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章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负责艺术研究、艺术教育,承担艺术创作、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智库相关工作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拥有众多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美术与书法、设计等学科专业和专业学位类别。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人事部批准的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同时也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根据《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的有关要求,中国艺术研究院制定本年度招生章程,欢迎有志从事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广大学子报考。2024年预计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00名,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89,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名(具体招生人数及分专业招生计划根据生源情况及教育部最终下达的当年招生计划确定)。

一、培养目标

中国艺术研究院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时限由招生单位规定,下同)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收费标准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要求,现阶段我院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每生8000元/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每生10000元/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按专业领域不同,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每生25000元/年,美术与书法、设计每生45000元/年。

被我院录取硕士研究生的助学金、奖学金等待遇,按教育部及我院相关规定执行。

四、报名方式、日期、地点及考生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考费并在网上确认阶段核对确认本人报名信息

(一)网上报名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准考和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1.网上报名时间

2023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2.网上预报名时间

2023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3.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4.报考点选择

报考中国艺术研究院(招生单位代码:84201)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本人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招生单位(招生单位代码:84201)不等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报考点(报考点代码:1181),请报名时注意区分。

凡拟选择1181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的考生,请网上报名前,认真阅读我院官网后续发布1181报考点公告。因不按公告要求错选报考点造成不能网上确认、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报名注意事项

1)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三项内容不能更改。如需修改此关键信息,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内,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重新进行报名并支付报考费。

2)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3)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并提交认证材料核验

6)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8考生必须在网报系统关闭前完成网上缴纳报名费。依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部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标准的函》(京发改〔2012〕1358号)规定,对在京报考硕士生的考生,收取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费138元/人。未在规定的网报截止时间前进行网上支付报考费的,报名信息无效。网上确认期间不再受理补交报考费。考生未按规定时间确认网报信息,已支付的报考费不予退还。已报名并网上确认的考生未能参加考试,已支付的报考费不予退还。

9)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原则上我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考生报名可自主选择报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报考学习形式一经确认,不得修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区别可查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进行了解。

10)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二)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具体时间及流程另行通知,近期请密切关注我院官网发布的公告。

五、报考资格审查

我院将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予准考。网上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应在我院规定时间内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否则不予准考。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六、初试与复试

(一)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避免信息泄露丢失造成损失。

(二)初试

1.初试科目:

详见附件招生目录及考试科目》。

2.初试时间及地点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312月23日至24,具体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复试

1.初试成绩公布后,我院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本单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复试考生名单复试方式、内容及具体办法将于复试前在我院官网公布。

2.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文化艺术通识”(本科阶段应该掌握的中外文化艺术有关知识)和“阅读与写作”两门本科基础课笔试。

(四)调剂

我院按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调剂工作办法,接收考生调剂的时间、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调剂复试办法、联系咨询电话等信息,将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和我院官网公布。

七、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我院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我院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对考生进行体检。对于不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体检要求的考生,我院不予录取。

八、录取

1.录取工作贯彻“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3.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我院请假。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4.考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完成相应课程且成绩合格的,我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非全日制硕士生入学后课程学习采取集中时间段授课。

5.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录取后档案不转入我院)和非定向就业(录取后档案转入我院)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被我院录取的非定向硕士生,人事档案转入我院,请考生在填写报考类别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填报,如因无法调取人事档案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负。

6.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九、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四年(非全日制原则上不安排住宿)。

十、违规处理

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他

上述规定,如与教育部发布的招生公告不符,以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为准。如有其他未详事宜,请与我院招生办公室联系。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电话:010-64988181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网址:http://www.gscaa.cn

(特别提示:我院招生章程仅在以上两个网站发布,并从未以任何形式举办过考研辅导班,请考生勿轻信其他网站发布的招生信息,谨防上当。)


南宁师范大学202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宁师范大学地处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有五合、武鸣、明秀、长岗、建政五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500亩。学校创办于1953年,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成为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化学、数学5个学科先后被遴选为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培养了22万多名各类师资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未覆盖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学科专业涵盖了10大门类。学校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院士工作站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还有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被教育部先后遴选成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虚拟现实应用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师范高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训基地 、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拥有113余个自治区级各类教学科研平台。此外,学校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9个,自治区级示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34个。近三届(2014/2018/2022)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项,获奖数排名全区本科高校第一。近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以上教师7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4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44人、硕士生导师971余人。现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04人次,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14个。学校拥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能力突出、富有仁爱之心、博学求精的师资队伍。

