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北京化工研究院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化工研究院创建于19586月,是中国石化直属科研机构。院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在北京市通州区和房山区设有科学试验基地和研究分院。我院以石油化工为主要专业方向,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特色突出的学术队伍,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工作人员。欢迎各位有志学子报考北京化工研究院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科研设计和教学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前应取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和学士学位的人员;

    3.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超过40岁;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我院接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有权推荐免试硕士生的全国各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来我院攻读硕士学位。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考生按教育部规定时间在研招网进行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填报前请认真阅读教育部有关报名的指导材料,准确填写网上报名信息。

2.报考我院且在北京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北京化工大学作为报名点,并按要求实行网上交费,具体安排届时上网查询;报考我院在外埠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当地省(市、区)招办指定的报考点,具体报名注意事项请按所在考点的要求办理。

3.所有考生(包括推荐免试生)须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报名号到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考生只有在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全部完成后,提交的报名信息才有效。

4.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立即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5.我院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

6.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身份证、本科课程学习成绩登记表、非应届考生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有关规定者,不予录取。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考试具体时间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

  2.初试科目为统考政治、统考外语、数学二和物理化学。统考政治、统考外语、数学二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物理化学采用北京化工大学试卷。
所有考试科目均为笔试。

3.初试地点: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在北京化工大学,考生考前需提前了解考场具体安排;在外埠参加考试的考生到各省(市、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

4. 复试资格由我院在依据国家分数线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当年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达到我院复试资格的所有考生均需参加复试,复试方案在复试前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告。

 

五、体格检查

在复试时由我院统一组织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六、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

 

七、学习期间的待遇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奖学金按教育部有关文件通知规定执行,并享受我院的一定补贴和职工的部分福利待遇。

 

八、毕业生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就业。

非定向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九、说明

我院研究生招生录取信息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我院对外网站发布,请各位考生留意。

 

2012年招生简章

2012年招收专业目录

招生专业

招生导师

研究方向

参 考 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晏子厚

疫苗研究

《医学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主编:金伯泉;副主编:熊思东
《生物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次王镜岩 朱圣庚 徐长法主编(原沈同)

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

楼觉人

1、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2、病毒载体性疫苗研究

《医学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主编:金伯泉;副主编:熊思东
《生物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次王镜岩 朱圣庚 徐长法主编(原沈同)

病原生物学

陈 则

流感疫苗的作用

机理研究

该专业为医学类基础医学学科,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指定,教育部统一命题,业务课考试科目为西医综合。

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

瞿爱东

治疗用单抗及应用

《医学免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主编:金伯泉;副主编:熊思东
《生物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6次王镜岩 朱圣庚 徐长法主编(原沈同)

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

朱 为

重组蛋白及疫苗

注:《病原生物学》专业课试题为全国统考科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课试题由本所自编,考试科目为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

                                                                                                                    20128

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紧邻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她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办在内地的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西藏公学。她是西藏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是一所集文、理、经、法、工、管、医、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现设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和中国史四个硕士一级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病理生理学等13个硕士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学、民族学、历史学、新闻、广告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等39个本科专业和一批高职专业。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4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95人,教授28人、副教授138人。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数十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奖励,许多研究领域在区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藏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声誉良好。现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期刊。
  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藏书100余万册的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准运动场、功能齐全的实验室、设施完善的教学医院。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自2003年以来,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2009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北京签订协议,共建西藏民族学院,为西藏民族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
  50多年来,西藏民族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了4万余名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布西藏自治区的各行各业,许多人位居重要领导岗位,学院因此被誉为“西藏干部的摇篮”。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民族学院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由干部培训到专业教育和综合院校的转型;办学规模实现了由千人到万人的跨越发展;师资队伍力量不断增强,结构趋于合理;2003年,教育部批准我院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启了学院办学历史的又一个新纪元,使我院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文理并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办学格局。

当前,西藏民族学院正在沿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高等学校,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民族大学。

 

 

2012年西藏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须知

★考生报名时请注意:我院为西藏院校,虽地处陕西, 但仍属C类地区院校。

2012年我院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人,因教育部将于20123月左右下达各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因此招生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录取时学校将根据学科发展、导师及生源等情况对各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作适当调整。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20129月,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且符合相关专业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招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相关专业规定的体检要求。

5、除在校研究生外,其他考生报名时不用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而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及考生资格审查

(一)网上报名

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

考生报名时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考生提供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必须保证在20129月前真实有效,若有变化请及时和我处联系。

