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2个本科专业。拥有2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水上运输类)。1个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学校在校生26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8000人,留学生600余人。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球港航业单位、政府机构输送了逾20万名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4〕4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专门人才。
第三条 硕士研究生招生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四条 招生学科(类别)、专业(领域)详见学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第五条 招生对象主要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本科毕业以及具有与本科毕业同等学力的中国公民。
第六条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学校自行组织。
第七条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试题(包括副题)、参考答案、评分参考(指南)等应当按照教育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第八条 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学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第九条 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第十条 考生应诚信参加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管理各项规定。
第二章 招生计划和奖助政策
第十一条 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年度招生计划。学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确定各学科(类别)、各专业(领域)的招生人数。
第十二条 国家对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安排生均拨款,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国家和学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硕士研究生待遇水平。
第三章 报名
第十三条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本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2025年9月1日之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学校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第十四条 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三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二)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三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
(三)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三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第十三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二)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学校国际法学和非全日制交通运输专业招收单独考试研究生。
第十六条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学校复试。已被学校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中所有全日制专业均接收推免生。
第十七条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学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4.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符合国家招生政策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学校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
符合国家招生政策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未通过的,不享受加分政策。加分项目不累计。
8.符合教育部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相关规定的,可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
9.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应遵循《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规则,参照《教育部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7〕4号)有关要求,积极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残疾考生如需组考单位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应于报名阶段与报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10.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1.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录取,随时发现、随时处理。
12.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3.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网上确认要求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第十八条 学校和报考点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报考点和招生单位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时,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第十九条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第二十条 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第四章 初试
第二十一条 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一般为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第二十二条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二十三条 会计、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思想政治理论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考核。
第二十四条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经济类综合能力、管理类综合能力、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法律硕士综合(法学)等。
第二十五条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1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 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报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学校在考生准考证上注明具体要求。
第二十六条 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组织进行。
第二十八条 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工作方案(含补考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补考原因及补考时间、地点等信息),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并在其指导监督下组织补考。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半个月内进行。
各补考科目均由学校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学校确定。
第二十九条 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向考生公布成绩。考生对评卷结果有异议,可以依程序申请成绩复查,具体的复查办法按照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办法执行。
第五章 复试
第三十条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学校在复试中加强对考生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既要注重考生的学业知识,也要注重考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和科研创新潜质,既要注重考生的考试成绩,也要注重考生的一贯学业表现。
第三十一条 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使用办法、组织管理等由学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学校在复试前公布复试办法和程序。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应在2025年4月底前完成。
第三十二条 学校在教育部划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招生计划、复试比例等情况,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第三十三条 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
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复试录取办法和各院系实施细则,提前在学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执行。
第三十四条 学校在复试前严格采取人证识别及相关信息库数据比对等措施,加强对考生的身份审核及报考专项计划、享受照顾(含加分)政策的资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条件者,不予复试。
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第三十五条 学校在复试期间坚持并完善随机选定考生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等管理方式,加强复试过程监管,确保公平公正。
考生应自觉遵守学校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学校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第三十六条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不加试。
第三十七条 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和工程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第三十八条 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第三十九条 学校认为有必要时,经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同意,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第四十条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国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退役大学生士兵”等项目的加分政策按照教育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4〕4号)文件执行。
第四十一条 考生体检工作由学校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具体要求在复试环节公布。
第六章 调剂
第四十二条 学校在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时,组织开展调剂工作。学校接收的所有调剂考生(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与普通计划之间调剂的考生等)均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进行,严禁通过其他渠道接收调剂考生。
第四十三条学校按教育部有关政策以及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科学、规范制订调剂工作办法,并提前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和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
调剂考生初试成绩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原则上,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
学校不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单位、毕业院校、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调剂考生的依据。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学校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
第四十四条第一志愿报考以下专业(或专项计划)应遵循相关调剂要求。
(一)报考照顾专业(指工学照顾专业、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硕士、体育学、体育硕士,教育部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社会发展需求、考生报考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本类照顾专业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执行。
(二)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且初试成绩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
(三)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若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对于“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和普通计划之间的调剂,招生单位须严格按照调剂程序和要求组织,不得直接改变考生志愿、调整计划类型进行复试录取。
(四)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五)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六)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
第四十五条 学校根据本单位复试录取情况,通过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和“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发布调剂信息。
每次开放调剂系统持续时间不低于12小时,考生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不超过36小时。锁定时间到达后,如学校未明确受理意见,系统自动解除锁定,考生可继续填报其他志愿。
第七章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第四十六条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学校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核工作,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第四十七条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应当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学校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八条 学校在复试的同时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招生工作部门、导师与考生面谈,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学校还可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学校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其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第八章 录取
第四十九条 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上海市招生主管部门的补充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条 在我校,学术学位招生计划可调整到专业学位使用,但专业学位招生计划不得调整到学术学位专业使用。全日制招生计划与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不得相互调整使用。
第五十一条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报考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学校严格审核定向就业合同,从严掌握。