      2024年,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广西属二区。我校仅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我校招生目录中公布的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是根据2023年招生计划拟定的,因招生计划也尚未下达,各学科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后期可能存在变动情况。录取时我校将根据正式下达招生计划和当年第一志愿生源情况等适当增减各专业招生计划,优先录取报考我校第一志愿考生。针对当年第一志愿和调剂生源均不充足的学科专业,将动态核减该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并用于生源充足且生源质量较好的学科专业。
      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将根据当年退役大学生士兵第一志愿上线情况和调剂生源情况决定当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生学科专业。
      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实施硕导评聘分离制度,根据当年硕导研究生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情况等决定当年硕导招生资格,2024年获聘招生资格的硕导以最终正式文件为准。
      一、报考条件
      考生报考前需认真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中报考条件,我校不接受不符合条件考生报考,否则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时限由招生单位规定,下同)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我校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
      3.报名参加我校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一)条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1.报考2024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考生应在规定时间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和网站的提示认真填写报名信息,在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
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前妥善处理好,网上确认期间必须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4.符合“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政策规定,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考生报名时未按规定完成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的少数民族照顾政策(高校应届本科毕业少数民族考生,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报名时必须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选择“定向就业”,定向就业单位需选择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非应届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符合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且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报名时必须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选择“定向就业”,并按要求填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定向就业单位)。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6.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及初试加分的,网上报名时要按规定申报并如实填报,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报考点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2.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网上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4.在2024年录取新生入学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自学考试机构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确认手续。
      5.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网上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三)报名注意事项
      考生须确认本人已达到学校规定的报考条件,认真、如实填写网报信息,杜绝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的行为。网上确认时,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三、初试及复试
      (一)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个人网报用户名、密码及《准考证》、居民身份证等证件,避免泄露或丢失造成损失。
      (二)初试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本人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初试日期和时间
      初试日期:2023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
      考试时间: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3.初试科目
      12月23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 业务课二
      各学科专业考试科目详见《南宁师范大学202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附件1)。我校各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4.考试大纲
      我校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管理类综合能力、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法律硕士综合(法学)、经济类综合能力、教育综合。
      全国统考和联考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联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我校初试科目中的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详见《南宁师范大学202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含参考书目)》(附件2)。
      5.考生初试成绩将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站公布,供考生自行查询。
      (三)复试
      1.我校参照教育部划定分数线,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自主确定复试名单。全部复试工作(含调剂)预计在2024年4月底前完成,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考生复试时须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准考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凡参加我校复试的考生,其学历(学籍)信息必须可在国家权威机构网站查询或能提供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学籍)认证证明。对不符合规定者,取消复试资格。
      3.学校按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具体差额比例和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我校在复试前确定并公布。
      4.同等学力考生除复试外,还必须加试至少2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
      5.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学校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6.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7.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考生网报时应如实填写民族身份,网上确认后不得更改。
      8.跨专业报考的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由我校各培养单位决定是否加试。
      9.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符合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加分政策。所有享受加分项目的考生必须可在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加分库中查询,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由我校进行认真核实。
      四、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我校指定的医院参加体检,具体安排由我校确定并公布。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规定执行。
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录取
      (一)我校招生录取过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有关2024年录取工作系列文件精神和要求以及自治区教育厅、招生考试院的补充规定,根据我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复试、录取工作规定,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依法保护考生的合法权益。
      (二)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四)正式录取通知书需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下达正式录取名单后由学校统一发放。
      六、学制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我校所有招生专业的学制均为3年。
      七、收费标准
      (一)所有硕士研究生均需要缴纳学费。
      (二)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收费标准为8000元/生·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收费标准为13000元/生·年,公共管理、翻译硕士和音乐硕士收费标准为14950元/生·年。若有变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核发的收费许可证为准。
      (三)其他收费项目(如住宿费)按物价局审定的标准收费。
      八、其他
      (一)奖助学金(另文发布)。
      (二)学校有权对考生的考试资格、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审查或复查,特别是学历(学籍)信息。不符合标准(规定)者,一律取消考试、录取、入学资格以及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三)考生报读研究生应处理好与所在单位的各种关系,若因考生处理不当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四)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在进行网上报名前均须仔细阅读《南宁师范大学202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有关考试科目等具体要求及说明,凡因未阅读或阅读不仔细而导致的差错,我校概不负责。
      (五)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或以上)硕士学位。
      (六)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考生要诚实守信,具有强烈意愿到我校就读,在满足我校相关招生考试条件情况下,同意参加初试、复试、录取的考生才填报我校。
      九、联系方式
      (一)网址: http://yjsxy.nnnu.edu.cn/(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页)。
      (二)地址: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邮编:530001)。
      (三)联系电话:0771-3905906 。
      (四)电子信箱:84490007@qq.com
      十、如本简章与教育部有关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规定相冲突或未涉及的,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附件: 1.南宁师范大学202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南宁师范大学202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含参考书目)
      (专业目录和考试大纲详见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页http://yjsxy.nnnu.edu.cn/



