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2025年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船舶行业内成立最早、成果最多、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军用舰船、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机构,同时自主开发和生产多种船用装备,开创了近百个中国船舶工业第一,并获得了数百个国内外各类奖项,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强大海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拥有喷水推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和国际船舶结构力学会议(ISSC)的成员单位。

我院是国家批准的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培养点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流体力学两个专业的硕士、博士培养点,拥有18名硕士生导师、7名博士生导师。

就读我院硕士研究生期间,享受每月领取助学金(1600元/月)、住宿保障及其他相关的福利待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实行择优录用的原则,在读期间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可优先留院工作。

 

一、招生专业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数

其中推免人数

080103

流体力学

1

1

082401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2

1

详情以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的我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海洋事业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院规定的体检要求。

3、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应届本科毕业生最迟须在当年入学报到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4、本科期间所学专业为船舶工程相关专业。

三、报名和考试

报名和考试(初试和复试)工作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详见研究生招生网站我院公告。

 

四、录取

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录取工作贯彻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原则,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其他

1、我院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为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在读期间不收取学费。

2、我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在研究生招生网站进行发布,请考生及时注意信息更新。 

 

单位代码:86206

单位名称: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联系电话:021-63030107

单位网址:http://www.maric.com.cn

电子邮箱:rjc@maric.com.cn

单位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688号

邮政编码:200011

联系部门:人力资源部

  人:黄老师


火箭军指挥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院简介

    火箭军指挥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最高学府,是一所以任职教育为主,任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中级指挥院校。学院创建于1977年11月,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营区包括教学区、生活区和综合训练场,总面积1437亩。学院1988年开办研究生教育,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军事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个。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积极践行强军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报考条件

    1.政治立场坚定,自觉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现实表现良好,年度干部考评结果等次为称职(含)以上。

    2.身心健康,健康状况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3.报考学术学位研究生:具有被正式予以承认的国家和军队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学历,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含本科毕业后任职培训时间,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上尉(含)以上军衔。

    4.报考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生应为指挥参谋军官,其他要求同学术学位研究生。

    四、报考流程

    1.申请审核:军队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填写《军队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机关审批,军级单位政治机关核准,依托信息系统,逐级上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官局备案。

    2.网上报名:主体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3.现场确认:主体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4.参加考试:主体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五、学习方式

    学术学位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全脱产,在校学习年限2.5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为半脱产,学习年限为3.5年(其中第一、二学年在校各集中学习3个月,第三学年回单位撰写学位论文)。

六、招生专业与考试科目:(请电话联系)

七、有关说明

    1.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是处于同一层次的高等教育,培养规格各有侧重,但都建立在共同的学科基础之上,需要接受共同的学科基础教育,掌握扎实的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从2017年起,军队在职干部通过全国统考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采取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形式,毕业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3.请考生务必在网报时填写有效联系方式,因考生本人原因无法联系的,责任自负。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路145号 邮政编码:430012

    联 系 人:刘参谋 联系电话:0781-721125(军) 027-63821125(地)

    由于部分专业不便对外公布,如有需要,请电话联系。具体招生指标以军委文件下达为准。


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单位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规模与学制

(一)2025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人,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学制为3年。

 

三、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一)招生专业

我单位的招生专业为人机与环境工程(代码:082504),其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实现人机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交叉学科培养范畴涵盖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飞行器生命保障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系统试验技术、飞行器热/能一体化管理、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人机工效等。

(二)研究方向

人机与环境工程主要包括以下研究方向:

①飞机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软件工程、测试工程等;

②飞机液压与作动系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液压控制、流体控制与操纵系统、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③飞机燃油控制系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流体机械、能源与动力工程、飞机设计(结构)等;

④飞机环境控制系统:人机与环境工程、建筑设备与环境工程、飞行器设计等;

⑤飞机能源与传动系统:流体传动与控制(液压)、空气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

⑥飞机第二动力系统:飞行器动力、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一)考试科目

(一)统考科目

① 101 政治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801 自动控制原理

参考书目:(1)陈复扬,姜斌.《自动控制原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08;(2)陈复扬.《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与考研辅导》.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4.01                                                                                                     

、报考咨询

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开发区水阁路33号

邮政编码:211106

联系电话:(025)51819406杨老师

邮箱:yanghx026@avic.com

、其他

1.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本章程由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教育部规定执行。