网上报名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报名网址:http://yz.chsi.cn/(教育网)、http://yz.chsi.com.cn(公网)。

(二)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
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http://yz.chsi.cn/(教育网)或http://yz.chsi.com.cn(公网)上公布时间为准。逾期不再补办。
    2.
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等部队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三)考生资格审查
    
考生网上报考信息经审查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复试时将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再次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三、考试时间和地点

考试时间、考试地点:以准考证通知为准。

报考专业、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四、注意事项

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可在我校信息公告栏查询初试成绩及复试资格。我校复试时间一般安排在4月中旬,具体说明如下:
        1
、复试内容包括综合能力面试、专业课笔试、外语听说测试等;同等学力考生另外加试2门所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2、参加复试的考生一律来校应试,必须携带准考证、学历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身份证、本人思想政治表现证明材料等。

3、体检在复试阶段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报考地处二、三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范围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定向或委托培养方式,方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5、因教育部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文件尚未下达,本简章及2012年硕士招生目录仅供考生复习参考。如本简章及招生目录与教育部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有关文件规定有冲突的,将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五、学院相关信息:

招生单位代码:10695                       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

联系部门: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处        邮政编码:712082

联系电话:029—3375512433755957     联系人:  老师  闫老师

电子信箱:xzmyyjsc@163.com                址:www.xzmy.edu.cn

 

 

 

 

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级学科

二级

学科

拟招人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笔试、同等学力加试)

族学

  

 

 

 

 

 

 

 

 

 

 

 

 

 

 

 

 

 

 

 

 

 

 

民族学

030401

 

 

 

 

 

 

 

 

 

 

 

 

 

 

6

01藏族与喜马拉雅山地族群文化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1  中国通史

笔试:藏族历史文化

加试:① 民族史

② 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

02 藏族与中原民族关系

11

03  民族教育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2  综合课(教育学、普通心理学)

笔试:中外教育史与教育研究方法

加试: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

6

04 马克思主义与西藏革命和建设问题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笔试:中国近现代史(含西藏近现代史内容)

加试: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8

05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4   中国新闻史论

笔试: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理论

加试:① 中国新闻史

② 新闻学概论

2

06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5   中国体育史

笔试:体育理论

加试:① 体育概论

② 运动生理学

2

07西藏民族文化数字化

保护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6  C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多媒体技术

加试:① 计算机基础

(上机:C语言编程)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

08 西藏地区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7  政治学基础

笔试:行政管理学

加试:① 西方行政学说史

管理学原理

9

09民族地区法制问题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8  法学理论(含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

笔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加试:① 民法总论

② 刑法总论

2

10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9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方法论

笔试:伦理学

加试:① 教育心理学

② 人生观通论

一级学科

拟招人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笔试、同等学力加试)

 

 

 

 

   

  

 

 

 

 

 

030402

马克思主

义民族理

论与政策

6

01民族理论与政策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30 民族理论与政策

笔试:民族政治学

加试:① 中国民族史

② 民族社会学

02民族政策与西藏社会发展

03当代藏族与周边民族关系

030403

中国少数

民族经济

20

01西藏经济发展理论与问题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31 西方经济学

831 综合课 (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学)

笔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加试:① 国际贸易学

② 世界经济概论

02西藏的资源配置与产业开发问题研究

03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04民族经济与法制

05民族地区财政问题研究

06民族地区金融问题研究

4

07西藏地区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31 西方经济学

832 财务管理

笔试:会计学

加试:① 企业管理

② 财务报表分析

030404

中国少数

民族史

8

01中国民族关系史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33 中国民族史

笔试: 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加试:① 古代汉语

② 中国文化概论

02中国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

03羌族历史与文化

04藏区宗教史

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

15

01文艺美学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1中国文学史(包含中国古代、中国现代文学史)

841 文学理论

笔试:文艺评论与写作

加试:① 外国文学史

美学

 

02西藏审美文化

03文章学

050103

汉语言文

字学

9

01中古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2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842语言学概论

笔试:语言学综合

加试:中国古代文学史

写作

02汉藏双语及方言研究

050104

中国古典

文献学

9

01文献典籍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3古代汉语

843中国古典文献学

笔试:文献阅读与中国文化

加试:中国古代文学史

现代汉语

02文学文献研究

050105

中国古代

文学

20

01先秦文学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4 文史哲综合

844中国古代文学史

笔试:中国古代文学;

加试:① 古代汉语

中国文学与文化

02汉魏六朝文学

03唐宋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

代文学

9

01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845文学理论和中外文学史(含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笔试: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加试:文学赏析与写作