                                                                                                                                                                                                                 南宁师范大学
                                                                                                                                                                                                                2023年9月21日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招收军人硕士研究生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简称“地方硕士研究生”),有推荐免试和全国统考两种报考方式。

一、推荐免试

(一)地方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全日制地方硕士研究生(无军籍)

1.招生学科我校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地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6个优势特色学科和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等2个专业学位类别(已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标注“可招收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

2.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志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取得所在学校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3)身体健康,心脏、肝功能正常,无传染病。

3.招生计划我校2024年招收地方硕士研究生预计110人,最终以教育部和军委机关下达为准,接收推免生不超过总计划数的50%。

4.主要安排

1)即日起考生根据我校预报名通知进行预报名(大学微信公众号或直接联系院所)

2)考生自行到三甲以上医院体格检查,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我校辅助检查项目(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尿毒品检测、肺结核、心理检测及其他需要检测的传染性疾病和隐匿性疾病)执行。新生入学后据票核销体检费用。

3)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面试),可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复试前提交以下材料电子PDF版(整合为一个文档,纸质版待录取后邮寄)至报考院所:

加盖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本人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成绩综合排名证明1份。

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学籍认证报告1份(学信网下载打印)。

③有学术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等)和获奖证书(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奖学金等)者,提供扫描件1份。

4考生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在推免生志愿中填报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预计2023年9月28日开通)。

5我校将在“推免服务系统”中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需在收到通知后12小时内在“推免服务系统”中给予答复。

6)报考我校地方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须通过政治审查,填写《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考生政治考核登记表》,随报考材料纸质版一并邮寄我校(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3hAzMWEviKlCpV1BzJmB1w?pwd=ubjk 提取码:ubjk)。

(二)地方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入伍攻读硕士研究生(有军籍)

1.招生学科我校理学、工学学科和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等专业学位类别(已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标注“可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

2.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志愿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取得所在学校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3)“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理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专业限理学或工学类,且与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相同或相近。(4)通过本科就读高校所在省级征兵办公室组织的体格检查和政治考核。

3.招生计划我校2024年招收地方入伍硕士研究生50人(女生不超过10%)。

4.主要安排

1)参加我校组织的复试(面试),可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复试前提交以下材料电子PDF版(整合为一个文档,纸质版待录取后邮寄)至报考院所:

加盖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本人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成绩综合排名证明1份。

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学籍认证报告1份(学信网下载打印)。

③有学术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等)和获奖证书(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奖学金等)者,提供扫描件1份。

2考生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在推免生志愿中填报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预计2023年9月28日开通)。

3我校将在“推免服务系统”中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需在收到通知后12小时内在“推免服务系统”中给予答复。

4)报考我校军人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通过政治审查,填写《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考生政治考核登记表》,随报考材料纸质版一并邮寄我校。

5.特别说明

1)拟录取研究生通过我校入伍训练、复审复查合格后,由征兵办公室组织办理入伍手续,发放入伍通知书。尔后由我校按照直接选拔招录有关规定授予军衔、确定待遇级别。

2)具有推免资格但未通过体格检查和政治考核的拟申请入伍考生,经复试合格后可录取为我校2024年地方硕士研究生。

(三)军队院校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有军籍)