陆军装甲兵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院于2017年7月19日调整组建,副军级,院本部设在北京,下设蚌埠校区、士官学校。院本部地处北京卢沟桥畔,前身是1953年在哈尔滨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军事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前身分别为1950年成立的坦克学校和1951年组建的第三战车编练基地,分别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和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史悠久,设施齐全,实战化氛围浓厚。

学院是陆军兵种类高等教育院校,主要面向陆军重型、中型、两栖合成部队和地面无人作战力量,同时面向海军、空军和武警部队培养装甲兵初级指挥军官、装备管理保障军官装甲兵作战运用与技术保障军士,承担生长军官、现职军官、军士、研究生和外军留学生等10类培训任务,是装甲兵人才培养基地、装甲兵战法训法与陆上突击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基地、陆军合成部队建设咨询与服务基地、装甲兵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创新传承基地、是陆军院校对外合作交流窗口。

学院是全军最早开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院校之一,拥有以军事学工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体系,现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装备学)、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装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后勤与装备保障、军事训练与管理),20余本专科任职教育培训专业,有4个“十三五”军队重点建设学科(陆军装甲兵作战、陆上无人作战、装备保障、陆军装甲兵训练)。学院调整组建以来,先后获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军队级教学成果奖35项。

学院拥有一支院士领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人才方阵(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求是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1人,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及培养对象5人,军队学科拔尖人才及培养对象12人,军队青年科技英才7人,全军优秀教师15人,全军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人、优秀青年基金2人、军委科技委卓青青年基金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8人)。建有1个军事科研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实验室和9个军队级教学科研平台为代表的各类教室、实验室623个建有覆盖军事共同、兵种专业、综合演练各类训练场地(馆)101个。

招生计划

各学科详细招生计划请关注陆军装甲兵学院校园网主页通知公告栏(强军网),研招网报名系统内招生计划数作参考

二、招生对象、报考条件

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明确后再行发布,请关注微信公众陆军装甲兵学院和陆军装甲兵学院校园网主页

三、招生程序

(一)报名

1. 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考生应在上述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按照报考须知和网上公告提交报名信息。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务必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填写考生单位只能用对外公开名称,不得使用部队内部番号;涉密学术成果等信息一律不得填写;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务必填写准确。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不影响网上报名及初试,但应在参加复试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2. 网上确认:网上报名后,所有考生应仔细查阅报考点相关说明,根据报考点要求于规定时间内在网上确认其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未在报考点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网上确认或因自身原因未被报考点或招生单位审核通过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

(二)初试

1. 准考证:考生应当在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2. 考试时间:202412月21日至12月22日。

(三)复试

1. 复试时间:20254月份(具体安排以复试通知为准)。

2. 复试包括:思想政治审查、体格检查、专业笔试、面试等。

3. 思想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一同作为择优录取的依据;

4. 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军事体育考核达标证明和年度体检报告。

(四)录取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录取结果经审批后,于7月发放录取通知书,按通知书明确的时间和要求报到入学。

四、有关说明

1.在职军官通过全国统考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取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形式,毕业颁发“双证”,即学历证和学位证。

2.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3年,在规定学习年限内采用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5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在规定学习年限内采用在职学习方式。

3.招生简章中初试科目代码1**、2**、3**等均为全国统考科目;其他初试科目(6**、7**、8**、9**等)及所有复试科目均为学院自命题科目。

4.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 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 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不办理参考书邮购业务,不提供近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试题。


河西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河西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及专业

1.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拟计划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00,均为全日制(具体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我校的正式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阶段学校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计划、考生报考情况及初试成绩进行适当调整。

2.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目录可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及我校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网站(http://yjsc.hxu.edu.cn/)详见《河西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南》。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河西学院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学籍注册之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河西学院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1015日至10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109日至1012日,相关工作安排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每日9:0022:00。请考生届时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查看报名须知、招生单位招生章程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有关报名、考试安排事项等,按要求如实填写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2.网上确认按照报名时选择的对应报考点的公告按时按点进行,逾期不再补办,按照报考点的规定流程,配合图像采集、缴纳报考费;网上确认须严格按照要求准备好符合条件(背景和大小)的电子照片。

四、初试

1.准考证:考生应当在研招网公布时间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初试时间:20241221日至22(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21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

1221日下午外国语

1222日上午业务课一

1222日下午业务课二

具体考试科目见河西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河西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南》;