录取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一般为定向就业,按照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公布的收费标准缴纳学费,不享受奖助学金,不转户口档案。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学校不承担责任。
第五十二条 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在2025年5月1日前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不列入拟录取名单上报。
第五十三条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第五十四条 被录取的新生(录取资格无效的除外),经考生本人申请和学校同意后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工作1至2年,再入学学习。经学校同意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纳入录取当年的招生计划管理。
第九章 信息公开公示
第五十五条 学校在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yz.shmtu.edu.cn)向社会公布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招生政策和规定、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录取办法和各院系实施细则、拟录取考生名单、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等信息。
第五十六条 拟录取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7日,公示期间名单不得修改;名单如有变动,须对变动部分做出说明,并对变动内容另行公示7日。未经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不予学籍注册。
公示结束后,学校按要求将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通过的录取名单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最终录取名单及新生学籍注册均以上报平台的信息为准。
第十章 违规处理
第五十七条 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相关单位应当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五十九条 对在招生工作中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招生管理规定行为的招生单位、招生考试机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招生工作人员,一律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还将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第十一章 学费、学制和住宿
第六十条 学费、学制详见学校研究生招生网《2025年硕士研究生学制、学费一览表》。
原则上定向研究生以及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提供住宿。
第十二章 奖励、资助
第六十一条 学校有健全的研究生奖助体系,研究生奖助覆盖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主要包含:
(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
(三)一年级研究生奖学金;
(四)学业综合奖学金;
(五)各类专项奖学金;
(六)企业奖学金;
(七)三助岗位津贴等。
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在学期间最高可获5万元奖学金。对科研能力强的学生提供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最高额度可达5万元。
学校优秀研究生还可获得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校际学术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关于学校研究生奖助的具体规定详见学校公布的相关文件https://gs.shmtu.edu.cn。
第十三章 其他
第六十二条“联培基地”招收的研究生第一学年在上海海事大学校内进行课程学习;其余时间在联合培养基地,校内不再提供宿舍(上海咪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培基地除外)。具体见上海海事大学2025年联培基地招生简章。
第六十三条专业目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研相关信息和各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介绍均在校园网研究生招生工作和各学院网站内公布。本章程内容2024年10月9日根据教育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更新,如有与该文件不一致的,以教育部文件为准。其他未尽事宜,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学校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yz.shmtu.edu.cn)。
单位代码:10254
联系部门: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地 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港大道1550号
邮政编码:201306
电 话:021-38284585
联系人:陶老师 朱老师 李老师
电子信箱:gs_admission@shmtu.edu.cn
网 址:https://yz.shmtu.edu.cn
微信公众号: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招生
监督和申诉渠道:电话:021-38284585;电子邮箱:gs_admission@shmtu.edu.cn
中国航空研究院603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招生单位代码:82904
一、单位简介
中国航空研究院603所(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是我国目前集歼击轰炸机、轰炸机、民用飞机、运输机和特种飞机设计研究于一体的国家级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是航空工业及陕西省首家获得国家认证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两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飞院的主要任务是飞机的总体设计、整机主要性能试验、主要分系统功能验证性试验和系统集成,拥有两名工程院院士。自1961年成立以来,先后成功研制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个型号:我国第一架支线客机—“运七”飞机、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第一架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第一架大型预警指挥机—“空警2000”、第一架大型运输机— “运20”飞机、大型无人运输机-“TP500”飞机。
二、2025年招生计划: 10名 性质:定向(学术型)
三、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及人数:
飞行器设计(5名);01总体气动设计2人,考试科目889飞机设计原理;02结构强度设计3人,考试科目890力学综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系统工程(5名):01航电系统设计2人,考试科目827信号与系统;02飞控机电系统设计3人,考试科目821自动控制原理。
四、学制与学习方式
学制:3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免学费培养。第一年专业课学习,第二、三年学位论文研究。
五、奖助体系
研究生在学期间享受助研金及补助,研一3300元/月,研二起4300元/月。
603所奖学金分三等,每年评定一次,一等10000元/生,二等8000元/生,三等6000元/生。
研究生在学期间享受书籍补贴、医疗保险补贴、寒暑假往返交通补贴。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等级科技论文的,单位报销版面费。
可重复享受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推免奖学金、一志愿奖学金和第一学年奖学金。
六、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热爱航空事业,政治素养高,坚守诚信,无违法违纪行为的优秀青年;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前须获得学士学位)或全日制往届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且从事航空相关专业两年以上;
5、本科学习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6、年龄一般不超过28周岁,身心健康。
七、网上报名:
所有参加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4.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报名期间前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符合政策要求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符合政策要求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8.“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9.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10.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应遵循《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组织规则,参照《教育部 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7〕4号)有关要求,积极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残疾考生如需组考单位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应于报名阶段与报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11.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3.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15.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chsi.com.cn)和陕西省网报公告网报公告_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chsi.com.cn)。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八、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九、推免生接收:2025年我单位因工作安排原因不接收推免生。
十、说明
1、考试科目为四门,详见目录。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一)三门为统考科目,复习大纲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公布;专业课考试科目详见我单位招生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参照西北工业大学公布的考试大纲;
2、培养政策:研究生培养执行中国航空研究院及我单位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
3、统考时间:以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4、考生如有咨询事项,请与研究生办公室联系。
5、报考点选择:陕西省内应届生请选择本校报考,往届生作为社会考生选择西北工业大学报考。
联 系 人:路老师 电话:(029)86832435 邮箱:452988466@qq.com
邮政编码:710089 传真:(029)86202493
申诉电话:029-86832235 邓老师
常熟理工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东倚上海,西邻无锡,北接南通。1958年建校,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围绕“办好一流应用型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办学主线,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7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光伏科技产业学院等省部级以上现代产业学院6个。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50余个。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主线,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方式及学制
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制为3年。
三、招生专业及计划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电子信息(0854)、设计(1357)、生物与医药(0860)。具体招生信息详见《常熟理工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计划为拟招生数,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的招生计划、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四、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具有所报考专业6门本科主干课程合格成绩单(需有进修学校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五、报考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填报调剂志愿。
4.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或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符合相关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8.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我校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
1.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考生应当按规定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六、考试安排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
2.初试科目:分为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和自命题科目。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有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和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其余科目均为我校自命题。
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3.初试地点
考生网上确认的报考点指定的考试地点。
(二)复试
1.复试前对参加复试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报考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2.在教育部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我校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具体复试办法和程序届时将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予以公布。
3.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4.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结合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复试录取办法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正式录取名单以教育部审核结果为准。
七、调剂
我校将按教育部有关政策确定并公布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八、录取
我校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九、体检
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执行。未达到高校招生体检标准的学生,取消入学资格。
十、学费标准
按照江苏省物价主管部门确定的备案标准执行,全日制专业学位(不含设计)研究生每生每年学费为10000元;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每生每年学费为15000元。
十一、奖助政策
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助学贷款等组成。
奖项 | 奖励金额 | 年级 | |
国家奖学金 | 20000元/生/年 | ||
国家助学金 | 6000元/生/年 | ||
学业奖学金 | 6000元/生/年 | 一年级 | |
一等 | 10000元/生/年 | 二、三年级 | |
二等 | 8000元/生/年 | ||
三等 | 6000元/生/年 |
具体奖助政策以学校相关文件为准。
十二、其他
(一)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我校研究生处网(https://yjs.cslg.edu.cn)发布。
(二)未尽事宜,详见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本招生章程如与国家相关政策不符或国家调整招生政策的,以国家政策为准。
十三、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邮编:215500)
学校代码:10333
学校主页:https://www.cslg.edu.cn
研究生处主页:https://yjs.cslg.edu.cn
联系部门:常熟理工学院研究生处
联 系 人:张老师,0512-52251721;曹老师,0512-52251700
电子邮箱:yjsy@cslg.edu.cn
各招生专业咨询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 | 专业 | 联系人 | 联系方式 |