汉语言文学综合

知识

02当代藏族文学与文化

一级学科

拟招人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笔试、同等学力加试)

基础医学

 

 

 

100101

人体解剖

与组织胚

胎学

 

4

01体质人类学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6   西医综合

笔试:人体解剖学

加试:①生理学

②组织胚胎学

02医学影像处理与三维可视化

100102

免疫学

4

01抗感染免疫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6   西医综合

笔试:遗传学

加试:①免疫学

②分子生物学

02高原环境下多发病、常见病的免疫分子机理研究和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

100104

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学

4

01高原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6   西医综合

笔试:病理生理学

加试:①生理学

②药理学

02藏药抗炎机理研究

010102 

中国哲学

20

01   先秦哲学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11   中国哲学史

811   西藏宗教

笔试:宗教学原理

加试:①西方哲学史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02    汉唐哲学

03   西藏宗教思想史

04    西藏宗教哲学

 

20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13  历史学基础

笔试: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文化史

加试:① 民族学通论

② 历史文选

 

 

 

 

 

 

 

 

 

 

 

 

 

 

 

 

 

 

 

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民族学一级学科

一、民族学二级学科(030401

《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一)藏族与喜马拉雅山地族群文化研究、藏族与中原民族关系研究方向

1、《中国通史纲要》,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民族教育方向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2、《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三)马克思主义与西藏革命和建设问题研究方向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方向

1、《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五)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方向

1、《体育史》,谭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六)西藏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方向

1、《C程序设计》第三版 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七)西藏地区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研究方向

1、《新政治学概要》第二版,王邦佐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月版。

(八)民族地区法制问题研究方向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宪法学》蒋碧昆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国法制史》第四版,张晋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九)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030402

1、《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民族理论通论》金炳镐,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二级学科(030403

(一)1-6方向

1、《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六版;

2、《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顾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杨干忠,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西藏地区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方向

1、《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六版;

2、《财务管理》赵德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四、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030404

1、《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中国民族史纲要》,陈连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0501

一、文艺学二级学科(050101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中国文学史》,章培恒、洛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三卷本;

3、《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主编(高教出版社)。

 

二、汉语言文字学二级学科(050103

1.《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

2.《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二级学科(050104

1、《文献学概要》,杜泽逊编著,中华书局;

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四、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050105

  1、《中国古代文学史》, 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

4、《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版本自选;

5、《中国文献学》,张舜徽,上海古籍出版社。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050106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1001

注:专业课西医综合为统考科目,参考书目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中国史一级学科(0602

注:专业课历史学专业基础为统考科目,参考书目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中国哲学二级学科(010102

1、《中国哲学史》,刘文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西藏佛教史略》,王辅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中国藏学出版社

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西藏民族学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紧邻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她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一所办在内地的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西藏公学。她是西藏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
  西藏民族学院是一所集文、理、经、法、工、管、医、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的现代化高等学校。现设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和中国史四个硕士一级学科,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病理生理学等13个硕士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学、民族学、历史学、新闻、广告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法学等39个本科专业和一批高职专业。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4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7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95人,教授28人、副教授138人。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有数十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奖励,许多研究领域在区内甚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藏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声誉良好。现有《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和《西藏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期刊。
  学院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拥有藏书100余万册的图书馆、现代化的标准运动场、功能齐全的实验室、设施完善的教学医院。学院占地630余亩,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景色怡人,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自2003年以来,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2009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北京签订协议,共建西藏民族学院,为西藏民族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搭建了新平台。
  50多年来,西藏民族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校风、学风,培养了4万余名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布西藏自治区的各行各业,许多人位居重要领导岗位,学院因此被誉为“西藏干部的摇篮”。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民族学院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由干部培训到专业教育和综合院校的转型;办学规模实现了由千人到万人的跨越发展;师资队伍力量不断增强,结构趋于合理;2003年,教育部批准我院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启了学院办学历史的又一个新纪元,使我院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文理并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办学格局。

当前,西藏民族学院正在沿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坚持立足西藏,面向全国,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高等学校,努力把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的民族大学。

 

 

2012年西藏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须知

★考生报名时请注意:我院为西藏院校,虽地处陕西, 但仍属C类地区院校。

2012年我院计划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人,因教育部将于20123月左右下达各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因此招生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录取时学校将根据学科发展、导师及生源等情况对各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作适当调整。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20129月,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且符合相关专业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招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相关专业规定的体检要求。

5、除在校研究生外,其他考生报名时不用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而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及考生资格审查

