须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6. 考生的学位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毕业专业为报考专业的相同或相近专业:

(1) 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若为国外学位需经教育部有关部门认证

(2)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 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

7. 考生的学业水平符合下述条件之一为资格审核加分项:

(1) 本科或硕士阶段来自国内外重点院校或所学专业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

(2) 科研能力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有特殊学术专长及突出学术成果,至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EI收录论文一篇。

四、报考手续:

1.报名方式:

2025年我博士生报名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博士研究生报名信息采集系统进行(网址 http://yz.chsi.com.cn ,点击“博士网报”进入),考生须自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网上下载《准考证》等。报名时间: 202412月1日-12月31日。

2.报名程序:

(1) 考生须登录研招网,注册用户。

(2) 考生须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及本人近期正面免冠未经修饰的电子照片(此照片将于未来与录取后现场拍摄照片比对,比对通过方可取得学籍),自行填报报考信息。

(3) 考生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交纳报名费,支付成功后,获得报名号。

3.网上支付报名费的说明:

(1) 请在安全场所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等环节,因考生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账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2) 报名费只采取网上支付的方式,不接收汇款单。

(3) 网上支付报名费后,无论考生是否参加考试,一律不退返报名费。

4.提交材料:

考生报名后须在202412月31日前向我院研究生院寄送以下材料(请选择顺丰快递邮寄,时间以邮戳日期为准):

1)《博士研究生个人信息简表》(报名后研招网自动生成)。

2)研究计划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拟从事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设想);

3)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具有教授(或正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专家推荐书,并加盖专家所在单位公章;请至中国钢研官网-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目录简章-25年博士招生简章下载

4)政治审查表(请至中国钢研官网-研究生教育-招生信息-目录简章-25年博士招生简章下载)

5)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

6)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原件(加盖单位公章)。由考生所在学校本科、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非应届毕业生也可由考生档案所在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7)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获奖证书复印件、承担项目证明以及其他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材料;

8)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评议材料及答辩决议复印件(往届生)或论文摘要(应届生);

9)英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10)钢研集团在职职工报考在职博士生需提供所在单位人力资源部所提供的《报考在职研究生审批表》;

11)身份证复印件。

应届毕业生免交材料(8),但须另提交学生证复印件

5.注意事项:

(1) 应届生报名登记表中的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栏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意见并盖章。下列人员须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在报名登记表“考生单位意见”一栏中签署意见并签字,同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在意见栏内注明是“定向就业还是非定向就业”,如果钢研集团以外单位定向就业需要单位签署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意见。

(2) 考生与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造成不能录取的后果,我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3)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确认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交的报考信息不真实,我院将取消其报考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五、招生考核办法:

考试时间:20254月,具体以准考证时间为准。

 考核办法:

(一)、资格审核(满分100分)

1.审核组织

各二级培养单位成立至少由博导为组长的3名(本学科副高级(含)以上)专家组成的材料审核工作小组,材料审核工作小组另设秘书一名,对考生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给出材料审核成绩。

2.审核内容

1)形式审核:招生领导小组指定招生工作人员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包括对报考材料真实性、完备性、规范性等方面的审核。

2)学术审核:审核工作组对考生的报考材料进行学术审核。在材料审核阶段审核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绩及单位淘汰率。

形式审核和学术审核均通过者,为通过资格审核,发送综合考核通知。

(二)综合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笔试、英语笔试和综合面试(综合能力考核)环节。

1.笔试内容:

(1) 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为一门,根据招生目录进行报考。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2) 英语:针对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笔试考核,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2.综合面试(满分100分)

(1) 各二级培养单位成立由博导为组长的至少由5名(本学科副高级职称(含)以上)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综合面试,考核小组另设秘书一名。

(2) 综合面试包括考生PPT汇报、提问交流环节,综合面试时间每名考生不少于25分钟。

PPT汇报:10分钟,包括5分钟的基本情况介绍(含考生自我介绍、学习工作经历、学术成果汇总等),5分钟的研究工作汇报(结合本科及硕士阶段的研究内容、参加工作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已提交的科研计划等)。

提问交流:15分钟,主要考核考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否具备博士生的培养潜质,以及专业英语现场阅读理解能力。

(3) 综合面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

(4) 综合面试过程中,考核小组要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每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小组简短讨论后,每位专家当场独立评定分数。考生的综合面试成绩为所有专家给定成绩的平均分。

(5) 综合面试结束后,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笔试试卷、面试记录及录音录像等留存。

六、身体健康体检

1. 普通招考考生需参加钢铁研究总院统一组织的身体健康检查。

2. 体检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实施。

七、成绩的确定及录取

1. 笔试、综合面试成绩达到合格线的考生才能进行考生成绩的加权计算。

2.  普通招考考生成绩=材料审核成绩(满分100分)×10%+英语笔试成绩(满分100分)×25%+专业笔试成绩(满分100分)×25%+综合面试成绩(满分100分)×40%。

3. 硕博连读考生成绩=综合面试成绩(满分100分)×100%。

4. 由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依据考生成绩排序、报考情况、招生指标等,审核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

5.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不作量化计入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6.  在职生录取为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录取前考生本人、定向单位须与我院签订定向协议书,缴纳培养费,毕业后按协议回原工作单位工作。

7.  硕博连读博士生从我院在读硕士生中选拔。

八、其他

1、我院研究生院不提供往年试题,不举办任何课程补习班,双休日及节假日休息,工作时间接待咨询。

2.单位代码:82601

单位名称:钢铁研究总院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气象路9号钢铁研究总院南院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电话:62182806,62182360(传真)

电子信箱: gy_yjsb@163.com

3.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院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2025年博士招生目录

专业(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28

01稀土材料

赵栋梁

1001英语2001金属物理

02软磁功能器件材料

何峻

1001英语2001金属物理

03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制备

李卫

1001英语2001金属物理

04稀土永磁材料的结构与磁性

方以坤

1001英语2001金属物理

05电工钢、能源材料粉末冶金、材料数字化研发

韩伟

1001英语2001金属物理

06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与表征

冯海波

1001英语2001金属物理

07高性能管线钢

刘清友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08超高强韧油井管钢

孙新军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09高性能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

柴锋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0材料基因工程、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

苏航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1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金属新材料制备技术