4.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101)、管理类综合能力(199)、英语二(204)等为全国统考科目或联考科目,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

其他考试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大纲可在河西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网站(https://yjsc.hxu.edu.cn/)下载。

五、资格审查

1.资格审查在复试前进行。考生来我校复试,需向我校研究生培养学院提交如下材料: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者一并提供);

2.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学校有权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

六、复试、调剂、录取

1.考生初试成绩单不邮寄,可通过河西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网站(https://yjsc.hxu.edu.cn/)查询;

2.报考我校的考生,初试成绩要求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二区基本控制分数线,成绩公布后我校将在20253月中下旬组织安排复试,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差额复试比例及初试、复试权重等由我校根据各招生专业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复试前确定。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计算办法等以我校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及各学院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为准;

3.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跨专业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主干课程(见我校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每门课程单独测试。加试科目难易程度等同于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每门加试课程满分均为100分,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

4.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参加同等学力加试;

5.旅游管理[1254]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6.我校复试、调剂、体检、录取等工作将根据教育部、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相关安排和部署,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拟录取名单经教育部录检结束方可发放《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7.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复试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

8.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及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9.我校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类,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七、学制、毕业及学位授予

1.我校2025年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2.根据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在我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颁发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八、就业方式

定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协议规定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九、奖助体系

我校具有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校通过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一辅岗位,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了多元奖助体系,为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具体标准依照国家和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十、体检

我校体检工作安排在复试和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复试、拟录取或录取资格。

十一、其他

1.以上信息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以调整后的相关规定为准;

2.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3.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

4.学费、住宿费均按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

5.考生应随时关注我校官网,有关招考信息均在网上予以公布;

6.本简章内容与教育部文件不一致的地方以教育部文件为准,解释权归河西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

十二、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740

通讯地址: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环城北路846号河西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

邮政编码:734000

联系部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工作处(行政楼502室)

人:冯老师  雒老师

联系电话:0936-8287662

E-mailyjsc@hxu.edu.cn

网址:http://yjsc.hxu.edu.cn/

(本章程各条款如有变动,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合肥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17人(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32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联合培养15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5人,专业目录中各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入学当年学校公布的新生报到时间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名参加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
(一)我校今年继续招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计划,具体人数以2025年教育部下达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数为准。

(二)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四、报名与确认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4.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符合第五十二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

符合第六十二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9.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1.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网上确认要求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三)其他事项

1.招生单位和报考点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2.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报考点和招生单位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时,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3.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4.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五、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初试科目:我校涉及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二)、管理类综合能力、经济类综合能力、教育综合。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编制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德语、业务课自命题科目由我校自命题。

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会计、旅游管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二)复试

我校将根据本年度招生计划,原则上以不低于120%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及要求公布在我校研究生教育网页上。

同等学力参加考试的考生须加试两门专业主干课,加试方式为笔试,两门加试课程中有任何一门不合格的不能录取。

六、学习方式

我校2025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均为学制3年。

七、联合培养

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等联合培养研究生。

八、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收费标准

全日制各专业学费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0451)教育、(0552)新闻与传播、(0251)金融、(1253)会计、(1254)旅游管理五个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费收费标准暂定15000元/生/学年,其他专业非全日制学费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具体以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下达正式文件为准)。 

(二)奖助体系一览表

类别

序号

名称

等级

金额(元/人)

1

国家奖学金

——

20000元/人

2

学业奖学金

一等奖

12000元/年·人

二等奖

10000元/年·人

三等奖

8000元/年·人

3

企业奖学金

奖金根据各专业企业资助情况而定

4

助学金

6000元/年·人

5

三助岗位

研一(助管)

助管、助教津贴300元/月·人,助研津贴由提供岗位的导师或课题组支付。

研二、研三(助教、助研)

备注:以上奖学金、助学金发放金额、比例、资助对象均按照合肥大学最新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九、复试和录取办法等其他未尽事宜由学校另行制定。

十、凡报考(含调剂)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视为已认真阅读本招生简章并接受本招生简章的规定和要求。

十一、本招生简章由合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单位代码:11059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551-62158048,0551-62158208,0551-62158207

E-mailyjsc@hfuu.edu.cn

学校官网:www.hfuu.edu.cn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 邮编:230601

注:以上招生简章内容若与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黑龙江东方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黑龙江东方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s://www.hljeu.edu.cn/yjsc/main.htm