(一)网上报名

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

考生报名时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考生提供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必须保证在20129月前真实有效,若有变化请及时和我处联系。

网上报名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报名网址:http://yz.chsi.cn/(教育网)、http://yz.chsi.com.cn(公网)。

(二)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
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http://yz.chsi.cn/(教育网)或http://yz.chsi.com.cn(公网)上公布时间为准。逾期不再补办。
    2.
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等部队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三)考生资格审查
    
考生网上报考信息经审查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复试时将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再次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三、考试时间和地点

考试时间、考试地点:以准考证通知为准。

报考专业、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四、注意事项

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可在我校信息公告栏查询初试成绩及复试资格。我校复试时间一般安排在4月中旬,具体说明如下:
        1
、复试内容包括综合能力面试、专业课笔试、外语听说测试等;同等学力考生另外加试2门所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2、参加复试的考生一律来校应试,必须携带准考证、学历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身份证、本人思想政治表现证明材料等。

3、体检在复试阶段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报考地处二、三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范围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定向或委托培养方式,方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5、因教育部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文件尚未下达,本简章及2012年硕士招生目录仅供考生复习参考。如本简章及招生目录与教育部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有关文件规定有冲突的,将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五、学院相关信息:

招生单位代码:10695                       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

联系部门: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处        邮政编码:712082

联系电话:029—3375512433755957     联系人:  老师  闫老师

电子信箱:xzmyyjsc@163.com                址:www.xzmy.edu.cn

 

 

 

 

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级学科

二级

学科

拟招人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笔试、同等学力加试)

族学

  

 

 

 

 

 

 

 

 

 

 

 

 

 

 

 

 

 

 

 

 

 

 

民族学

030401

 

 

 

 

 

 

 

 

 

 

 

 

 

 

6

01藏族与喜马拉雅山地族群文化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1  中国通史

笔试:藏族历史文化

加试:① 民族史

② 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

02 藏族与中原民族关系

11

03  民族教育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2  综合课(教育学、普通心理学)

笔试:中外教育史与教育研究方法

加试: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

6

04 马克思主义与西藏革命和建设问题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笔试:中国近现代史(含西藏近现代史内容)

加试: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8

05 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4   中国新闻史论

笔试: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少数民族新闻理论

加试:① 中国新闻史

② 新闻学概论

2

06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5   中国体育史

笔试:体育理论

加试:① 体育概论

② 运动生理学

2

07西藏民族文化数字化

保护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6  C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多媒体技术

加试:① 计算机基础

(上机:C语言编程)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

08 西藏地区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7  政治学基础

笔试:行政管理学

加试:① 西方行政学说史

管理学原理

9

09民族地区法制问题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8  法学理论(含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

笔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加试:① 民法总论

② 刑法总论

2

10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29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方法论

笔试:伦理学

加试:① 教育心理学

② 人生观通论

一级学科

拟招人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笔试、同等学力加试)

 

 

 

 

   

  

 

 

 

 

 

030402

马克思主

义民族理

论与政策

6

01民族理论与政策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30 民族理论与政策

笔试:民族政治学

加试:① 中国民族史

② 民族社会学

02民族政策与西藏社会发展

03当代藏族与周边民族关系

030403

中国少数

民族经济

20

01西藏经济发展理论与问题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31 西方经济学

831 综合课 (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学)

笔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加试:① 国际贸易学

② 世界经济概论

02西藏的资源配置与产业开发问题研究

03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04民族经济与法制

05民族地区财政问题研究

06民族地区金融问题研究

4

07西藏地区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31 西方经济学

832 财务管理

笔试:会计学

加试:① 企业管理

② 财务报表分析

030404

中国少数

民族史

8

01中国民族关系史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1 民族学通论

833 中国民族史

笔试: 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加试:① 古代汉语

② 中国文化概论

02中国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

03羌族历史与文化

04藏区宗教史

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

15

01文艺美学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1中国文学史(包含中国古代、中国现代文学史)

841 文学理论

笔试:文艺评论与写作

加试:① 外国文学史

美学

 

02西藏审美文化

03文章学

050103

汉语言文

字学

9

01中古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2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

842语言学概论

笔试:语言学综合

加试:中国古代文学史

写作

02汉藏双语及方言研究

050104

中国古典

文献学

9

01文献典籍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3古代汉语

843中国古典文献学

笔试:文献阅读与中国文化

加试:中国古代文学史

现代汉语

02文学文献研究

050105

中国古代

文学

20

01先秦文学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4 文史哲综合

844中国古代文学史

笔试:中国古代文学;