李向阳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2镍基耐热合金特种冶金

刘正东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3工模具钢组织性能调控和新材料开发

马党参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4轻质钢合金化与组织性能调控技术/超高温轴承钢制备及抗疲劳机制研究

曹文全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5合金结构钢

王毛球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6不锈钢及镍基合金组织性能

宋志刚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7前沿航空航天超高强度合金设计

王春旭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8耐热钢及合金成分设计和组织性能表征

王立民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19航空航天高比强特种钢及合金设计与服役

刘振宝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0焊接、激光加工与增材制造

赵琳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1钢材制备技术及质量控制

冯光宏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2难熔材料粉末冶金、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王铁军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3新型变形高温合金设计开发、合金元素作用规律及机理、高温合金长期服役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及机制

杜金辉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4高温合金机匣组织性能调控技术、高性能高温合金涡轮盘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

曲敬龙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5高铺展性增材制造用高温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研究

张少明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6时效强化高温合金增材制造复杂构件的形性控制技术研究

毕中南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7高温合金涡轮盘材料研制、高代次变形高温合金设计开发、高温合金组织性能关联性及演变机制研究

王民庆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8关键工业部件表面强化修复

于月光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29特种合金及关键部件使役性能表征评价技术

高怡斐

1001英语2002金属学

冶金工程(12

01大板高速连铸技术、连铸坯缺陷形成机理与控制

干勇

1001英语2003冶金物理化学

02低碳冶金

郭培民

1001英语2003冶金物理化学

03冶金流程智能化

孙彦广

1001英语2005高等数学

04智能变流技术研究

王成胜

1001英语2005高等数学

05冶金工程自动化

张云贵

1001英语2005高等数学

06氢冶金、人工智能

郝晓东

1001英语2005高等数学

07炼钢工艺、冶金资源利用及稀土钢精炼工艺

吴伟

1001英语2003冶金物理化学

08洁净钢冶炼、绿色高效炼钢技术及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林路

1001英语2003冶金物理化学

09冶金工艺数值模拟及其智能优化(CFD与CAE)

刘和平

1001英语2005高等数学

10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表征、统计映射方法与材料改性工艺优化及性能全域评价研究

王海舟

1001英语2005高等数学

11超大尺寸金属材料成分及夹杂物表征

贾云海

1001英语2005高等数学

12金属材料及冶金流程成分、结构和性能创新表征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

沈学静

1001英语2004分析化学

13先进结构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的高通量表征方法开发及其相关性研究

李冬玲

1001英语2004分析化学

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1001

英语


2001

金属物理

《金属物理》余宗森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金属学

《金属学原理》余永宁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李文超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或《钢铁冶金物理化学》陈襄武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4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第六版)武汉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杨海涛 同济大学出版社

3001

材料审核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单位简介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招生代码:83201)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个研制基地,火箭院诞生了我国第一枚导弹“1059”,完成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任务,发射了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火箭院成功研制了系列导弹武器,奠定了国家战略安全基石。成功研制了十余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等多种轨道载荷的能力。成功实施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的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为实现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研究生培养简介

火箭院自1981年起招收研究生,是国家最早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火箭院已形成具有鲜明航天特色的多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火箭院至今已培养2000多名毕业生,其中已有8人当选院士、百余人担任过型号总设计师或总指挥、50余人取得集团公司及以上级专家称号,持续为航天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

(一)学位授权点情况    

火箭院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8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包括航天创新院以及部分航天六、九院单位)。

(二)导师队伍

火箭院500余名研究生导师均遴选自型号专家,包括12位院士、20余位国家级专家。研究生直接受教于院士、型号两总、科技专家,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精神传承相互融合。

(三)科研优势

火箭院拥有十几个专业研究所、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外联合实验室以及企业创新中心。科研课题紧密结合航天重大工程任务,科研活动直接参与型号研制项目。

(四)福利待遇

火箭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免学费,博士研究生助学金不低于5000元/月,硕士研究生助学金不低于3000元/月,享受一日三餐和交通等补贴。火箭院研究生毕业后优先留培养单位工作,入职后解决北京户口。

三、招生方式

火箭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包括统考招生和硕博连读招生。

(一)统考招生

1.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报名参加火箭院博士研究生统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火箭院规定;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2.网上报名

火箭院计划于2024年11月至12月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网报系统开通2025年博士研究生统考网上报名及网上确认,考生须完成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方可参加笔试。

统考考生网上报名时须提交以下材料:(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报名系统下载样表);(2)两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报名系统下载样表);(3)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4)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研究生录取前补交);(5) 个人简历;(6) 其他材料复印件: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单、获奖证书、本人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承担课题材料等;(7)身份证复印件(复印正反面);应届毕业生还需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复印学生信息和注册情况)。

具体要求以火箭院最终发布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报公告》为准。

3.考试

火箭院计划于2025年1月组织开展博士研究生统考,考试地点拟定于火箭院长征培训中心(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南街1号),具体安排以火箭院发布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为准。

4.复试录取

火箭院计划于2025年3月-4月组织开展博士研究生统考复试录取工作,具体要求以火箭院发布的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为准。

(二)硕博连读招生

火箭院硕博连读招生工作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硕博连读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执行。火箭院已于2024年9月组织完成2025年硕博连读招生选拔工作,硕博连读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已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示完毕,公示期间无异议。

四、招生专业目录

(一)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招生方式

考试科目

培养单位

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19




01飞行器总体设计(一)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1流体力学

研究发展中心

02总体设计(制导)

1

硕博连读

/

总体设计部

03体系总体设计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6自动控制理论

总体设计部

04总体设计(任务规划)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2航天动力学与控制

总体设计部

05总体设计(弹道规划)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3运载火箭弹道学

总体设计部

06飞行器总体设计(二)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4运筹学

战术武器总体技术部

07 飞行器总体设计(三)

2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5理论力学

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技术部(10所)

08 飞行器总体设计(四)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7信号与系统

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技术部(10所)

08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8控制系统设计

14

09航天推进基础科学研究

2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9液体火箭发动机原理

11

10先进航天液体推进技术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9液体火箭发动机原理

11

11 振动与热环境研究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0结构动力学

11所(京)

12 流体调节与控制技术研究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1工程流体力学

11所(京)