0854电子信息 | 085404计算机技术 | 周老师 | 0512-52251710 |
085406控制工程 | 胡老师 | 0512-52251577 | |
085408光电信息工程 | 张老师 | 0512-52251502 | |
0860生物与医药 | 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 | 吴老师 | 0512-52251570 |
1357设计 | 135700设计 | 方老师 | 0512-52251728 |
天水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及专业
招生专业、招生人数详见《天水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录取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时间以我校当年入学报到时间为准,下同)必需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以上(含)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阅览报考须知,并按照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对网上报名信息进行修改或重新填报,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必须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务必认真校对姓名、身份证号码、学历学位证书号码等重要信息,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必须正确,且在2025年9月前有效。
3.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校验。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以下称“士兵计划”)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写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进行复核。
6.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考生应当按要求如实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确认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时间由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报考点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名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资格审查
1.资格审查在复试前进行。考生来我校复试,需向我校研究生处提交如下材料:应届本科生提供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往届本科毕业生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者一并提供)。
2.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学校有权取消其复试、录取资格。
五、初试
1.准考证:考生可在研招网公布时间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1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 业务课二
(2)初试地点
由考生本人选定的报考点负责安排,详见《准考证》或咨询所选报考点。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具体考试科目见天水师范学院202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3.初试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大纲及命题
(1)体育、博物馆专业等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其他学科门类初试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2)思想政治理论(101)、英语一(201)、英语二(204)、数学二(302)、教育综合(333)为全国统考科目,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各统考科目考试范围请参阅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大纲。其他考试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题,自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范围见我校公布的202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
(3)初试地点:考生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等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名点报名、网上确认并按时参加考试。
(4)初试成绩可通过教育部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系统(https://yz.chsi.com.cn/apply/cjcx/)查询。我校不邮寄初试成绩单,如有需要成绩单者,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从研招网下载打印。过期不再提供任何成绩证明。
六、复试、调剂、录取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我校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二区分数线)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我校硕士研究生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2.我校将在2025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组织安排复试,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不同的复试标准,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差额复试比例及初试、复试权重等由我校根据各招生专业特点及生源情况在复试前确定。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计算办法等以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及各学院复试录取工作实施细则为准。
3.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跨专业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主干课程(见我校公布的招生目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每门课程单独测试。加试科目难易程度等同于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每门加试课程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总时间为3小时。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
4.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参加同等学力加试。
5.我校复试、调剂、体检、录取等工作将根据教育部、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相关安排和部署进行,拟录取考生经教育部录检结束方可寄发《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6.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复试不合格者均不予录取。
7.应届本科毕业生、自学考试及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8.我校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七、体检
我校体检工作安排在复试和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要求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复试、拟录取或录取资格。
八、学制、毕业及学位授予
1.2025年我校拟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含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学制均为3年。
2.根据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在我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颁发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九、就业方式
定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协议规定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十、奖助体系
我校具有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校通过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贫困补助,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了多元奖助体系,为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具体标准依照国家和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十一、其他
1.以上信息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以调整后的相关规定为准。
2.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3.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
4.学费、住宿费均按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
5.考生应随时关注我校官网,有关招考信息均在网上予以公布。
6.本简章内容与教育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不一致的地方以教育部文件为准,解释权归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十二、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739
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天水师范学院
邮政编码:741000
联系部门:天水师范学院研究生处(行政楼316室)
联 系 人:柴老师
联系电话:0938-8361412;传真0938-8362454
E-mail:yjsc@tsnu.edu.cn
天水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校代码:10739 地址: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南路 邮政编码:741000
联系部门:研究生处 电话:0938-8361412 传真:0938-8362454
学 术 型 | |||||
学位点 | 专业、专业名称 (代码)研究方向 | 招生 计划 | 学习 方式 | 考试科目 | 备注 |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5思想政治教育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一)201 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701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801 | |
中国语言文学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01文艺学 03汉语言文字学 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5中国古代文学 06中国现当代文学 | 3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一)201 3.中国文学702 4.汉语802 | |
化学 (0703) | 01无机化学 02分析化学 03物理化学 | 3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一)201 3.化学综合703 4.物理化学803 | |
数学 (0701) | 数学 01基础数学 02应用数学 | 21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一)201 3.数学分析601 4.高等代数602 |
专 业 型 | |||||
学位点 | 专业、专业名称 (代码)研究方向 | 招生 计划 | 学习 方式 | 考试科目 | 备注 |
教育 (0451) | 学科教学(思政)045102 | 16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思想政治教学论839 | |
学科教学(语文)045103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语文教学论833 | ||
学科教学(数学)045104 | 16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数学教学论834 | ||
学科教学(物理)045105 | 1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普通物理一846 | ||
学科教学(化学)045106 | 15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化学教学论835 | ||
学科教学(生物)045107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生物教学论842 | ||
学科教学(英语)045108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英语教学论838 | ||
学科教学(历史)045109 | 15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历史教学论836 | ||
学科教学(地理)045110 | 15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地理教学论843 | ||
学科教学(音乐)045111 | 12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音乐教学论844 | ||
学科教学(美术)045113 | 15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美术教学论847 | ||
小学教育045115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小学学科基础840 | ||
学前教育045118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教育综合333 4.学前教育学841 | ||
体育(0452) | 体育(0452) 01体育教学 02运动训练 04社会体育指导 | 15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体育综合346 | |
博物馆 (0651) | 博物馆(0651) 02博物馆学 04文物保护 | 15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文博综合348 | |
电子信息(0854) | 电子信息(0854) 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03集成电路工程 04计算机技术 06控制工程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数学(二)302 4.电子技术850 | |
机械(0855) | 机械(0855) 01机械工程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数学(二)302 4.机械设计基础851 | |
生物与医药 (0860) | 生物与医药(0860) 01生物技术与工程 02制药工程 03食品工程 | 2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生物化学338 4.微生物学852 | |
材料与化工(0856) | 材料与化工(0856) 01材料工程 02化学工程 | 1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数学(二)302 4.物理化学与化工原理 853 | |
应用统计 (0252) | 应用统计(0252) 01大数据分析 02社会经济统计分析 | 1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数学(三)303 4.统计学432 | |
能源动力 (0858) | 能源动力(0858) 01电气工程 08 储能技术 | 1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数学(二)302 4.电路827 | |
(0551) | 英语笔译 055101 |
1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 |
资源与环境(0857) | 资源与环境(0857) | 1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数学(二)302 4.资源与环境综合857 | |
土木水利(0859) | 土木水利(0859) | 10 | 全日制 | 1.思想政治理论101 2.英语(二)204 3.数学(二)302 4.材料力学854 |
初试(自命题)参考书目 | ||||
序号 | 学位点 | 学科领域(方向) | 考试科目及代码 | 参考书目 |
马克思 主义 理论 | 马克思主义理论 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5思想政治教育 |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701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801 |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3.《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 |
2 | 中国语言文学 | 01文艺学 03汉语言文字学 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5中国古代文学 06中国现当代文学 | 1.中国文学702 2.汉语802 | 1.《中国文学史》(1-4册),袁行霈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中国现代文学史1915-2018》(上下册),朱栋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现代汉语》(上下册),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古代汉语》(1-2册),王力等,中华书局2018年版。 |