按照我校有关通知要求执行具体选拔条件招生计划时间安排等另行明确

二、全国统考

(一)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志愿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军队和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1.军队在职军官任职岗位、工作年限、军衔等级、报考学科等符合军队规定,按照军官晋升任用批准权限审批,逐级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备案。

2.军队院校应届本科生。身份类型、报考学科符合军队规定,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军事学门类中只能报考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下战场环境、信息通信、军事情报、军事密码以及军事智能一级学科。

3.地方考生(报考地方硕士研究生)。符合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3年军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450人,其中全日制365人、非全日制85人;地方硕士研究生110人。2024年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和军委机关最终下达为准(教育部研招网硕士专业目录中的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学科(专业类别)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2024年招生计划及各专业报考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三)考生报考

1.网上报名1)考生(含军队院校推免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互联网),按照教育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进行报名,符合保密要求前提下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及学习情况,提供真实材料,并牢记网上报名编号。(2)考生应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等国家和军队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3)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等,造成不能网上(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本人承担。(4)军队在职军官可选择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形式,毕业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2.信息确认网上报名信息确认方式(网上确认或现场确认)以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报考点公告为准,报考费缴纳方式按照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执行。

(四)其他要求

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通过政治审查和身体检查,身体检查标准按照《军队选拔军官和文职人员体检标准》(军人考生)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地方考生)执行。政治审查、体格检查、材料寄送等事宜待复试前另行明确。

三、其他事项

(一)学制和学习年限

我校全日制军人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3年)、非全日制军人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5年(最长学习年限4年);地方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最长学习年限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入学后两个学期内在校完成课程学习(每个学期的具体时长根据实际课程安排另行确定)。

(二)地方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费用与待遇

1.研究生学费。入学后需缴纳学费,一般由研究生本人支付,也可委托培养单位或导师支付。学费标准按教育部与河南省相关规定执行,每生每年7500元

2.入学待遇。被我校录取的地方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享受以下待遇:

1)我校招收的地方硕士研究生享有与军人硕士研究生同样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科研装备和人文关怀等待遇。

2)对高水平院校(学科)毕业的应届本科生考取我校硕士研究生且经审核优秀的,我校将其缴纳学费作为新生奖学金全额发放本人。

3)我校地方硕士研究生免交住宿费。

4)国家奖学金。获得国家奖学金的硕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5)学业奖学金。设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三档,奖励标准为一等1.2万元、二等0.8万元、三等0.6万元。

6)助研、助管津贴。导师可根据地方硕士研究生实际参研工作量在限额标准(每生每月2500元)内发放助研津贴;我校设立一定数量的助管岗位,研究生入学后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岗位实际申请,标准为每生每月400-600元

7)研究生助学金。标准为每生每月600元,每年按10个月逐月发放,仅限无工资来源且档案转入我校的研究生。

(三)特别提醒

1.考生报考前应认真阅读教育部关于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通知公告,了解报考流程、知晓自身责任。

2.我校初试不破格。

3.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教育部研招网(https://yz.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368312.dhtml)上公布,未委托任何考研辅导机构公布,不提供往年考研试题,不出售任何参考资料。

4.我校招收的地方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参军入伍,入学后按照准军事化管理,须严格落实请销假、一日生活(按时起床、集合点名等)、留营住宿等制度。

 

招生咨询

材料邮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62号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450001 邮箱:xdyzb@qq.com

联系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校研招办      杨老师     0371-81622614  

基础部        胡老师     0371-81622013  

一院          赵老师     0371-81622117

二院          周老师     0371-81622220

三院          桑老师     0371-81638107

四院          陈老师     0371-81622439

五院          麻老师     0371-81622516

研究所        郭老师     0371-81632614

指挥系        王老师     0371-81622715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备注

2023年全日制军人招生计划

050100中国语言文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82中国语言文学基础882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


只招收军人。该学科正在调整转到国防科技大学,我校暂代为招生。


_ 01对外汉语教学





070100数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高等代数④802数学分析

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②近世代数③复变函数 三选一

只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

3

_ 01应用概率统计与计算数学




_ 02计算代数与数论




_ 03应用数学




070500地理学


地理信息的表达与应用

可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

4

_ 01自然地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28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_ 02人文地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28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_ 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29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只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