13飞行器总体设计(人工智能)

2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2人工智能综合

创新院

14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3力学

创新院

15电子科学技术

1

统考

①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4光学

创新院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11




01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2

统考

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6自动控制理论

12

02复杂机电系统

2

统考

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5自动控制原理

18

03智能自主系统

1

统考

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6自动控制理论

13

04惯性导航系统及其应用

2

统考

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06自动控制理论

13

05通信、导航与控制技术

1

统考

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6随机信号模式识别

704

06雷达技术

1

硕博连读

/

704

07集成电路抗辐射加固技术

1

统考

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7电子技术基础

772

08集成电路高可靠技术

1

统考

1001英语

②2001高等数学

③3017电子技术基础

772

 

(二)考试科目复习范围和参考书

1. 英语(1001)

英语试题以检验考生对硕士阶段公共英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求学生掌握6000左右英语词汇,熟练掌握英语基本句子结构,能通过对英语语篇的阅读获取知识并解决针对语篇内容所提出的问题,能就某一话题撰写合乎文法的英语短文,并能对非专业英汉语篇进行互译。

2. 高等数学(2001)

复习范围:

高等教学、线性代数与矩阵理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参考书目: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的第六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杨刚,吴慧彬编,《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史荣昌,魏丰编,《矩阵分析》(第3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流体力学(3001)

复习范围:

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理想流体动力学、气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力学、湍流、边界层理论、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参考书目:

《流体力学(第3版)》张兆顺、崔桂香 清华大学出版社;

《工程流体力学》(第四版),孔珑,中国电力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它书目。

4. 航天动力学与控制(3002)

复习范围:

全书。

参考书目:

《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章仁为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他书目。

5. 运载火箭弹道学(3003)

复习范围:

全书。

参考书目:

《远程火箭弹道学》,贾沛然等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他书目。

6. 运筹学(3004)

复习范围:

运筹学建模方法、线性规划、灵敏度分析与对偶理论、网络优化模型、排队论、动态规划、存储论、决策分析和博弈论。

参考书目: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第六版)胡运权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筹学导论》[]弗雷德里克·希利尔(Frederick S.Hillier)、杰拉尔德·利伯曼(Gerald J.Lieberman)著、胡运权、麦强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他书目。

7.理论力学(3005)

复习范围:

全书。

参考书目:

《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第二版)(李俊峰,张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8. 自动控制理论(3006)

复习范围:

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及流程图;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及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及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的控制器或校正设计;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与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以及状态观测器设计;最优控制;动态系统辨识与状态估计。

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原理》上、下册,李友善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它书目。

9.信号与系统(3007)

复习范围:

全书。

参考书目: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郑君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控制系统设计(3008)

复习范围:

再入飞行器动力学建模过程、动力学仿真及响应特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和操纵性评估方法、机动弹道设计方法、自动控制相关理论、控制系统设计等内容。

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19

《远程火箭飞行动力学与制导》,陈克俊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飞行器再入动力学与制导》,赵汉元主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第四版)》,孙炳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1.液体火箭发动机原理(3009)

复习范围:

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分类、组成与功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特点及基本要求;液体火箭发动机循环方案及其特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特性及分类;液体火箭发动机起动与关机过程;液体火箭发动机点火方式;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调节方案;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的工作过程、主要性能参数及热力计算;推力室传热与冷却方式;不稳定燃烧的分类、现象、机制及抑制措施;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的相关理论、喷管型面与性能计算;涡轮泵基本原理;泵的基本参数和分类;泵汽蚀的现象和发生机理;诱导轮的功用和分类;叶轮的主要参数与计算;特种推进技术基本原理。

参考书目:

《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上、下册),朱宁昌 主编,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

《液体火箭发动机原理》,刘国球 主编,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

Rocket Propulsion Elements》,G.P.Sutton, O.Biblarz 主编,John Wiley & Sons,INC2003

《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蔡国彪 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航天推进技术》,谭永华 主编,中国宇航出版社,2016

12. 结构动力学(3010)

复习范围:

自由振动分析;对周期性载荷的反应;对冲击载荷的反应;对一般动力载荷的反应;多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建立;对随机振动载荷的反应;非线性系统的振动问题;离散化连续体的有限单元法等。

参考书目:

《结构动力学》(第二版),克拉夫、彭津(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铁摩辛柯工程振动学》,韦弗、铁摩辛柯等(美)编著,熊炘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液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工程应用》,谭永华著,中国宇航出版社。

13. 工程流体力学(3011)

复习范围: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静、动力学、运动学,管内流动的能量损失,孔口、喷嘴流动,相似原理及因次分析法,气体动力学基础,一维定常流的基本方程,膨胀波和激波,管内流动,粘性气体,动力学方程。

参考书目:

《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刘向军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气体动力学基础》,陈浮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4.人工智能综合(3012)

复习范围:

线性模型;决策树模型;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模型;聚类算法;集成学习算法模型;深度学习基本原理;深度神经网络基础模块;深度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强化学习及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原理及算法;算法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算法设计的常用方法;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基础图算法;计算复杂性的基本概念。

参考书目:

《机器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主编周志华;

《数据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主编刘大有等。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他书目。

15 .力学(3013)

1)材料力学

复习范围:

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轴向拉压变形,扭转,弯曲内力、应力、变形,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压杆稳定性,能量法,静不定问题分析,应力分析的试验方法,疲劳与断裂。

参考书目: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材料力学》(I)、(II),(第4版),单辉祖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他书目。

2)理论力学

复习范围:

各种力学平衡,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重心,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质点直线振动,碰撞,动力学普遍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点在非惯性坐标系中的运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参考书目:

《理论力学》(第8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第3版),李俊峰、张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他书目。

16. 光学(3014)

复习范围:

几何光学基本理论,透镜成像,光的干涉基本理论,光的干涉装置与应用,光的时空相干性,光的衍射基本理论,光栅、傅里叶变换光学,光的偏振基本理论,双折射,光调制,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激光基础,光波导基本理论;

参考书目:

《光学》(重排本),赵凯华、钟锡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学》(第二版),赵建林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它书目。

17. 自动控制原理(3015)

复习范围:

拉普拉斯变换,控制系统建模与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及与传递函数之间关系,瞬态响应分析,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频率响应分析(重点基于伯德图分析),频率法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状态空间分析与极点配置,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转换。