3 | 化学 | 01无机化学 02分析化学 03物理化学 | 1.化学综合(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各占50%,分析化学中含仪器分析)703 2.物理化学803 | 1.《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宋天佑、程鹏、徐家宁、张丽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分析化学》(第六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3.《仪器分析》(第五版),胡坪、王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版 4.《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4 | 数学 | 数学 | 1.数学分析704 2.高等代数804 | 1.《数学分析》(第五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高等代数》(第五版),北京大学数学系前代数小组编,王萼芳、石生明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5 | 电子 信息 | 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03集成电路工程 04计算机技术 06控制工程 | 电子技术基础850 | 1.《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六版。 2.《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六版。 |
6 | 体育 | 01体育教学 02运动训练 04社会体育指导 | 体育综合346 | 1.《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12月第3版 2.《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第3版 |
7 | 生物与医药 | 01生物技术与工程 02制药工程 03食品工程 | 1.生物化学338 2.微生物学852 | 1.《生物化学原理》(第三版),杨荣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微生物学教程》(第四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8 | 机械 | 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基础851 | 《机械设计基础》(第七版),杨可桢等主编,2020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
9 | 博物馆 | 02博物馆学 04文物保护 | 文博综合348 | 1.《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国考古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
10 | 材料与化工 | 01材料工程 02化学工程 | 物理化学与化工原理853(笔试,学校自命题,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各占50%) | 1.《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化工原理》(第四版)上下册,都健、潘艳秋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
11 | 能源动力 | 01电气工程 08 储能技术 | 电路827 | 《电路》,邱关源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版 |
12 | 应用统计 | 应用统计 | 统计学432 | 1.《统计学》(第8版),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3版),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13 | 资源与环境 | 资源与环境 | 资源与环境综合857 | 资源与环境概论(第2版),王敬国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06月 |
14 | 土木 水利 | 土木 水利 | 材料力学854 | 《材料力学》(第六版),(Ⅰ册、Ⅱ册),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15 | 翻译 | 英语笔译 | 1.翻译硕士(英语)211 2.翻译基础(英语)357 3.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 | 1.张汉熙,王立礼. 《高级英语》(第三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何兆熊.《综合教程》(第三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0.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 8)试题及复习资料 2.王振国, 李艳琳. 《新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戴炜栋, 陈宏薇, 李亚丹. 《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张威.《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 3.叶朗, 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卢晓江.《自然科学史十二讲》.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刘世权.《应用文写作》.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16 | 教育 | 学科教学(语文) | 语文教学论833 | 《语文教育学概论》,倪文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
17 | 学科教学(数学) | 数学教学论834 | 《新编数学教学论》,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其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为准。) | |
18 | 学科教学(化学) | 化学教学论835 | 《化学教学论》(第五版),刘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 |
19 | 学科教学(历史) | 历史教学论836 | 《历史教学论》,赵克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
20 | 学科教学(英语) | 英语教学论838 | 1.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2.P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Sixth Edition. By H Douglas Brown.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14. | |
21 | 学科教学(美术) | 美术教学论847 | 《新编美术教学论》,孙乃树,程明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22 | 学科教学(思政) | 思想政治教学论839 |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刘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
23 | 小学教育 | 小学学科基础840 | 1.《小学数学教学论》,马云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华东师大出版社,2021年版。 | |
24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学841 | 《学前教育原理》,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 |
25 | 学科教学(生物) | 生物教学论842 |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三版),刘恩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26 | 学科教学(地理) | 地理教学论843 |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第三版),李家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 | |
27 | 学科教学(音乐) | 音乐学科教育学844 | 《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
28 | 学科教学(物理) | 普通物理学一846 | 《普通物理学》上册,第七版 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
复试科目(专业笔试)及参考书目 | ||||
序号 | 学位点 | 学科领域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 1.文艺理论 2.阅读与写作 | 1.《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大学语文:经典阅读与应用写作》,光军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2 | 汉语言 文字学 | 1.古代汉语 2.阅读与写作 | 1.《古代汉语》(1-4册),王力,中华书局2018年版 2.《大学语文:经典阅读与应用写作》,光军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
3 | 中国古典 文献学 | 1.中国古代文学 2.阅读与写作 |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大学语文:经典阅读与应用写作》,光军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
4 | 中国古代 文学 | 1.中国古代文学 2.阅读与写作 |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文学写作教程》,陈果安、李作霖、佘佐辰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
5 | 中国现当代 文学 | 1.中国现当代文学 2.阅读与写作 | 1.《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12》,朱栋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大学语文:经典阅读与应用写作》,光军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
6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 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学 原理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
7 | 化学 |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第六版),李景宁主编,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版 |
8 | 分析化学 | |||
9 | 物理化学 | |||
10 | 数学
| 基础数学 | 数学考试综合(1.解析几何 2.泛函分析 3.近世代数 4.常微分方程 )(以上四门课程,从其中选两门) | 1.《解析几何》,吕林根、许子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下)(第五版),郑维行,王声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3.《近世代数》,杨子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4.《常微分方程》,王高雄、 周之铭、朱思铭、王寿松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11 | 应用数学 | 数学考试综合(1.解析几何 2.泛函分析 3.近世代数 4.常微分方程 )(以上四门课程,从其中选两门) | 1.《解析几何》,吕林根、许子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下)(第五版),郑维行,王声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3.《近世代数》,杨子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4.《常微分方程》,王高雄、 周之铭、朱思铭、王寿松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
12 | 电子 信息 | 电子信息 | C语言程序设计 | 《C语言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
13 | 体育 | 体育 | 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第2版 |
14 | 生物与医药 | 生物与医药 | 生物工程概论 | 《生物工程概论》(第2版),陶兴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
15 | 机械 | 机械工程 | 工程力学 | 《工程力学》第4版,张秉荣主编,2017年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
16 | 博物馆 | 博物馆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17 | 材料与化工 | 材料与化工 |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各占50%) | 1.《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宋天佑、程鹏、徐家宁、张丽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 《有机化学》(第六版),上下册,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
18 | 应用统计 | 应用统计 | 统计学专业综合 | 应用统计专业综合(笔试)不指定教材,主要内容涉及: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几部分内容,可参考应用统计专业综合(笔试)考试大纲(详见数学与统计学院网站)。 |
19 | 能源 动力 | 能源动力 | 电子技术综合(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六版。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华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1月,第六版。 |
20 | 翻译 | 英语笔译 | 翻译理论与实践 | 1.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2nd ed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四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
21 | 资源与环境 | 资源与环境 | 自然资源学 | 自然资源学原理(第三版),蔡运龙主编,科学出版社,2023年6月 |
22 | 土木 水利 | 土木 水利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 《混凝土结构 上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七版) 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年版 |
23 | 教育 | 学科教学(语文) | 现代汉语 | 1.《现代汉语》(上下册),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大学语文:经典阅读与应用写作》,光军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24 | 学科教学(数学) | 数学综合 | 1.《数学分析》(第五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高等代数》(第五版),北京大学数学系前代数小组编,王萼芳、石生明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
25 | 学科教学(英语) | 英语专业基础 (含写作) | 1.《综合教程》(1-6),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 2.《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文版,2018年第3版。 | |
26 | 学科教学(美术) | 美术理论综合 | 1.《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二版 2.《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第二版),《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二版 | |
27 | 学科教学(化学) | 无机化学 | 《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宋天佑、程鹏、徐家宁、张丽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 |
28 | 学科教学(历史) | 历史综合 | 1.《中国古代史》(上、下),朱绍侯,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中国近代史》,李侃,中华书局,2018年版 | |
29 | 学科教学(思政)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 |
30 | 小学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伍新春,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版 | |
31 | 学科教学(生物) | 普通生物学 |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五版),赵进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32 | 学科教学(地理) | 中国地理 | 中国地理(第二版),赵济,王静爱,朱华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7月 | |
33 | 学科教学(音乐) | 中、外音乐史 | 1.《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孙继南、周柱铨,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
34 | 学前教育 | 学前儿童发展 心理学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张永红,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 | |