中国舰船研究院(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组建于19634月,是我国从事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和装置以及船舶化学电源研究的专业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系统与控制、电机、开关电器、电力电子、化学电源、绝缘材料等。现有职工1800余人,其中具有研究员职称人员8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研究人员25人,拥有世界先进的开关电器实验室、永磁电机实验室、动力电池实验室,以及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设有船舶化学电源技术”“船舶综合电力技术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工作站,以及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船舶化学电源技术四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5年计划招收5名研究生。本所招收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将委托到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一年,与该校硕士研究生同堂上课、同卷考试。专业课程由所内专家授课。第一志愿报考本所的研究生(含推荐免试生)在入学时可一次性获得优秀生源奖:推免生5000元;第一志愿报考生若为985211高校本科毕业生且初试分达到360以上3000元。学习期间可获得1000/月生活补助,学费全免,并根据学习成绩可申请奖学金,毕业后经双向选择可留所工作;第一志愿报考本所的研究生(含推荐免试生)第二年、第三年享受职工餐补。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靠近风景秀丽的南湖,是湖北省最佳精神文明单位。所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环境宜人。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我所硕士研究生。

附件

单位代码:86215       址:武汉市64311信箱      邮政编码:430064

联系部门:研究生办公室    话:027-68897517        人:老师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080801电机与电器

1.舰船推进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2.永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3.舰船用断路器研究

1

 

101政治

201英语 

301数学一   

801电路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技术研究

2.舰船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研究

3.电力传动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1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1.超导应用技术研究

2.电磁场与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3.智能控制与诊断技术研究

1

0824Z4   船舶化学电源技术

1.   电化学储能技术

2.   动力电池技术

3.  化学电源材料技术

2

101政治

201英语

301数学一

803化学综合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是陆军最高学府,地处六朝古都江苏省南京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院于1988年开展研究生教育,199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3个军事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

一、招生对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部队在职干部。文职人员按军队有关要求执行。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军队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

(五)其他报考条件以军队下达文件为准。

三、招生专业

2025年计划招收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战略学、联合作战学、军兵种作战学、军队指挥学、军事管理学、军事训练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及军兵种作战指挥、战时政治工作、军事训练与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待军队文件下达后另行明确。

四、培养方式及学制

(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培养,学制2.5年,其中,课程学习约1年,学位论文工作约1.5年。

(二)全日制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5年,其中,在院课程学习1年,部队综合实践和撰写学位论文1.5年(最后0.5年返院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三)非全日制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5年,共7个学期,其中,课程学习2年,第1、2、3、4学期分别入校集中学习1.5个月,总时间不少于6个月,在岗撰写学位论文1.5年。

其他专项计划以学院网站公布为准。

五、报考程序

(一)推荐审批

考生须填写《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由有军官晋升任用批准权限的单位研究审批,依托信息系统,逐级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备案。报考中级指挥教育与军事硕士融合式培养的考生,还须填写《陆军指挥学院融合式培养研究生报考审批表》,由所在学员大队汇总后报教务处。

(二)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2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和报名具有同等效力,考生完成预报名后无需重复报名。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学院网上公告要求报名,考生只可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已申请过学历认证的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申请或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按照“(四)资格审查”有关要求提供材料,配合学院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和我院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9.报名信息不得违反保密规定,不得上传军装照片。

10.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名费。

(三)网上确认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行承担。未进行网上确认的,网报信息无效。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资格审查

1.考生须于2024年11月10日前,将《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原件、身份证和军官证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等材料寄送学院教务处。学院将根据“军队在职军官报考研究生备案数据”、研招网报名数据和相关政策规定要求,审查考生报考资格,对不符合报考条件、不具备报考资格的不予核发准考证,对伪造材料、资格作假等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2.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3.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六、初试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共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一律不予承认。生源调剂、复试安排及录取办法等事项待军队有关文件下达后另行明确。

七、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全国统考科目不提供参考书,业务课参考书可凭研招网报名号联系学院教务处获取,公开出版的参考书由考生自行购买。复习参考书仅供参考,考试命题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所列书目。

八、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龙盘路1号陆军指挥学院教务处

邮编:210045

联系人:陈参谋:0501-836210(军)、025-80836210(地)、15751267682(手)

              杨参谋:0501-836221(军)、025-80836221(地)、15365023737(手)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