加试:① 古代汉语

中国文学与文化

02汉魏六朝文学

03唐宋文学

050106

中国现当

代文学

9

01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45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845文学理论和中外文学史(含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笔试: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加试:文学赏析与写作

汉语言文学综合

知识

02当代藏族文学与文化

一级学科

拟招人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笔试、同等学力加试)

基础医学

 

 

 

100101

人体解剖

与组织胚

胎学

 

4

01体质人类学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6   西医综合

笔试:人体解剖学

加试:①生理学

②组织胚胎学

02医学影像处理与三维可视化

100102

免疫学

4

01抗感染免疫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6   西医综合

笔试:遗传学

加试:①免疫学

②分子生物学

02高原环境下多发病、常见病的免疫分子机理研究和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

100104

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学

4

01高原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6   西医综合

笔试:病理生理学

加试:①生理学

②药理学

02藏药抗炎机理研究

010102 

中国哲学

20

01   先秦哲学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11   中国哲学史

811   西藏宗教

笔试:宗教学原理

加试:①西方哲学史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02    汉唐哲学

03   西藏宗教思想史

04    西藏宗教哲学

 

20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13  历史学基础

笔试: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文化史

加试:① 民族学通论

② 历史文选

 

 

 

 

 

 

 

 

 

 

 

 

 

 

 

 

 

 

 

201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民族学一级学科

一、民族学二级学科(030401

《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一)藏族与喜马拉雅山地族群文化研究、藏族与中原民族关系研究方向

1、《中国通史纲要》,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民族教育方向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版;

2、《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三)马克思主义与西藏革命和建设问题研究方向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方向

1、《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新闻事业史》:丁淦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五)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方向

1、《体育史》,谭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六)西藏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方向

1、《C程序设计》第三版 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七)西藏地区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研究方向

1、《新政治学概要》,第二版,王邦佐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8月版。

(八)民族地区法制问题研究方向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宪法学》蒋碧昆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国法制史》第四版,张晋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九)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030402

1、《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民族理论通论》金炳镐,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二级学科(030403

(一)1-6方向

1、《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六版;

2、《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顾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杨干忠,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西藏地区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方向

1、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六版;

2、《财务管理》赵德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四、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030404

1、《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中国民族史纲要》,陈连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0501

一、文艺学二级学科(050101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中国文学史》,章培恒、洛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三卷本;

3、《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主编(高教出版社)。

 

二、汉语言文字学二级学科(050103

1.《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

2.《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二级学科(050104

1、《文献学概要》,杜泽逊编著,中华书局;

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四、中国古代文学二级学科(050105

  1、《中国古代文学史》, 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2、《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

4、《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版本自选;

5、《中国文献学》,张舜徽,上海古籍出版社。

  

 五、中国现当代文学二级学科(050106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当代文学史》,王庆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医学一级学科(1001

注:专业课西医综合为统考科目,参考书目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中国史一级学科(0602

注:专业课历史学专业基础为统考科目,参考书目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中国哲学二级学科(010102

1、《中国哲学史》,刘文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西藏佛教史略》,王辅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中国藏学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综合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以其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39个研究所为依托,以“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为特色,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现已形成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留学生和专业学位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2002年以来,研究生院以农学门类第一名连续九年荣列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现有两院院士10人,研究生导师13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50余人,学科涉及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4大门类,涵盖了15个一级学科,其中有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和生态学1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5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含2个专业学位类别);8个博士后流动站。

201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35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计划在50余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500余名,在9个专业学位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0余名(数字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确定)。

欢迎广大青年学子踊跃报考!

一、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推荐免试

我院接收全国“211”工程建设大学、成绩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相关研究所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术型或专业学位)。考生应取得毕业学校2012年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具体办法参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接收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为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意见》及2012年推免生招收公告。

(二)全国统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91日),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时还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二,在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1篇(含)以上文章;三,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11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类别为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

考生报名前要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1.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2.网上提交报考信息时间为20111010日至1031日,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预报名时间为2011925929日。届时请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报名。

3.考生网上提交报名信息时,请正确详尽填写本人通信地址并确保其在2012630前有效,以便我院准确发放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凡因通信地址填写不详或填写错误导致录取通知书等材料无法寄达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4.现场确认时间为20111110日至1114日,逾期不再补办。

5.报名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报名点代码:1176)的考生,请在规定时间到我院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选择其他外省市报名点的考生,请按当地招生部门要求,到指定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报考信息。