35 | 学科教学(物理) | 物理教学论 |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阎金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
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 ||||
序号 | 学位点 | 学科领域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1 | 中国语言文学 | 文艺学 | 1.美学原理 2.文学素养 | 1.《美学原理》,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版; 2.不指定参考书目 |
2 | 汉语言 文字学 | 1.现代汉语 2.文学素养 | 1.《现代汉语》(上下册),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不指定参考书目 | |
3 | 中国古典 文献学 | 1.古代汉语 2.文学素养 | 1.《古代汉语》(1-4册),王力,中华书局 2018年版; 2.不指定参考书目 | |
4 | 中国古代 文学 | 1.文学批评与写作 2.文学素养 | 1.《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不指定参考书目 | |
5 | 中国现当代 文学 | 1.文学批评与写作 2.文学素养 | 1.《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不指定参考书目 | |
6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 理论 |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中国近现代史 |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杨耕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年版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
7 | 化学 | 无机化学 |
1.无机化学 2.物理化学
| 1.《无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宋天佑、程鹏、徐家宁、张丽荣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8 | 分析化学 | |||
9 | 物理化学 | |||
10 |
数学
| 基础数学 | 1.复变函数 2.实变函数 | 1.《复变函数论》,钟玉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上),郑维行,王声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11 | 应用数学 | 1.复变函数 2.实变函数 | 1.《复变函数论》,钟玉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上),郑维行,王声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 |
12 | 电子 信息 | 电子信息 | 1.大学物理(电磁学和光学部分) 2.信号与系统 | 1.《大学物理》(电磁、光学部分),刘国松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2.《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吴大正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13 | 体育 | 体育 | 1.体育专项测试 2.体育社会学 | 1.《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周西宽主编,人民体育出版,2016年第1版。 2.《体育社会学》,卢元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
14 | 生物与医药 | 生物与医药 | 1.普通生物学 2.细胞生物学 | 1.《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5版),赵进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细胞生物学》(第五版),丁明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15 | 机械 | 机械工程 |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4版),卢秉恒主编,2018年3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4版)熊诗波等主编,2019年8月,机械工业出版社 |
16 | 博物馆 | 博物馆 | 1.中国近代史 2.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 1.《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赵淡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17 | 材料与化工 | 材料与化工 | 1.物理化学 2.化工原理 | 1.《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化工原理》(第四版)上下册,都健、潘艳秋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
18 | 应用统计 | 应用统计 |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2.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济大学数学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版。 2.《多元统计分析(第5版)》,何晓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
19 | 能源 动力 | 能源动力 | 1.电机与拖动 2.自动控制原理 | 1.《电机与拖动》,唐介等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2.《自动控制原理》,张爱民等,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
20 | 翻译 | 英语笔译 | 1.英语专业基础 | 1.邹为诚.《综合英语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王恩铭.《英语国家概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第五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5.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
21 | 土木 水利 | 土木 水利 | 1.结构力学 2.钢结构 | 1.《结构力学》(第六版),(上、下册),李廉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结构力学》(第四版),(Ⅰ册、Ⅱ册), 龙驭球、包世华、袁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3.《钢结构》(第六版),戴国欣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24年版 |
22 | 资源与环境 | 资源与环境 | 1.自然地理学 2.地理信息系统 | 1.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王乃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第二版),张军海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 |
23 | 教育 | 学科教学 (语文) | 1.文学概论 2.文学素养 | 1.《文学理论新编》,童庆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不指定参考书目 |
24 | 学科教学 (数学) | 1.数学教育概论 2.中学数学研究 | 1.《数学教育概论》(第三版),张奠宙、宋乃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学几何研究》,张奠宙、沈文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学代数研究》,张奠宙、张广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
25 | 学科教学 (英语) | 1.翻译基础 2.语言学基础 | 1.《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第三版),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2.《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英文版,2015年第五版。 | |
26 | 学科教学 (美术) | 1.美术教育基础写作 2.速写 | 《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李力加总主编,杨成、钟朝芳著,西南师大出版社,2011年版 | |
27 | 学科教学 (化学) | 1.有机化学 2.分析化学 | 1.《有机化学》(第五版)上下册,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分析化学》(第六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 |
28 | 学科教学 (历史) | 1.中国近代史 2.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 1.《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赵淡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
29 | 学科教学 (思政) |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 |
30 | 小学教育 | 1.小学教育学 2.小学教育案例评析 | 1.《小学教育学》,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2.无参考教材。 | |
31 | 学科教学 (生物) | 1.细胞生物学 2.植物生物学 | 1.《细胞生物学》(第五版),丁明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植物生物学》(第四版),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 |
32 | 学科教学 (地理) | 1.自然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 | 1.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王乃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 2.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王恩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 |
33 | 学科教学 (音乐) | 1.音乐理论基础 2.和声学 | 1.《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2.《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 |
34 | 学前教育 | 1.幼儿园课程 2.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 1.《幼儿园课程》,朱家雄 ,华东师大出版社,2011年版 2.《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陶保平,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版 | |
35 | 学科教学 (物理) | 1.普通物理二 2.高等数学 | 1.《普通物理学》下册,第七版 程守洙 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系编(上册) |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日化院)是我国最早从事表面活性剂和日用化学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是日化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内表面活性剂领域学科体系最完整的研究机构,有90多年的建院历史。中国日化院拥有一批表面活性剂领域专家队伍,高级职称以上人员50余人,享受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和三晋英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余人。
中国日化院集科研、工程技术开发、分析检测与标准化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化妆品功效评价、信息与市场研究、工程设计与咨询、产业化示范于一体,是我国最权威的表面活性剂技术创新平台,引领着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表面活性剂大品种中一半以上的工业化技术均源自中国日化院的科研成果。
“八五”以来,中国日化院共完成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攻关、863、973、国家自然基金及部省项目百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100余项,累计为国家培养了27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成为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活性剂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洗涤用品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全国食品用洗涤消毒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1表面活性剂技术委员会国内的技术对口单位均依托中国日化院。
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及洗涤剂标准化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表面活性剂专业委员会、轻工业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均设在中国日化院。
中国日化院主办《日用化学工业》、《日用化学品科学》及英文期刊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面向国内外发行。图书馆馆藏图书10万余册,各种资料4000余种、期刊45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百余种,是国内收藏日化行业图书资料最早最全的专业图书馆。
2025年中国日化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专业为: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两个专业,均为全日制。被录取的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可以享受我院提供的各类奖助学金。研究生一年级在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习基础理论课,二、三年级在中国日化院完成学位论文,成绩优秀的毕业可留院工作。中国日化院历届毕业生均受到全国日化行业和化工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高度认可。热忱欢迎报考中国日化院硕士研究生。
一、预计招生名额
2025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名,应用化学专业11人(全日制)、工业催化专业4人(全日制)。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院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应积极配合报考点做好网上确认工作,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逾期不得补办。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初试
1. 初试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2.初试科目详见我院招生专业目录,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1日上午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1日下午14:00-17:00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8:30-11:30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14:00-17:00 业务课(二)
3.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五、调剂和复试
1.调剂和复试具体要求、内容及方式按教育部相关要求和我院公布的研究生调剂复试办法进行。
2.复试时对考生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校验结果等材料原件及考生其他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复试。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3.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录取
在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内,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结合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及业务素质确定录取名单。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拟录取考生信息在规定时间进行公开公示。
七、资助及学费
攻读我院硕士研究生期间可获得助学金(6000元/年)、学业奖学金(5000元/年)、科研补助(6000元/年,一年级除外)、生活补助(4000元/年,一年级除外),还可获得我院设立的各类奖学金(一等奖累计可达12000元)。学费为每年8000元(生活困难学生可按我院奖助政策申请学费相应标准减免)。
八、其他说明
涉及报考、复试、调剂、录取方面的政策和其他未尽事项以教育部印发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为准。
九、联系方式
招生单位名称: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单位代码:83704)
地 址: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邮政编码:030001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351-2023734
电子邮件:yjsc@ridci.cn