参考书目:

《现代控制工程》卢伯英 佟明安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等著,科学出版社。

以及覆盖上述复习范围的其它书目。

18.  随机信号模式识别(3016)

复习范围:

模式识别(占50%)、随机信号(占50%)。

1.    《随机信号分析》

1)    一维、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函数的数字特征的计算;

2)    理解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的应用;

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性的计算;

4)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和白噪声的定义;

5)    窄带随机过程的分析方法;

6)    应用有关理论方法处理雷达信号检测问题;

2.    《模式识别》

1)    二维随机过程(如,图像)的特征生成

2)    Bayes决策理论和有关计算

3)    线性判别函数和多层神经网络

两类问题的判别准则,多类问题的判别准则;

感知器算法,扩展的感知器算法,最小均方误差算法,支持矢量机;

前馈神经网络分类器的基本结构,前馈运算的方法;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4)     非监督学习与聚类

非监督学习的基本概念,聚类的准则函数;

聚类方法:K-均值聚类,模糊K-均值聚类。   

参考书目:

《随机信号分析》,哈工大出版社,赵淑清等著;

Sergios TheodoridisKonstantinos Koutroumbas.Pattern Recognition.Second Edition.机械工业出版社。

19.电子技术基础(3017)

复习范围:

集成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参考书目: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第2版)》,Behzad Razavi著,陈贵灿等译,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精粹》,Willy M.C.Sansen著,陈莹梅译,2021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字集成电路:电路、系统与设计(第二版)》,Jan M.Rabaey等著,周润德等译,2010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第四版)》,Neil H.E. Weste等著,周润德译,2012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统考考生可关注“火箭院长征培训中心”微信公众号查看往年英语及高等数学的试题。

 

五、联系方式

(一)火箭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10-68198919

电子邮箱:yzb83201@163.com

(二)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


培养单位

联系方式

研究发展中心

联 系 人:郑老师

联系电话:010-68198673

电子邮箱:yfzhaosheng@163.com

总体设计部

联 系 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010-68381937

电子邮箱:caltzhaopin_01@163.com

战术武器总体技术部

联 系 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10-68384041

电子邮箱:zswq516@163.com

临近空间飞行器总体技术部

(10所)

联 系 人:马老师                        联系电话:010-88522954             

电子邮箱:hr_10s@163.com

12

联 系 人:靳老师     

联系电话:010-88527579    

电子邮箱:yjs_12s@126.com

14

联 系 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10-68380812

电子邮箱:calt14edu@163.com

18

联系人:  石老师

联系电话:010-88520130

电子邮箱:calt18zs@163.com

11所(六院)

联 系 人:田老师

联系电话:029-85207360

电子邮箱:casc611pg@163.com

11所(京)(六院)

联 系 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88520802           

电子邮箱: calt11_bj@126.com

13所(九院)

联 系 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88527729                                

电子邮箱:casc13zs@163.com

704所(九院)

联 系 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68750851

电子邮箱:   yzb704@126.com

772所(九院)

联 系 人: 王老师

联系电话: 010-67968115-8510

电子箱: yjs772@mxtronics.com

创新院

联 系 人: 张老师

联系电话: 010-68195632

电子箱: htcxyyjs@163.com

 


2025年上海化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化工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首批重点化学工业研究院,现属上海市国资委系统,是化工领域从事创新研究、公共服务、工程应用开发的综合性研究院;是新材料、新能源、新生物、新环保等领域的行业技术中心;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示范基地。

       我院是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授予资格,专业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5个二级学科,学制2.5年。有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有机化工工艺、环境工程等二十多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学科学术带头人及相当部分的高级工程师均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的水平和能力,各专业都有一支学术造诣高、知识面广、年龄结构合理、学术风气浓厚的科研队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学位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具有国家承认的化工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院相关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办法

       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和报名要求进行网上报名。报名和查询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网上确认:报考我院的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四、招收专业和考试科目

       学科专业代码           学科专业名称        招生数                                          考试科目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6                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一)   数学(二)   化工原理

备 注:化工原理参照华东理工大学当年度考试大纲。

五、调剂及复试

       1、调剂:如有调剂名额,我院将于2025年3月发布调剂信息开展调剂工作。国家分数线公布前,有意愿调剂至我院的考生可以先将调剂申请表发送邮件到我院研管办;凡调剂考生,待调剂系统开通后,须凭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调剂系统,填报调剂志愿并确认。

       2、复试:硕士研究生的复试内容包括英语口语、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等方面。采取差额复试,原则上按不低于1∶1.2的比例确定复试人数,复试与录取的具体细则详见当年度复试及录取办法。

六、体检

       具有复试资格的考生复试期间必须参加体检,体检工作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育厅[2010]2号)规定,并结合我院招生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考生体检后发现有《指导意见》中所未包含病情的,学校有权对认为不适合所报考专业学习要求的考生做出相应的决定。

七、在校待遇

       1、培养期间学费12000元/生/年,住宿费1200元/生/年,均由我院承担。

       2、每月助学金3000元,进入课题组增发课题津贴及年终津贴。

       3、每年设立奖学金评优奖励。

       4、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保,享受本院研究生医疗待遇。

       5、毕业留院提供优惠的单身宿舍及人才公寓。

八、培养方式、就业

       1、我院培养的研究生为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学制2.5年。

       2、第一学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学习理论课,第二学年回院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3、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实行双向选择,如选择留院工作需由院人事部门按招聘要求录用,也可以参加社会招聘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九、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83502

       联系电话:021-52808867

       联系邮箱:srici_hr@163.com

       联系地址:上海市云岭东路345号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200062

十、监督

       监督部门:纪律检查室

       联系电话:021-52804345

                                                                                                                                                                                    上海化工研究院   

                                                                                                                                                                                   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2024年10月2日


2025年中国航空研究院(8290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航空研究院(招生代码:82901)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单位,是在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下从事航空技术国际合作的科研事业机构。历经60余年发展,建立了完整的航空技术体系,是国家授权的首批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航空研究院致力于航空科技的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致力于成为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的大本营、航空尖端科技发展的引领者、航空科技创新的领头雁,努力构建领先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航空强国使命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独立和创造性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领军潜质的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