6.我院实行按研究所、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报名考试,考生通过复试后与导师双向选择的招生录取办法。报名前请考生仔细阅读我院2012年招生专业目录。各研究所、各专业招生导师信息查询方法: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就业招生信息导师信息。

四、初试

120111225日至201219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凭《准考证》及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参加初试。

2.初试时间:20121718。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3.考试地点:报名点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报名点代码:1176)的考生,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参加考试;报名点选择当地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报名点的考生,在当地报名点进行考试。

4.招生研究所、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信息详见《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04-英语二、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4-数学(农)、315-化学(农)、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为全国统一命题;其他科目均由我院自行组织命题。

五、复试

我院研究生复试工作由各研究所在研究生院的统一安排下分别组织进行。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均由各研究所自行规定,并在复试前通过网站向考生公布。

1.复试分数线:进入我院各研究所复试的考生,初试成绩必须达到国家一类地区复试分数线要求,各研究所可根据上线生源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分数线的本研究所复试线。

2.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具体时间由各研究所规定。

3.复试内容:一般包括外国语口语和听力测试、专业笔试和综合面试,具体复试科目由各研究所自定。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等。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复试时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具体科目由报考研究所规定。

4.复试比例及权重: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人数的120%左右。各研究所根据本所生源情况和专业特点,差额比例可适当扩大。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组成,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为40%

5.我院各研究所将在复试时将对考生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六、调剂政策

我院调剂原则:先院内、后院外。根据各研究所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对一志愿报考我院且成绩达到国家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优先在院内各研究所之间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根据教育部规定并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

七、体检

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由各研究所分别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八、录取

经过初试、复试、体检等环节,各研究所在综合考察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及身心状况的基础上,以考生的总成绩排名决定拟录取名单,考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本人导师。

拟录取为定向及委托培养的硕士研究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定向和委托培养协议书;拟录取的往届考生须在考生人事档案到达后发放录取通知书。

录取考生入学报到时需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等材料。

九、学习年限

我院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均为3年,其中在研究生院(北京)进行集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符合规定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十、硕博连读

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生可在二年级时申请硕博连读,通过我院组织的评审考核后,可在第三年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十一、学生待遇

1.关于培养费:硕士研究生承担培养费比例不超过1/3(即三年培养费总和不超过5300元),剩余部分由招生研究所和导师承担。有条件的研究所全部免除硕士生培养费。

2.关于资助体系: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课程学习阶段助学金标准为500/月,二、三年级回所后助学金与助研津贴合计在900/月以上。

3.关于奖学金:研究生在学期间可申请各项奖学金,如大连三仪奖学金先正达奖学金孟山都奖学金天根奖学金等。

十二、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回定向地区或委托单位。

非定向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十三、咨询方式及其他

1.我院实行院所两级管理,考生在报名、考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与我院招生办公室联系咨询;考生在复试、录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直接与报考研究所联系咨询。

2.我院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如招生专业目录、报名公告、复试方案、拟录取名单等均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页上查询,网址:http://***http://www.caas.net.cn

3我院招生单位代码:82101;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81;联系电话:010-621626928210676682106609(传真);电子邮箱:yzb@***

42012年我院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考生,相关政策请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5.我院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参考书或办理邮购业务。双休日及节假日休息,工作时间接待咨询。

6.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按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单位简介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是中国航空工业唯一的飞机结构强度研究中心和地面强度验证试验基地,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制飞机结构强度进行验证试验并给出结论的职能。面向全行业承担全尺寸飞机结构地面强度鉴定与验证试验,代表国家对新研与改型飞机给出首飞前的强度结论,并为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评定提供试验数据与结论,是飞机研制中设计、生产、试验、试飞等四个重要环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为新研和改型飞机安全可靠地飞上蓝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965年建所以来,先后承担了国内研制、改型和引进的所有军用、民用飞机的结构验证试验工作,完成了飞机全机静力试验、全机疲劳试验、全机地面共振试验等150架次;完成了各种飞机起落架的落震、摆振试验以及飞机降噪与湿热环境下的全尺寸复合材料翼面等综合环境强度试验;先后承担并完成了320余项行业重点预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4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30余项,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原航空部授予“航空工业创建40周年重大贡献单位”称号、原中国一航授予“航空报国优秀贡献单位”、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及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与德、美、俄、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拥有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和航空噪声与振动强度2个航空科技重点试验室,具有应用研究和试验紧密结合的优势,专业配套,技术先进,管理完善,飞机地面结构强度试验综合能力国内一流,拥有世界先进的飞机地面强度试验设备、技术及人才。飞机结构强度应用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计算、结构抗疲劳断裂设计、结构振动和噪声控制等应用技术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元件、构件的力学性能测试、试验应力分析都有独到之处。计算机大型软件、多约束优化设计软件、动力环境预计等均享有较高声誉,已为国内多家公司采用