网址:www.ridci.cn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 | 预计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应用化学(081704) | 11 | |
01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与工程(全日制)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有机化学 |
02表面活性剂应用工艺与工程(全日制)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3化工原理 |
03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全日制)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物理化学 |
工业催化(081705) | 4 | |
04表面活性剂工业催化(全日制)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有机化学 |
05新催化材料(全日制)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物理化学 |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日化院)是我国最早从事表面活性剂和日用化学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是日化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内表面活性剂领域学科体系最完整的研究机构,有90多年的建院历史。中国日化院拥有一批表面活性剂领域专家队伍,高级职称以上人员50余人,享受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和三晋英才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余人。
中国日化院集科研、工程技术开发、分析检测与标准化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化妆品功效评价、信息与市场研究、工程设计与咨询、产业化示范于一体,是我国最权威的表面活性剂技术创新平台,引领着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表面活性剂大品种中一半以上的工业化技术均源自中国日化院的科研成果。
“八五”以来,中国日化院共完成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攻关、863、973、国家自然基金及部省项目百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种奖励100余项,累计为国家培养了27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成为国内表面活性剂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活性剂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洗涤用品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全国食品用洗涤消毒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1表面活性剂技术委员会国内的技术对口单位均依托中国日化院。
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及洗涤剂标准化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表面活性剂专业委员会、轻工业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均设在中国日化院。
中国日化院主办《日用化学工业》、《日用化学品科学》及英文期刊CHINA DETERGENT & COSMETICS面向国内外发行。图书馆馆藏图书10万余册,各种资料4000余种、期刊45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百余种,是国内收藏日化行业图书资料最早最全的专业图书馆。
2025年中国日化院面向全国招生,招生专业为: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两个专业,均为全日制。被录取的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可以享受我院提供的各类奖助学金。研究生一年级在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习基础理论课,二、三年级在中国日化院完成学位论文,成绩优秀的毕业可留院工作。中国日化院历届毕业生均受到全国日化行业和化工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高度认可。热忱欢迎报考中国日化院硕士研究生。
一、预计招生名额
2025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名,应用化学专业11人(全日制)、工业催化专业4人(全日制)。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院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应积极配合报考点做好网上确认工作,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逾期不得补办。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初试
1. 初试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2.初试科目详见我院招生专业目录,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1日上午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1日下午14:00-17:00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8:30-11:30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14:00-17:00 业务课(二)
3.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五、调剂和复试
1.调剂和复试具体要求、内容及方式按教育部相关要求和我院公布的研究生调剂复试办法进行。
2.复试时对考生的有效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学生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校验结果等材料原件及考生其他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复试。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3.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录取
在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内,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结合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及业务素质确定录取名单。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拟录取考生信息在规定时间进行公开公示。
七、资助及学费
攻读我院硕士研究生期间可获得助学金(6000元/年)、学业奖学金(5000元/年)、科研补助(6000元/年,一年级除外)、生活补助(4000元/年,一年级除外),还可获得我院设立的各类奖学金(一等奖累计可达12000元)。学费为每年8000元(生活困难学生可按我院奖助政策申请学费相应标准减免)。
八、其他说明
涉及报考、复试、调剂、录取方面的政策和其他未尽事项以教育部印发的《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为准。
九、联系方式
招生单位名称: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单位代码:83704)
地 址: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邮政编码:030001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351-2023734
电子邮件:yjsc@ridci.cn
网址:www.ridci.cn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名称和研究方向 | 预计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应用化学(081704) | 11 | |
01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与工程(全日制) | 5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有机化学 |
02表面活性剂应用工艺与工程(全日制)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3化工原理 |
03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全日制)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物理化学 |
工业催化(081705) | 4 | |
04表面活性剂工业催化(全日制)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有机化学 |
05新催化材料(全日制)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物理化学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是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直属于科学技术部,为国家级公益类科研院所。我所自1978年首批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2006年1月被批准为国内首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现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研究生。2002年10月,经人社部批准设立国内首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现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我所研究生课程设置精简优化,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导师队伍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为研究生开阔学术眼界提供机会;论文选题具有广泛应用性,毕业生就业优势突出。
热忱欢迎有志从事科技情报事业的莘莘学子报考。
一、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我所接收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院校推荐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接收推免生专业不局限于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欢迎理工类推免生报名。接收推荐免试工作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二、招生名额、专业与学习年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年度拟招收33名学术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竞争情报、科技政策学,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参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学制2.5年,脱产学习。
三、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考生在2025年8月31日(含)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 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需在近3年(即2022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学术论文2篇以上(含2篇),可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加试方式为笔试。
4. 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提供所在培养单位负责研究生培养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需有培养部门公章、培养部门负责人签字及联系方式)。
四、报名与考试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2日),每日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并提供真实材料。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逾期不得补办。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见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网上报名公告)。因不按公告要求错选报考点造成不能网上确认、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初试日期: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
(四)报考我所考生初试时需参加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三使用全国统一命题,业务课二由我所自主命题。考试大纲参见研招网信息公告版块。
(五)初试成绩公布办法:初试成绩将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公布。
(六)复试:我所将在研招网公布复试名单,复试时间及其他具体事宜请及时登录研招网和中信所网站研究生教育栏目查询。
五、调剂
具体调剂工作办法以我所相应通知为准。
六、学费和助学金
根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硕士研究生收取学费8000元/学年。学生公寓均配备独立空调,双人间每学年每人住宿费1500元;单人间每学年1800元。
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补助和特殊困难补助等五项研究生助学金待遇。
七、体检
体检在拟录取后进行,体检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58882329 王老师
邮 箱:qrzh@istic.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100038
申诉电话:010-5888279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4年10月8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研究方向代码 | 研究方向名称 | 拟招收人数 | 接收推免人数 |
图书馆学 | 120501 | 2 | 1 | ||
01 |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出版 | ||||
02 | 知识组织与知识评价 | ||||
03 | 档案与电子文件管理 | ||||
04 | 产业情报知识库构建 | ||||
情报学 | 120502 | 24 | 11 | ||
01 |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 | ||||
02 | 前沿领域分析 | ||||
03 | 专利情报分析及应用 | ||||
04 | 知识图谱与知识工程 | ||||
05 | 富媒体知识融合 | ||||
06 | 科技大数据技术 | ||||
07 | 自然语言处理与人工智能 | ||||
08 | 科技与金融数据挖掘 | ||||
09 | 科学计量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 ||||
10 | 科技管理与评价定量研究 | ||||
11 | 技术前沿分析与应用 | ||||
12 | 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 | ||||
竞争情报 | 1205Z2 | 2 | 1 | ||
01 | 企业竞争情报 | ||||
02 | 产业竞争情报 | ||||
科技政策学 | 1205Z3 | 5 | 3 | ||
01 | 科技战略研究 | ||||
02 | 区域创新政策研究 | ||||
03 | 科技投入研究 | ||||
04 | 科技外交研究 | ||||
05 | 科技人才研究 |
曲靖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请点击链接查看最新招生信息(https://www.qjnu.edu.cn/contents/9252/166064.html)
航天科工十院2025年定向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十院)的前身为○六一基地,是1964年经中央专委批准,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科研生产基地;2015年经中央编办批复,转型升级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
航天科工十院所属单位涉及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冶金等行业,拥有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体、指挥控制、导弹总体、制导控制、发射控制等核心专业,在电源、微特电机、伺服机构、惯性器件、继电器、电连接器、特种方舱等产品的研制生产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和协作配套能力;设有航天科工集团元器件筛选分中心和软件测评站等型号研制生产技术支撑机构。目前,航天科工十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国家创新型企业、4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个贵州省科技领军型企业、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60年来,航天科工十院先后承担多型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并交付部队,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研制生产的地空导弹武器装备,曾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阅兵,并受到嘉奖。同时,航天科工十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配套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在举世瞩目的“神舟”飞天、舱外“行走”、太空之“吻”、“嫦娥”奔月、蟾宫“漫步”等航天任务中,航天科工十院梅岭电源、林泉电机、航天电器、群建精密、航天凯星等5家单位多次突破关键技术,完成了电池、电机、继电器、电连接器、齿轮、切割器套件等产品的研制生产配套任务。