4

_ 0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 02电路与系统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 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9数字电路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可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

33

_ 01无线通信与网络




_ 02信号分析与处理




_ 03无线电监测与处理




_ 04宽带信息网络




_ 05人工智能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




_ 06目标信息获取与处理




_07水下信息技术




_08网电信息工程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7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导航定位技术

只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

4

_ 01导航、制导与控制




_ 02自主导航




_ 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_ 04时间频率及军事应用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可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

8

_ 01计算机体系结构




_ 02软件理论与技术




_ 03信息物理系统




_ 04系统芯片工程与技术




_ 05量子计算理论与算法




_ 06大数据分析




081600测绘科学与技术


①控制测量学和工程测量学②摄影定位理论与方法(50%)数字摄影测量(50%③地理信息的表达与应用  三选一

可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

29(包含专项计划10人)

_ 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_ 02摄影测量与遥感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5摄影测量与遥感



_ 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7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_ 04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7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_ 05战场动态监测与地理空间情报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5摄影测量与遥感



_ 06 航空航天海洋测绘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_ 07虚拟地理环境与战场环境可视化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8作战环境仿真与作战环境分析




083500软件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可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

4

_ 01安全软件理论与技术




_ 02软件分析方法与技术




_ 03软件应用技术与工程




_ 0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_ 05目标数据领域软件工程




_ 06 语言信息处理与智能软件




_ 07 安全软件工程




083900网络空间安全



可招收军人(含地方生入伍)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

93(包含专项计划30人)

_ 01网络空间安全理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 02网络主动防御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 03网络对抗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 04信息系统安全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 05信息内容安全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 06网络密码理论与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1近世代数

密码学、密码学基础二选一


110400军兵种作战学



只招收军队在职军官,任职岗位、工作年限、军衔等级等须符合军队规定。


_ 01兵种战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1军事学基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 02网络安全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1军事学基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 03电磁信息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1军事学基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110500军队指挥学

见各二级学科

见各二级学科


32

_110501军兵种作战指挥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1军事学基础825作战指挥学

信息作战学

只招收军队在职军官,任职岗位、工作年限、军衔等级等须符合军队规定。


_01信息作战指挥理论与应用





_110502战场环境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8作战环境仿真与作战环境分析

作战环境仿真

只招收军人


_01空间认知与环境智能感知





_02作战环境建模与仿真





_03作战环境数据工程





_04作战环境分析





_110504信息通信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只招收军人


_ 01无线电监测与定位





_ 02通信网络与信号处理





_110505军事情报



只招收军人


_ 01情报理论和分析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1军事学基础810军事情报专业基础课

情报理论(50%)和情报分析(50%



_ 02信息系统分析与智能处理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 03目标情报分析与预警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110506军事密码



只招收军人


_ 01密码编码理论与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近世代数

密码学



_ 02量子密码与量子信息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近世代数

密码学



_ 03密码分析理论与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近世代数

密码学基础



110800军事装备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51军事学基础822计算机网络

军事装备学基础

只招收军队在职军官,任职岗位、工作年限、军衔等级等须符合军队规定。

3

_ 01军事装备论证





_ 02军事装备保障





_ 03军事装备管理





_ 04军事装备运用





111100军事智能



只招收军人


_01认知域安全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02智能网络安全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03无人智能系统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04全域环境智能感知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18作战环境仿真与作战环境分析

数字图像处理



_05网络安全智能化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06网络空间智能防御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07信号智能分析与处理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 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08信息处理智能化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115300军兵种作战指挥(专业学位)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军事指挥

全日制、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只招收军队在职军官,任职岗位、工作年限、军衔等级等须符合军队规定。


_ 01信息作战指挥




115400作战指挥保障(专业学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只招收军队在职军官,任职岗位、工作年限、军衔等级等须符合军队规定。


_01预警探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


_02信息处理保障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



_03信息通信保障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



_04密码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



_05作战数据保障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_06战场环境保障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作战环境仿真



_07作战目标保障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军事目标判读



115700军事训练与管理(专业学位)