单位座落于西安市区电子城,在西安市阎良区飞机城设有试验基地。热烈欢迎有志从事航空结构强度研究的 “211工程”重点院校本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所的工学硕士研究生。

二、目录说明

     12012年我所拟招国家计划内定向硕士研究生6名。

      2、考试科目为四门。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一三门统考科目的复习大纲由国家教育部公布发行,材料力学的复习可参考西北工业大学的同类科目。

3、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确定。

三、复试办法

采取差额复试,统一笔试和面试。笔试测试专业基础和专业英语,面试考察综合素质。专业基础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三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

四、说明事项

  1、凡报考我单位的考生,参加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择优录取。录取后安排在重点航空院校学习硕士学位课程,取得规定学分后回本单位做毕业论文,对通过论文答辩、学位评审的合格者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学习期间享受本单位同类人员的待遇,毕业后留本单位从事科研工作。

  2、本单位接收相同/相近专业的在校应届推荐免试生,双向选择。

单位代码:82909           邮编:710065        地址:西安市电子城电子二路86 

联 系 人:研究生办公室王老师   电话:029-88268323   邮箱:hkb623@vip.163.com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人数

考 试 科 目

 

080104工程力学

  01新型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分析技术研究

02复合材料结构强度研究

03 噪声控制

04飞行器结构热强度

05飞机结构试验与分析

06结构试验与分析一体化

 

董登科

柴亚南

黄文超

 

冯建民

段世慧

6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41材料力学

定向培养

2012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院将于20119月至11月进行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接收工作。我院接收推荐免试生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全面衡量、保证质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2012年接收推免生工作办法如下:

一、申请条件

推荐免试申请者需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有较好的科研潜力,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

2所在学校必须是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当年免试生推荐资格的高校。

3获得其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占用母校推荐免试生名额。

4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期间无重修科目或补考记录,没有受过纪律处分

5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一般应通过大学英语国家六级考试,对专业成绩优异的考生,可放宽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二、申请者应提交材料

推荐免试申请者应直接向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盖章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在复试通过取得拟录取资格后补交)。

2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3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出具并加盖公章的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单(五年制的提供前四年课程成绩单)。

4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5身份证复印件。

6专家推荐书(自愿提供)。

7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或其它原创性工作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自愿提供)。

8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复印件)(自愿提供)。

三、接收程序

1、登陆我院主页(http://www.grinm.com)查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并下载申请表格,于91930将全部申请材料(统一用A4纸)寄送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分批组织复试,确定拟接收名单;

3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根据不同高校的不同要求,发给考生拟接收函;

4考生收到拟接收函后,向学校确认外推资格;

5申请者请于1120前将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加盖省招生办公章)寄送我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网上报名手续,并按规定及时到报考点予以现场确认(报考第一志愿单位必须是我院)。未办理报名手续或未寄送推免生登记表的申请者不予录取。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取消其拟录取资格

1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与事实不符。

2申请人在本科学习期间有不及格科目。

3本科期间,受到纪律处分或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未通过。

4毕业时未获得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

5不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五、其它

1、优秀推荐免试生可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2、被我院录取的推荐免试生,我院负责报销其往返路费(硬卧)。

3、考生所学语种必须符合我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要求。

联系人:华成

联系电话:01082241899     传真:01062043760

E-mail:  huacheng@grinm.com
联系地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8

2012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院将于20119月至11月进行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接收工作。我院接收推荐免试生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全面衡量、保证质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2012年接收推免生工作办法如下:

一、申请条件

推荐免试申请者需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有较好的科研潜力,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

2所在学校必须是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当年免试生推荐资格的高校。

3获得其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占用母校推荐免试生名额。

4大学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异,在学期间无重修科目或补考记录,没有受过纪律处分

5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一般应通过大学英语国家六级考试,对专业成绩优异的考生,可放宽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二、申请者应提交材料

推荐免试申请者应直接向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交以下材料:

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盖章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在复试通过取得拟录取资格后补交)。

2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3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出具并加盖公章的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单(五年制的提供前四年课程成绩单)。

4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5身份证复印件。

6专家推荐书(自愿提供)。

7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或其它原创性工作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自愿提供)。