航天科工十院充分发挥航天军工技术优势,做强做优民用产业,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
经过6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通过实施调整改造和专项生产能力建设,航天科工十院科研生产条件不断完善,科研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布局更趋合理,建成了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贵阳、遵义两大园区,发展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型军民融合企业集团,并朝着建设军民融合、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航天技术研究院阔步迈进。
热忱欢迎有志于航天事业的青年报考航天科工十院的定向硕士研究生,这里将是你学习深造和施展才华的乐园。选择航天,选择腾飞的未来;立足航天科工十院,成就精彩的人生!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须知
(一)航天科工十院招收的是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学术型定向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学术型硕士。在学习期间学费由培养单位承担,并发放生活补贴,毕业后到培养单位工作,服务期6年。
(二)报考航天科工十院的考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全日制大学应届本科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往届毕业生需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0周岁;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考生在网报时,须注明研究方向。
(四)考生报名前应核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照有关规定取消报考、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五)考试招生专业目录发布的招生计划最终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六)院属培养单位相关信息及联系方式:
1.第十总体设计部,简称十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联系人:解老师、甘老师,联系电话:0851-88697790(解)、13885120091(甘);
2.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简称航天风华,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0851-88696317,13116499761;
3.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天马,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0851-28692532,19908520028;
4.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电器,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联系人:丁老师,联系电话:0851-88697062,15286019560;
5.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简称梅岭电源,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联系人:汪老师,联系电话:0851-28612317,15085558780;
6.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航天控制,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0851-88696961,17587572278;
7.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电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联系人:吴老师,联系电话:0851-88696503,15761629110;
8.贵州航天南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航天南海,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联系人:何老师,联系电话:0851-28613069,19985521662;
9.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简称航天测试,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联系人:陈老师,0851-88699422,18275280182;
10.贵州航天凯星智能传动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凯星,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联系人:吴老师,联系电话:0851-28681532,13087879569。
单位代码:83286
单位名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
电 话:0851-88696038,18193592127。
E_mail:302yjs@163.com
通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经济开发区红河路7号十院人力资源部
邮政编码:550009
联 系 人:杨老师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拟招生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82501飞行器设计 | 29 | ||
01 体系与武器系统总体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电子技术基础 | |
02 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5理论力学 | |
03 目标探测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信号与系统 | |
04 军事信息系统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信号与系统 | |
05 导航与制导控制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自动控制原理 | |
06 发射技术1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5理论力学 | 培养方向偏导弹发射装置设计 |
07 测试测控技术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电子技术基础 | |
08 发射技术2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自动控制原理 | 培养方向偏随动伺服控制技术、无人发射平台设计技术 |
09 化学电源技术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7物理化学 | 限化学类、材料类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
10 材料、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材料科学与工程 | 限材料类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801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过渡过程、误差分析、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综合与校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李雅普洛夫稳定性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占20%,不考最优化控制及滤波估计)。
《自动控制原理》(1-9章),胡寿松编。
803 信号与系统:
信号;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傅氏变换及其应用—滤波、调制与抽样;拉氏变换与S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及Z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郑君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05 理论力学:
各种力学平衡,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重心,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质点直线振动,碰撞,动力学普遍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点在非惯性坐标系中的运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第二版),李俊峰、张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808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作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不作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857 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及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基础、表面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2-6,8-11,13章),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杨,侯文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821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掌握复合材料概念、种类、结构设计、界面,尤其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材料力学性能、磁性能、电性能等,精通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参考书目:
《复合材料概论》,王国荣,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材料性能学》,王从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材料分析方法》,周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拟招生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82501飞行器设计 | 29 | ||
01 体系与武器系统总体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电子技术基础 | |
02 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5理论力学 | |
03 目标探测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信号与系统 | |
04 军事信息系统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3信号与系统 | |
05 导航与制导控制技术 | 4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自动控制原理 | |
06 发射技术1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5理论力学 | 培养方向偏导弹发射装置设计 |
07 测试测控技术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电子技术基础 | |
08 发射技术2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自动控制原理 | 培养方向偏随动伺服控制技术、无人发射平台设计技术 |
09 化学电源技术 | 2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7物理化学 | 限化学类、材料类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
10 材料、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 1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1材料科学与工程 | 限材料类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
801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过渡过程、误差分析、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综合与校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李雅普洛夫稳定性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占20%,不考最优化控制及滤波估计)。
《自动控制原理》(1-9章),胡寿松编。
803 信号与系统:
信号;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傅氏变换及其应用—滤波、调制与抽样;拉氏变换与S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及Z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上、下册,郑君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05 理论力学:
各种力学平衡,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重心,点的运动,刚体的运动,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质点直线振动,碰撞,动力学普遍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点在非惯性坐标系中的运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理论力学》(第七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第二版),李俊峰、张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808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作要求)。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不作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857 物理化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相平衡、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及极化作用、化学动力学基础、表面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2-6,8-11,13章),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杨,侯文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821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掌握复合材料概念、种类、结构设计、界面,尤其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材料力学性能、磁性能、电性能等,精通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参考书目:
《复合材料概论》,王国荣,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
《材料性能学》,王从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材料分析方法》,周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西北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和专业
(一)招生计划
2025年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招生计划3600人左右(含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团、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伍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等),非全日制招生计划350人左右(具体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数为准)。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阶段学校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考生报考情况及初试成绩进行调整,招生单位接收推免生人数不超过本单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
(二)招生专业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详见《西北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建议考生报考非定向就业(不含专项计划和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领域)均为专业学位且只接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研招网报名报考类别必须选择定向),分别是: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法律(非法学)、应用心理。
三、报考条件
(一)报考基本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时间以我校当年入学报到时间为准,下同)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不接受在校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即大学本科1至3年级学生)报考,一经发现即取消考试、录取、入学、注册、就读、学籍等资格。