招生专业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不区分方向。

(二)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导航、制导与控制;飞行器智能控制与自主航迹规划(分两批招生);航空目标识别与跟踪(分两批招生)

(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

飞行器设计(分两批招生);直升机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高超声速;飞机智能结构(分两批招生);航空发动机气动;不区分方向。

(四)电子信息(085400

人工智能与系统工程(分两批招生);不区分方向(分两批招生)

(五)机械(085500):

智能制造技术(分两批招生);飞行器强度;不区分方向。

注:未标注“分两批招生”的专业方向,仅第二批招生。

招生方式及学制

中国航空研究院(82901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制,需经过材料审核和复试(包含笔试、面试)。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

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获得硕士学位)或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往届毕业生;

3.前置学历所学专业与招生专业相同或相近;

4.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良好,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标准;

6.在职员工报考需按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要求并征得同意。

、报名须知

1.中国航空研究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将分为2批进行——

第一批202411底至202412开展,具体时间安排敬请关注届时发布的通知公告

第二批2025年春季开展,具体时间安排敬请关注各培养单位招生公告

2.院本部及研究生院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需准备以下材料:

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附件1

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填写的专家推荐书(附件2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附件3

本科、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并加盖公章;

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学历证书电子备案表和硕士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

考生近期体检表。

同时,考生需按要求将业务水平证明材料整合成一个压缩包考生姓名-应届-业务水平证明命名发送至指定邮箱具体如下:

外语水平证书原件扫描件;

硕士学位论文已完成的,提交硕士学位论文1份;若无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则可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已发表论文或录用学术论文复印件与论文检索及分区证明;

考生参与科研、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其他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等。

 

注:所提供材料须为公开材料,参加第一批招生的生于20241129日前发送报名材料至指定邮箱:

mingzeed@***

 

考试须知

院本部及研究生院博士选拔流程为:个人网上报名、资格审核、复试(符合条件者,包含综合笔试、综合面试)、公示及录取。

1.资格审核:院本部将组织专家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者可进入复试。主要对考生学习情况、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创新水平等进行审核。

2.复试:复试分为综合笔试和综合面试

综合笔试:英语、专业课(详询相关培养单位);

综合面试:重点考察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外语水平、掌握的知识结构、从事科研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考试时间及形式:第一批综合笔试、综合面试时间202412月(具体日期待定);第二批综合笔试、综合面试时间202556月(具体日期待定);考试形式线下复试。

 

注:复试具体安排将提前通知考生,请考生保持邮箱及电话畅通(邮箱及电话均以在研招网系统报名时所填写为准,网上注册及报名时间请待后续通知)。

 

联系方式

(一)院本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

电话:010-57827594

电子邮箱:mingzeed@***

(二)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处)

电话:0514-89968797

电子邮箱:gengy008@***

 

其他

1.请考生在报名前,与培养单位沟通招生学科、考试科目、报名条件、拟招收人数等相关事宜。联系方式如下:

招生学科及

专业代码

专业方向

培养单位及

所在地区

联系人及

联系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不区分方向

625所(北京)

马老师

010-85701257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0

导航、指导与控制

613所(洛阳)

杨老师

0379-63323094

630所(西安)

刘老师

029-86830834

飞行器智能控制

研究生院(扬州)

耿老师

0514-89968797

自主航迹规划与智能编队

研究生院(扬州)⭐分两批招生

耿老师

0514-89968797

航空目标识别与跟踪

研究生院(扬州)⭐分两批招生

耿老师

0514-8996879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00

飞行器设计

院本部(北京)⭐分两批招生

明老师

010-57827594

640所(上海)

老师

021-20865226

直升机设计

602

(天津/景德镇)

黄老师

0798-8465064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606所(沈阳)

袁老师

024-24281311

624所(成都)

杨老师

028-80260510

航空发动机气动

608所(株洲)

姚老师

0731-28590076

高超声速

院本部(北京)

明老师

010-57827594

飞机智能结构

院本部(北京)⭐分两批招生

明老师

010-57827594

不区分方向

院本部(北京)

明老师

010-57827594

626所(沈阳)

任老师

15046695905

630所(西安)

刘老师

029-86830834

电子信息

085400

人工智能与系统工程

院本部(北京)⭐分两批招生

明老师

010-57827594

不区分方向

院本部(北京)

明老师

010-57827594

研究生院(扬州)

耿老师

0514-89968797

631所(西安)⭐分两批招生

吴老师

029-89186204

640所(上海)

老师

021-20865226

机械

085500

智能制造技术

研究生院(扬州)⭐分两批招生

耿老师

0514-89968797

飞行器强度

623所(西安)

陈老师

029-88268823

不区分方向

院本部(北京)

明老师

010-57827594

640所(上海)

老师

021-20865226

2.中国航空研究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对各培养单位招生录取工作各环节进行监督,各培养单位应予以支持和配合,确保复试过程公平公正,在复试工作中如发生违规问题要对责任人予以追究。

 

附件

1.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中国航空研究院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

3.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

提取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tP9aPjnMXJjNghvj_NiuQ?pwd=0921

提取码:0921


 

 

中国航空研究院

20241110


2025年中国航空研究院(82901)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航空研究院(招生代码:82901)始建于1960年,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单位,是在政府间科技合作框架下从事航空技术国际合作的科研事业机构。历经60余年发展,建立了完整的航空技术体系,是国家授权的首批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航空研究院致力于航空科技的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技术研究,致力于成为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的大本营、航空尖端科技发展的引领者、航空科技创新的领头雁,努力构建领先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航空强国使命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独立和创造性从事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创新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领军潜质的高层次创新拔尖人才。

招生专业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不区分方向。

(二)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

导航、制导与控制;飞行器智能控制与自主航迹规划(分两批招生);航空目标识别与跟踪(分两批招生)

(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

飞行器设计(分两批招生);直升机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高超声速;飞机智能结构(分两批招生);航空发动机气动;不区分方向。

(四)电子信息(085400

人工智能与系统工程(分两批招生);不区分方向(分两批招生)

(五)机械(085500):

智能制造技术(分两批招生);飞行器强度;不区分方向。

注:未标注“分两批招生”的专业方向,仅第二批招生。

招生方式及学制

中国航空研究院(82901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为申请考核制,需经过材料审核和复试(包含笔试、面试)。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