全日制、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只招收军队在职军官,任职岗位、工作年限、军衔等级等须符合军队规定。


_ 01兵种训练组织实施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军事训练基础理论


_ 02战时部队管理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军事管理学



_ 03军事保密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51军事基础942专业基础

保密管理概论



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全日制专业硕士,可招收军队在职军官、地方入伍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只招收军队在职军官。

60

_ 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02通信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 03计算机技术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 04软件工程(大数据工程、安全软件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50%)计算机网络(50%


_ 05控制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7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导航定位技术


_06人工智能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数字信号处理


_ 07网络与系统安全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20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085700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


控制测量学和工程测量学、摄影定位理论与方法(50%)数字摄影测量(50%)、地理信息的表达与应用  三选一

全日制专业硕士,可招收军队在职军官、地方入伍和无军籍地方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只招军队在职军官。

10

_ 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1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_ 02摄影测量与遥感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15摄影测量与遥感



_ 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17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_04海洋测绘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1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_ 05虚拟地理环境与机器地图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17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_ 06地缘环境与区域分析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28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说明:1.我校2023年军人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450人,其中全日制365人、非全日制85人;地方硕士研究生110人。2024年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和军委机关最终下达为准。

       2.复试科目考试范围及参考书目另行通知。

 


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范围及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考试范围

参考书目

601高等代数

1)多项式15%2)行列式10%3)矩阵与线性方程组25%4)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30%5)二次型10%6)欧几里得空间10%

《高等代数》(第五版),北京大学数学系前代数小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651军事学基础(军队指挥学—军事情报—情报理论和分析方向)

包括国际关系史和汉语(含写作)两部分。

1.《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册)》(方连庆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安全与周边外交》(祁怀高等,中华书局,2014);

3.《古代汉语(修订本)》(上下册,郭锡良主编,商务印书馆);

4.《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邵敬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651军事学基础(其他方向)

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从事作战指挥、战备训练、管理建设、勤务保障、政治工作等专业领域所需的共同性、基础性军事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本理论方法和业务技能,结合备战打仗和部队建设管理,分析和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军事类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军事基础>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南》,军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3年8月。

682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1普通语言学基本理论语言的功能和性质;语音和音系;语法;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2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汉字的构造与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常用词古今词义异同;词义的发展与演变;古代汉语词类及其应用;古代汉语常用句式;文选释读。

1.《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4版。

2.《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6月第4版。

751军事基础

“651军事学基础(其他方向)”考试科目

“651军事学基础(其他方向)”考试科目

801近世代数

1)群论基础;2)群作用;3)环论基础;4)整环的整除性;5)域扩张;6)模论基础。

1.《近世代数及其应用》,徐洪、陈卫红、段明、张军琪,科学出版社;

2.《代数学引论》,聂灵沼、丁石孙,高等教育出版社。

802数学分析

1)极限理论15%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25%3)级数理论15%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25%5)广义积分和含参变量积分20%

1.《数学分析》(第四版),欧阳光中、朱学炎、金福临、陈传璋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数学分析》(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数学科学学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

1)电路分析基础20%2)连续时间系统时域分析10%3)连续时间系统频域分析20%4)连续时间系统复频域分析15%5)离散时间系统分析20%6)信号流图及状态变量分析15%

1.《电路分析基础(第四版)》,李翰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电路分析基础》,常青美等,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

3.《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四版)》,吴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

1)计算机系统概论 5% 2)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10%3)存储器与存储系统 12%4)指令系统与中央控制器 15%5)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 8%6)操作系统概述5%7)进程管理15%8)处理器管理5%9)存储管理15%10)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10%

1.《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四版)》,王爱英,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3.《操作系统概念》,郑扣根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4.《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小丹、汤子瀛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Linux原理与结构》,郭玉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807卫星导航定位原理

导航时空基准、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发展、卫星导航信号、伪距定位原理与方法、差分定位技术、载波相位定位原理与方法、定位误差源及其分析、GNSS控制测量与数据处理、卫星导航应用。