(4)已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以上(含)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二)报考以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条件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基本条件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名基本条件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基本条件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西北师范大学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推荐免试研究生(以下称“推免生”)
我校“推免生”接收政策详见《关于做好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在规定截止日期仍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其他符合免初试资格(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人员等)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筹安排报考点开展答复考生咨询、办理报名手续、安排考场、组织考试等工作。报名网络技术服务工作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负责。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务必认真校对姓名、身份证号码、学历学位证书号码等重要信息,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必须准确,且在2025年9月前有效。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4.考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教育部在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网上确认时将认证报告提交报考点确认。
7.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备注1中填写申请享受少数民族政策),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
应届少数民族考生: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报考信息中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且定向就业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往届少数民族考生: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报考信息中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户口在少数民族地区,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
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8.“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下称“少干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9.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10.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1.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2.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3.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网上确认要求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资格审查
(一)报考西北师范大学考生的报考资格在考前由我校审查。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报考点和招生单位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时,即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考生在报考前请根据教育部及西北师范大学相关要求确定是否具有报考资格,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不论进入任何阶段,学校将根据教育部规定取消报考、复试、录取资格或学籍。
(三)考生应当在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四)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六、考试
(一)初试时间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1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 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见准考证。
(二)初试科目设置、考试大纲及命题
1.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
教育学、历史学门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及体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其他学科门类(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2.思想政治理论(101)、管理类综合能力(199)、英语一(201)、俄语(202)、日语(203)、英语二(204)、数学一(301)、数学二(302)、数学三(303)、教育综合(333)、教育学专业基础(311)、心理学专业基础(312)、历史学专业基础(313)、经济类综合能力(396)、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397)、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398)、法律硕士综合(法学)(497)、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498)为全国统考科目或联考科目,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
其他考试科目依据我校自命题管理办法命制试题。考试大纲可在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yjsy.nwnu.edu.cn/)下载。
(三)初试地点:考生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等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名点报名、网上确认并按时参加考试。
(四)考生初试成绩可通过教育部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系统(https://yz.chsi.com.cn/apply/cjcx/)查询。我校不邮寄初试成绩单,如有需要成绩单者,考生在规定时间内从研招网下载打印。过期不再提供任何成绩证明。
七、复试和体检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一)所有一志愿上线考生及调剂生均应参加复试。推免生不再参加复试。
复试采取差额形式,我校根据当年一志愿上线情况提前公布,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合格生源比例不足的,按实际合格生源数组织复试。
(二)我校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甘肃省属于二区)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我校硕士研究生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同一专业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执行统一的复试分数线)。
1.“少干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按照各省市招生计划在该省市上线人数内按照1:1比例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合格后予以录取。同一个省市内上线考生数不超过该省计划数的,该省市上线考生全部参加复试;同一个省市内上线考生数多于该省计划数的,通过计算上线考生总分与所报考专业国家B类线总分的相对偏差,以考生所在省内所有考生的相对偏差排序,从高到低确定复试名单。相对偏差=(上线考生总分-报考专业国家B类线总分)/报考专业国家B类线总分。
2.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政治、英语不低于30分,专业课不低于45分,总分达到报考专业国家B线。
3.“士兵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政治、英语不低于30分,专业课不低于45分,总分跟报考专业国家B线总分的相对偏差,按照1:1确定复试名单。相对偏差=(上线考生总分-报考专业国家B线总分)/报考专业国家B线总分。
(三)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使用办法等由我校自定,详见《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复试科目名称及考试大纲请查阅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南》,其他事宜在复试前通知考生。
(四)我校将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考生,将要求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考生应自觉遵守招生单位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招生单位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五)各学院招生专业采取差额复试的方式,原则上要求参加复试的人数与拟招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20%(不包括“士兵计划” “少干计划”),具体要求详见当年复试管理办法。
(六)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加试两门课程(笔试);跨专业考生由学院认定后加试一门课程(笔试)。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学院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或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
(七)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含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除教育部统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外,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另设标准。
(八)体检标准:考生体检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
八、调剂
(一)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时,学校组织开展调剂工作。所有调剂考生(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与普通计划之间调剂的考生等)均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进行,严禁通过其他渠道接收调剂考生。
调剂考生初试成绩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原则上,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
(二)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制定调剂考生进入复试的遴选规则,并提前通过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yjsy.nwnu.edu.cn/)或“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公布。
(三)学校不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单位、毕业院校、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
(四)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且初试成绩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录取,其初试成绩须达到调入地区相关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若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其初试成绩须符合相关招生单位确定的接受“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对于“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和普通计划之间的调剂,招生单位须严格按照调剂程序和要求组织,不得直接改变考生志愿、调整计划类型进行复试录取。
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的不得调剂入该计划录取。
九、录取
(一)经复试和思想政治审核后,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经教育部录取检查合格的考生发放《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考生的考试诚信状况是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录取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建议全日制考生报考非定向就业(不含专项计划和享受少数民族政策考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接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研招网报名报考类别选择定向)。研究生毕业时,按照国家和我校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我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
(三)考生的录取类别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在校期间不允许解除协议),按照三方协议书规定就业且不转档案、户口等;非定向就业(不签协议书)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全部档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学一周内)转入我校。
(四)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十、学制、学费、住宿
(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基地班推免生学制为2年、本硕一体推免生专项计划专业学位学制为2年,其余专业学位学制为3年。
(二)学费
1.全日制普通学费8000元/年(艺术硕士12000元/年)。
2.非全日制学费
(1)工商管理硕士:32000元/年。
(2)公共管理硕士:20000元/年。
(3)旅游管理硕士:18000元/年。
(4)法律硕士:15000元/年。
(5)教育管理硕士:20000元/年。
(6)应用心理硕士:20000元/年。
(三)住宿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须在学生公寓统一住宿。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
十一、奖助学金
为激发研究生教育活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持续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完善研究生培养的激励机制,健全研究生奖助体系,努力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以学校公布的正式文件为准):
(一)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年。
(二)实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研成果显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研究生。每人每年奖励20000元。
(三)设立研究生学业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
(四)学校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设置专项奖学金。
(五)学校设立研究生 “三助一辅”岗位,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六)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不断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学校设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海外交流资助计划等资助项目。
十二、违规处理
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相关单位将把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三、其他事项
(一)以上信息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以调整后的相关规定为准。
(二)学生档案调入单位为录取所在学院、时间为录取当年开学前,其他时间一律不接收任何形式的档案转接。
(三)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必须保证在2025年9月前有效,请考生务必如实详细填写,因通讯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后果由考生自负。
(四)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主页(http://yjsy.nwnu.edu.cn),我们会及时将有关招生信息在网站上予以公布。
(五)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参考书,不提供自命题科目真题。
(六)非全日制研究生授课方式及时间等事宜咨询相关招生学院。
招生单位名称:西北师范大学 招生单位代码:10736
招生负责部门:研究生院招生部(行政2号楼218室)
招生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政邮编:730070
联系人:秦老师 王老师 联系电话:0931—797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