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须获得硕士学位)或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往届毕业生;

3.前置学历所学专业与招生专业相同或相近;

4.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良好,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标准;

6.在职员工报考需按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要求并征得同意。

、报名须知

1.中国航空研究院2025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将分为2批进行——

第一批202411底至202412开展,具体时间安排敬请关注届时发布的通知公告

第二批2025年春季开展,具体时间安排敬请关注各培养单位招生公告

2.院本部及研究生院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需准备以下材料:

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附件1

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填写的专家推荐书(附件2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附件3

本科、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并加盖公章;

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学历证书电子备案表和硕士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

考生近期体检表。

同时,考生需按要求将业务水平证明材料整合成一个压缩包考生姓名-应届-业务水平证明命名发送至指定邮箱具体如下:

外语水平证书原件扫描件;

硕士学位论文已完成的,提交硕士学位论文1份;若无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则可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已发表论文或录用学术论文复印件与论文检索及分区证明;

考生参与科研、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其他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等。

 

注:所提供材料须为公开材料,参加第一批招生的生于20241129日前发送报名材料至指定邮箱:

mingzeed@***

 

考试须知

院本部及研究生院博士选拔流程为:个人网上报名、资格审核、复试(符合条件者,包含综合笔试、综合面试)、公示及录取。

1.资格审核:院本部将组织专家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者可进入复试。主要对考生学习情况、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创新水平等进行审核。

2.复试:复试分为综合笔试和综合面试

综合笔试:英语、专业课(详询相关培养单位);

综合面试:重点考察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外语水平、掌握的知识结构、从事科研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考试时间及形式:第一批综合笔试、综合面试时间202412月(具体日期待定);第二批综合笔试、综合面试时间202556月(具体日期待定);考试形式线下复试。

 

注:复试具体安排将提前通知考生,请考生保持邮箱及电话畅通(邮箱及电话均以在研招网系统报名时所填写为准,网上注册及报名时间请待后续通知)。


联系方式

(一)院本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

电话:010-57827594

电子邮箱:mingzeed@***

(二)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处)

电话:0514-89968797

电子邮箱:gengy008@***

 

其他

1.请考生在报名前,与培养单位沟通招生学科、考试科目、报名条件、拟招收人数等相关事宜。联系方式如下:

招生学科及

专业代码

专业方向

培养单位及

所在地区

联系人及

联系方式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不区分方向

625所(北京)

马老师

010-85701257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00

导航、指导与控制

613所(洛阳)

杨老师

0379-63323094

630所(西安)

刘老师

029-86830834

飞行器智能控制

研究生院(扬州)

耿老师

0514-89968797

自主航迹规划与智能编队

研究生院(扬州)⭐分两批招生

耿老师

0514-89968797

航空目标识别与跟踪

研究生院(扬州)⭐分两批招生

耿老师

0514-8996879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00

飞行器设计

院本部(北京)⭐分两批招生

明老师

010-57827594

640所(上海)

老师

021-20865226

直升机设计

602

(天津/景德镇)

黄老师

0798-8465064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606所(沈阳)

袁老师

024-24281311

624所(成都)

杨老师

028-80260510

航空发动机气动

608所(株洲)

姚老师

0731-28590076

高超声速

院本部(北京)

明老师

010-57827594

飞机智能结构

院本部(北京)⭐分两批招生

明老师

010-57827594

不区分方向

院本部(北京)

明老师

010-57827594

626所(沈阳)

任老师

15046695905

630所(西安)

刘老师

029-86830834

电子信息

085400

人工智能与系统工程

院本部(北京)⭐分两批招生

明老师

010-57827594

不区分方向

院本部(北京)

明老师

010-57827594

研究生院(扬州)

耿老师

0514-89968797

631所(西安)⭐分两批招生

吴老师

029-89186204

640所(上海)

老师

021-20865226

机械

085500

智能制造技术

研究生院(扬州)⭐分两批招生

耿老师

0514-89968797

飞行器强度

623所(西安)

陈老师

029-88268823

不区分方向

院本部(北京)

明老师

010-57827594

640所(上海)

老师

021-20865226

2.中国航空研究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对各培养单位招生录取工作各环节进行监督,各培养单位应予以支持和配合,确保复试过程公平公正,在复试工作中如发生违规问题要对责任人予以追究。

 

附件: 

1.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中国航空研究院2025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

3.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

提取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tP9aPjnMXJjNghvj_NiuQ?pwd=0921

提取码:0921

 

 

中国航空研究院

2024年11月10日



上海科技大学202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简章

上海科技大学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负责日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自建立以来,学校努力建设和发展成为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2022年2月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一、培养目标

上海科技大学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德才兼备,从事科学发现、高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创业的拔尖人才,成为未来的科学引领者、技术发明者和企业创办者。

 

二、本年度专业目录

学校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招生专业目录详见《上海科技大学2025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参考《上海科技大学2025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和学校发展需要进行适当增减。拟招收推免生人数以当年公示的拟录取人数为准,未用完的推免生招生计划将用于统考招生。

三、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 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学校规定的入学时间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学校规定的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满足以下条件: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提供大学教务部门开具的相应专业本科的8门专业课程成绩单;初试成绩合格后,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将在复试前通知。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在读培养单位书面同意书。

 

四、报名办法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在复试阶段将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复试和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第一阶段:网上报名要求

网上报名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逾期不再补办。报名网址为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或https://yz.chsi.cn)。考生登录网上报名主页后,对选择招生单位及报考点过程中弹出的重要公告信息,务必要认真阅读,并按其要求填报。凡未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错过网报时间、缴费时间、网上确认时间、考试时间等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报考上海科技大学各学院,“招生单位所在地区”选择“上海”,“招生单位”选择“(14423)上海科技大学”,在“院系所名称”栏中选择要报考的学院,然后选择报考专业及考试科目等报考信息。

网上报名报考点选择: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特别提醒:请考生务必牢记自己网报时的用户名和密码,后期打印准考证、调剂录取等均需使用此用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第二阶段: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网上确认手续: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报名注意事项:

(1)推荐免试生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与我校各接收学院完成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中网上报名与拟录取手续。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拟录取的推荐免试生不需进行现场确认,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2)考生在普通招考报名时只能填报我校一个学院的一个专业。