1.《卫星定位理论与方法》郝金明、吕志伟著,解放军出版社,2015.12

2.《卫星导航定位原理》黄丁发张勤张小红周乐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01

810军事情报专业基础课

主要考察军事学理论、中外军事情报学理论和情报分析技能与方法。

1.《军事科学概论》郑文翰、糜振玉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2.《军事情报学》张晓军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3.《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张晓军等,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4.《俄罗斯对外情报分析力量发展研究》彭亚平,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

5.《情报分析:理论、方法与案例》,李景龙,时事出版社,2017年。

814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误差理论与最小二乘原理;协方差传播定律与应用;参数平差(间接平差)与条件平差概念、公式推导、计算方法与精度估计;具有参数的条件平差和附有约束条件的参数平差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序贯平差和参数加权平差的概念;偶然误差特性检验方法;平差结果的统计性质;概括平差模型及解的原理;误差椭圆。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第二版)》,隋立芬、宋力杰、柴洪洲、刘长建编著,测绘出版社,2016

815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概述;航空摄影基础知识;单张航摄像片解析;立体像对及其解析基础;摄影测量基本作业理论;摄影测量测图方法与仪器。遥感概述;电磁波与地物电磁波特性;遥感平台与传感器成像原理;遥感图像几何与物理特性;遥感图像校正;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遥感技术应用。

1.《摄影测量学》张保明等,测绘出版社,2008

2.《遥感技术基础(第二版)》芮杰等,科学出版社,2017

817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地图特征和定义等;地图学演进与发展;地图投影基本理论及应用;地图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及表示方法;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地图制图综合;数字制图原理与方法。GIS概念及功能;空间数据结构与数据模型;地理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及其查询、分析与表达等。

1.《地图学》,江南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第二版)》,华一新等,科学出版社,2019.12。

818作战环境仿真与作战环境分析

作战环境空间认知原理;真实感图形生成的理论与方法;地形三维建模方法;现代作战模拟;作战环境数据工程概念;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原理;地形图知识、图上作业;海图、航空图识别与应用;遥感图像判读;军事标图基础。

1.《战场环境仿真》,游雄等,解放军出版社,2012

2.《空间数据可视化》,游雄等,信息工程大学,2008

3.《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张锦明等译,科学出版社,2014

4.《战场环境工程理论和技术》,高俊等,解放军出版社,2016

5.《战场环境分析》,张文诗等,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819数字电路

1)逻辑代数基础8%2)门电路12%3)组合逻辑电路25%4)触发器10%5)时序逻辑电路25%6)大规模集成电路10%7)数-模和模-数转换10%

《数字电路技术基础(第六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阎石,王红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月。

820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的概念、算法描述、评价标准 8%2)线性表 5%3)栈和队列 5%4)串 5%5)数组和广义表 15%6)树和二叉树 15%7)图 17%8)查找 13%9) 内部排序 17%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22计算机网络

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栈基础知识10%2)物理层10%3)数据链路层与介质访问控制子层15%4)网络层15%5)传输层10%6)应用层5%7)网络安全25%8)综合应用10%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825作战指挥学

1)作战指挥及其历史发展12%2)作战指挥规律与基本思想10%3)作战指挥原则、方式与艺术20%4)作战指挥机构与手段18%5)作战指挥过程与对抗22%6)作战指挥效能评估10%7)作战指挥训练8%

《作战指挥学》,吴朝全主编,解放军出版社,2011.04。

828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性质、学科性质、学科体系;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空间学派的基本观点;地域分异规律、区位理论、行为地理理论、区域理论、地缘理论;地理科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地理科学研究方法;资源开发与利用、自然灾害预报与防治、环境保护与建设、区域发展与规划、国土整治与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类型及功能,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空间分析,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空间信息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1.《地理科学导论(第三版)》,潘玉君等,科学出版社,2021;

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刘瑜等,科学出版社,2017

829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特征、定义及功能;地图投影基本理论及常用投影原理与应用;地图数据源及其处理;地图符号化及表示方法;地图制图综合;专题地图与地图集;数字地图及其制作;地图学概念体系及发展。GIS概念、功能及应用;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空间数据查询、空间分析与应用、空间数据可视化、WebGIS技术;GIS软件工程方法。

1.《地图学》,王家耀,何宗宜等,测绘出版社,2016年;