8大学期间的获奖证书(复印件)(自愿提供)。

三、接收程序

1、登陆我院主页(http://www.grinm.com)查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并下载申请表格,于91930将全部申请材料(统一用A4纸)寄送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分批组织复试,确定拟接收名单;

3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根据不同高校的不同要求,发给考生拟接收函;

4考生收到拟接收函后,向学校确认外推资格;

5申请者请于1120前将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加盖省招生办公章)寄送我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网上报名手续,并按规定及时到报考点予以现场确认(报考第一志愿单位必须是我院)。未办理报名手续或未寄送推免生登记表的申请者不予录取。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取消其拟录取资格

1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与事实不符。

2申请人在本科学习期间有不及格科目。

3本科期间,受到纪律处分或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未通过。

4毕业时未获得毕业证书或学士学位证书。

5不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五、其它

1、优秀推荐免试生可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2、被我院录取的推荐免试生,我院负责报销其往返路费(硬卧)。

3、考生所学语种必须符合我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要求。

联系人:华成

联系电话:01082241899     传真:01062043760

E-mail:  huacheng@grinm.com
联系地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2号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8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前应取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和学士学位的人员。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院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可以接收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免试生需达到推荐学校相关资格标准,占用学校推荐免试生指标。推荐免试生需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报名并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报名号到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我院接收的在京高校推荐免试生需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名点报名)。

三、报名须知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根据教育部规定,201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所有报考我院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报名,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省(市、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3报考我院且在北京参加初试的考生,必须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名点报名。

4、报考我院在外埠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当地省(市、区)招办指定的报考点报名。

5、所有考生(包括推荐免试生)须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报名号到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考生只有在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全部完成后,提交的报名信息才有效。

6、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取消复试资格。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以准考证公布的日期为准。
  3、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4、全国统考初试的政治理论、英语、数学(一)或数学(二),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它科目由我院组织命题。
  5、初试方式:全部考试科目均为笔试。
  6、初试地点: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市、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我院北京地区的考场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生考前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站查看考场具体安排。
  7、复试资格由我院在依据国家分数线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当年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达到我院复试资格的所有考生均需参加复试,复试的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由我院依国家相关要求自行确定,到时在我院网站上另行公告。

五、体格检查
  在复试时由我院统一组织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六、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我院2012年计划招生68名,根据考生报考情况,各系所、专业、研究方向之间可以调剂。

七、学习期间的待遇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录取后,按国家规定发给奖学金、我院助学奖学金及生活补贴,目前硕士生每月为8001400元。此外,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享受院内相应的奖励。委托培养硕士生工资由原单位支付。所有在学硕士生皆可以申请院各种奖学金。

八、特别说明

研究生招生期间,我院网站会及时发布各阶段招生信息,请考生注意查看。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前应取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和学士学位的人员。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院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可以接收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免试生需达到推荐学校相关资格标准,占用学校推荐免试生指标。推荐免试生需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报名并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报名号到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我院接收的在京高校推荐免试生需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名点报名)。

三、报名须知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根据教育部规定,201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所有报考我院的考生均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报名,报名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省(市、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3报考我院且在北京参加初试的考生,必须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名点报名。

4、报考我院在外埠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当地省(市、区)招办指定的报考点报名。

5、所有考生(包括推荐免试生)须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持有效身份证件和报名号到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考生只有在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电子照相和信息确认全部完成后,提交的报名信息才有效。

6、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取消复试资格。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以准考证公布的日期为准。
  3、初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4、全国统考初试的政治理论、英语、数学(一)或数学(二),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它科目由我院组织命题。
  5、初试方式:全部考试科目均为笔试。
  6、初试地点: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市、区)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我院北京地区的考场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生考前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站查看考场具体安排。
  7、复试资格由我院在依据国家分数线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当年考试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达到我院复试资格的所有考生均需参加复试,复试的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由我院依国家相关要求自行确定,到时在我院网站上另行公告。

五、体格检查
  在复试时由我院统一组织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六、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我院2012年计划招生68名,根据考生报考情况,各系所、专业、研究方向之间可以调剂。

七、学习期间的待遇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录取后,按国家规定发给奖学金、我院助学奖学金及生活补贴,目前硕士生每月为8001400元。此外,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享受院内相应的奖励。委托培养硕士生工资由原单位支付。所有在学硕士生皆可以申请院各种奖学金。

八、特别说明

研究生招生期间,我院网站会及时发布各阶段招生信息,请考生注意查看。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