(3)网上报名时,考生应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定向或非定向)、考试科目、学习方式(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等重要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4)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在网上确认期间,考生必须对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网上确认后的考生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学校也不再受理任何修改考生信息的申请,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6)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结束后,我校各学院将对考生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等信息有疑问的,各学院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五、考试

1. 初试

(1)网上打印准考证: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3)初试地点:以准考证上标注的地点为准。

(4)初试科目:我校招生各专业的初试科目均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各为100分,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的满分值各为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所公布的我校招生专业目录,或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上海科技大学2025年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2. 复试

(1)复试一般由报考的各学院组织。

(2)复试实行差额制,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具体差额复试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各学院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复试前确定。

(3)复试基本分数线由各学院根据国家复试基本要求按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确定。

(4)报考各学院在复试前,对复试考生的有效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仍有疑问的,需要求复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5)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需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且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科目不及格(即低于百分制的60分)者不予录取。

学校复试工作将按照各学院公布的年度复试规程进行。具体要求由各学院在复试前通过上海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或各学院主页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六、调剂与录取

各学院按教育部相关调剂规则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调剂政策并执行,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初试和复试成绩),结合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总成绩、思想品德考核任一单项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录取规定及各学院实施细则,复试前在上海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

被录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推免生),应在入学报到时出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原件。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者,不能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或有效的学历学位证明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被录取的考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至上海科技大学报到注册。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提供有关证明,且应以书面形式向学校请假,经批准后请假方为有效。未经请假或不按学校规定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

 

七、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学校在考生拟录取后,于新生入学阶段统一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要求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将根据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理。

 

八、硕博连读

上海科技大学2025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如符合硕转博申请条件,并且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可转为博士研究生,以硕博连读的方式,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九、学费与奖助政策

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学校有关研究生收费与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的具体规定,详见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

 

十、住宿情况

学校提供研究生住宿,相关住宿管理办法,详见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或上海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处网站。

 

十一、毕业生就业

由毕业研究生自行联系用人单位,按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十二、违纪处罚

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招生单位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招生单位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对于考生弄虚作假、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招生规定的行为,将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及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十三、其他

1. 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含相关时间节点)不符的事项,以上级单位新政策为准。

2. 考生因报考研究生而与原所在学校、单位或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导致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十四、联系方式

1.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联系人:赵老师

电话:021-20680974

邮箱:admission.spst@shanghaitech.edu.cn

2.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联系人:浦老师

电话:021-20685438

邮箱:grad.admission.slst@shanghaitech.edu.cn

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联系人:傅老师

电话:021-20684459

邮箱:admission.sist@shanghaitech.edu.cn

4.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联系人:时老师

电话:021-20684596

邮箱:admission.bme@shanghaitech.edu.cn

5.数学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卢老师

电话:021-20684790

邮箱:ims@shanghaitech.edu.cn

6.创意与艺术学院

联系人:杨老师

电话:021-20684705

邮箱:sca-research@shanghaitech.edu.cn

7.创业与管理学院

联系人:陈老师

电话:021-20684776

邮箱:chennan@shanghaitech.edu.cn

 

部门:研究生院

联系人:胡老师

电话:021-20685399

研究生招生网址:http://yanzhao.shanghaitech.edu.cn/main.htm

邮箱:gadmission@shanghaitech.edu.cn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中科路一号

邮编:201210

 

十五、申诉渠道

投诉和监督举报邮箱:gadmission@shanghaitech.edu.cn(研究生院)

kdjw@shanghaitech.edu.cn(纪检监察室)

 


浙江万里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原则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三、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相关说明请见《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

我校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管理类综合能力和经济类综合能力;其他业务课由我校自主命题。

四、学制及培养校区

学制为3年,培养校区在我校钱湖校区。

五、招生类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六、拟招生人数

根据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学校拟定了各专业招生人数,详见《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七、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八、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报考点选择: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2023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2.网上预报名时间

2023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3.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

3)考生应按我校相关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寄送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寄送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6)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

7)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加分政策。

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1)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12)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用于通知复试、寄发录取通知书等事宜,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地址、门牌号或信箱号、邮编等)及联系电话,信息须确保在20247月底前有效。

(二)网上确认要求

1.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2.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4.我校和报考点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若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5.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6.考生报名时必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九、初试

(一)初试时间和科目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英语(二)

12月24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业务课二

我校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详细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见《准考证》、报考点和我校的公告。

(二)初试地点

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并按有关规定参加考试。

十、复试

复试由我校组织安排,具体办法复试前详见我校发布的《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一)复试资格审查

考生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阶段统一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录取。

复试前将对考生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或学生证)、学历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等材料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如考生持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具体要求及安排届时见网上通知。

(二)组织复试

我校在教育部划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我校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其他学术要求。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

1.复试时间:预计在20243月-4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复试地点:浙江万里学院(钱湖校区)(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3.复试内容:一般包括笔试、英语能力测试、综合面试、身心健康、心理测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

4.复试科目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详见我校《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同,加试方式为笔试。对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

5.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由我校自主命题,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6.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总成绩。

7.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数字化供应链技术与应用方向根据学校确定的招生计划人数单独划定复试分数线。

十一、调剂

调剂工作的具体办法由我校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和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

十二、体检

考生拟录取后须参加体检,体检须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执行。

十三、政审与录取

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和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根据我校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上报教育部审核通过后予以正式录取,并发放录取通知书。复试、体检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十四、违规处理

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信考试的意识。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我校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我校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单位应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五、入学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应事先向我校研招办书面请假,并附相关证明,经批准后方为有效,请假期限为2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作放弃入学资格。

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成人应届、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入学时若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取消入学资格。

十六、学费、奖助政策及住宿情况

(一)学费标准

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12000元/生/学年

(二)奖助政策

序号

类别

范围

等级

比例(名额)

标准

1

国家奖学金

2-3年级

/

国家下达比例

20000元/学年

2

国家助学金

1-3年级

/

100%

6000元/学年

3

新生奖学金

1年级

/

一志愿录取研究生(国际商务、生物与医药)

8000元/生

一等奖

一志愿录取研究生(工程管理)

20000元/生

二等奖

10000元/生

三等奖

2000元/生

4

学业奖学金

1年级

/

100%

12000元/学年

2-3年级

一等奖

20%

14000元/学年

二等奖

60%

12000元/学年

三等奖

20%

10000元/学年

5

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励

3年级

/

/

500-10000元/项

6

“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助研

1-3年级

/

100%

不低于400元/月

助教

1-3年级

/

按需设置

不高于800元/月

助管

1-3年级

学生辅导员

1-3年级

7

研究经费

1-3年级

/

100%

5000元/生

8

国家助学贷款

1-3年级

/

/

按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执行

9

困难补助

1-3年级

/

/

按学校困难补助相关规定执行

(三)住宿情况

我校提供宿舍,住宿费为3000/生/学年。

十七、其他事项

(一)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考生可到相关书店购买参考书目,学校不办理邮购书籍业务。考生如对业务课有疑问,请与相关招生学位点联系。我校各专业复习参考书目详见《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附件2),各招生学位点联系方式详见《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位点联系方式》(附件3)。

(二)考生在报名考试各阶段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相关信息将在网站上予以公布:https://zsw.zwu.edu.cn/yjszsw/

(三)研招办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南路8号

邮编:315100    邮箱:wlyzb@zwu.edu.cn

咨询电话:0574-88221880,0574-88227230

(四)申诉方式

考生对招生环节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具名提起申诉。我校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申诉举报电话:0574-88222008。邮箱:wljj@zwu.edu.cn

(五)本简章由我校研招办负责解释。若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则以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为准,我校将对本简章进行调整,并及时在研招网和学校研究生招生网予以公布。

 

 

浙江万里学院研招办

20239月16


附件1-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附件2-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pdf

附件3-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位点联系方式.pdf


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原则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三、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考试科目及相关说明请见《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

我校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管理类综合能力和经济类综合能力;其他业务课由我校自主命题。

四、学制及培养校区

学制为3年,培养校区在我校钱湖校区。

五、招生类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六、拟招生人数

根据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学校拟定了各专业招生人数,详见《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七、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八、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报考点选择: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

2023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2.网上预报名时间

2023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3.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

3)考生应按我校相关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须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寄送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寄送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

6)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

7)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加分政策。

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1)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12)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用于通知复试、寄发录取通知书等事宜,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地址、门牌号或信箱号、邮编等)及联系电话,信息须确保在20247月底前有效。

(二)网上确认要求

1.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2.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4.我校和报考点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若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5.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6.考生报名时必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九、初试

(一)初试时间和科目

12月23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英语(二)

12月24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业务课二

我校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详细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见《准考证》、报考点和我校的公告。

(二)初试地点

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并按有关规定参加考试。

十、复试

复试由我校组织安排,具体办法复试前详见我校发布的《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一)复试资格审查

考生报考资格审查于复试阶段统一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复试、录取。

复试前将对考生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或学生证)、学历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等材料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如考生持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具体要求及安排届时见网上通知。

(二)组织复试

我校在教育部划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我校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其他学术要求。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

1.复试时间:预计在20243月-4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复试地点:浙江万里学院(钱湖校区)(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3.复试内容:一般包括笔试、英语能力测试、综合面试、身心健康、心理测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

4.复试科目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详见我校《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同,加试方式为笔试。对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

5.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由我校自主命题,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6.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总成绩。

7.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数字化供应链技术与应用方向根据学校确定的招生计划人数单独划定复试分数线。

十一、调剂

调剂工作的具体办法由我校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和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填报调剂志愿。

十二、体检

考生拟录取后须参加体检,体检须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执行。

十三、政审与录取

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和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根据我校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上报教育部审核通过后予以正式录取,并发放录取通知书。复试、体检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十四、违规处理

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信考试的意识。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我校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我校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单位应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五、入学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应事先向我校研招办书面请假,并附相关证明,经批准后方为有效,请假期限为2周。未请假或请假逾期的,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作放弃入学资格。

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成人应届、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入学时若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取消入学资格。

十六、学费、奖助政策及住宿情况

(一)学费标准

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12000元/生/学年

(二)奖助政策

序号

类别

范围

等级

比例(名额)

标准

1

国家奖学金

2-3年级

/

国家下达比例

20000元/学年

2

国家助学金

1-3年级

/

100%

6000元/学年

3

新生奖学金

1年级

/

一志愿录取研究生(国际商务、生物与医药)

8000元/生

一等奖

一志愿录取研究生(工程管理)

20000元/生

二等奖

10000元/生

三等奖

2000元/生

4

学业奖学金

1年级

/

100%

12000元/学年

2-3年级

一等奖

20%

14000元/学年

二等奖

60%

12000元/学年

三等奖

20%

10000元/学年

5

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励

3年级

/

/

500-10000元/项

6

“三助一辅”岗位津贴

助研

1-3年级

/

100%

不低于400元/月

助教

1-3年级

/

按需设置

不高于800元/月

助管

1-3年级

学生辅导员

1-3年级

7

研究经费

1-3年级

/

100%

5000元/生

8

国家助学贷款

1-3年级

/

/

按国家助学贷款相关规定执行

9

困难补助

1-3年级

/

/

按学校困难补助相关规定执行

(三)住宿情况

我校提供宿舍,住宿费为3000/生/学年。

十七、其他事项

(一)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考生可到相关书店购买参考书目,学校不办理邮购书籍业务。考生如对业务课有疑问,请与相关招生学位点联系。我校各专业复习参考书目详见《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附件2),各招生学位点联系方式详见《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位点联系方式》(附件3)。

(二)考生在报名考试各阶段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相关信息将在网站上予以公布:https://zsw.zwu.edu.cn/yjszsw/

(三)研招办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钱湖南路8号

邮编:315100    邮箱:wlyzb@zwu.edu.cn

咨询电话:0574-88221880,0574-88227230

(四)申诉方式

考生对招生环节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具名提起申诉。我校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申诉举报电话:0574-88222008。邮箱:wljj@zwu.edu.cn

(五)本简章由我校研招办负责解释。若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则以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为准,我校将对本简章进行调整,并及时在研招网和学校研究生招生网予以公布。

 

 

浙江万里学院研招办

20239月16


附件1-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附件2-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pdf

附件3-浙江万里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位点联系方式.pdf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