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刘瑜等,科学出版社,2017

882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综合

1现代汉语基本理论汉语和汉字;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规范化;现代汉语方言划分。2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现代汉语语音;汉字的性质、特点、结构;现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1.《现代汉语(增订本)》,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增订本。

2.《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5版。

942专业基础(军兵种作战指挥信息作战指挥方向)

1)作战指挥概念、特点和原则20%;2)网络空间作战概念、行动、方法30%;3)网络空间战例分析50%。

1.《军队指挥与案例》,全军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统编教材,李春立、陈贻来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年;

2.《全球主要国家网络作战力量建设研究》,祝世雄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年。

942专业基础(作战指挥保障预警探测、信息处理保障、信息通信保障方向)

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考试科目

803信号与系统80%电路分析20%”考试科目

942专业基础(作战指挥保障密码、作战数据保障、作战目标保障方向)

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考试科目

806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考试科目

942专业基础(作战指挥保障战场环境保障方向)

818作战环境仿真与作战环境分析”考试科目

818作战环境仿真与作战环境分析”考试科目

942专业基础(军事训练与管理—兵种训练组织实施方向)

1)军事训练的基本认知30%;2)军事训练内容、方法及训练管理、保障50%;3)军事训练法规10%;4)军事训练改革10%。

《军事训练学原理》,陈大利、傅宝胜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16.02。

942专业基础(军事训练与管理—战时部队管理方向)

1)部队战时管理的概念、特点、趋势、原则和基本制度20%2)部队战时管理的基本任务、内容、方法20%;3)典型阶段部队战时管理工作30%4)部队战时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发展30%。

1.《信息化条件下部队战时管理研究》,周振铎、张金存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03;

2.军队战时管理最新的法规制度。

942专业基础(军事训练与管理—军事保密方向)

1)信息安全保密基础20%2)物理安全保密20%3)网络安全保密40%4)通信安全保密10%5)保密检查10%

《保密技术概论》,杜虹主编,金城出版社,2013.05。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是省委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省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省委省政府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校(院)现有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湖南省首批7个省级重点智库之一,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中国核心综合性智库榜单。内设省共青团学校、省妇女干部学校、省民族干部学校,有1个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省级科研基地,挂靠管理湖南省政治学会、湖南行政管理学会、湖南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7个省级学会。

一、招生计划

2024年面向全国拟招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硕士研究生108名左右(最终招生数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专业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MPA)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具体招生专业、名额、考试科目、参考书目等详见《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4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以下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除必须符合第“报考条件”中的1、2、3、4各项要求外,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除必须符合第“报考条件”中的1、2、3、4各项要求外,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

3)报名参加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除必须符合第“报考条件”123各项要求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报考我校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4)报名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第“报考条件”中的1、2、3、4各项要求。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1.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3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4)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网址 :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复试开始之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否则不予复试。

7)符合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符合规定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提供真实材料。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等原因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网上确认要求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5)我校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参加考试。

3.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4.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四、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1.初试时间:

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初试科目:

12月23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3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4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4日下午  业务课二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全国统考初试的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定。其它科目由我校自行组织命题。

4.复试科目为专业课(笔试)、外语听力与口语、专业综合面试。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公共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公共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5.复试具体事项及要求将在我校网站上适时公布

五、调剂和录取

我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并公布调剂、录取工作办法,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将在我校网站公示,未经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六、体检

1.时间: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具体时间由我校另行通知。

2.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要求,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等文件规定执行。

七、学习方式与学制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两种基本学制均为三年。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及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校统一安排住宿。公共管理硕士MPA)的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课程学习等一般安排在双休日进行,学习期间档案、工资、户口及医保关系等不转入我校,学校不统一安排住宿。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毕业后都将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两者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八、学费和奖助学金

我校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和湖南省相关文件的规定收取学费。我校通过设立学业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岗位等制度对研究生给予奖助。

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8000元/年,全日制法律硕士学费10000元/年,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学费10000元/年,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学费14000元/年。

2.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资助对象为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九、毕业与就业

学生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可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定向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学校可按政策予以推荐。

十、其他

1.我校的招生信息一律在网上发布,考生在报名、考试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我校网站研究生部网页上的最新信息。如遇国家政策调整,则以调整后的相关规定为准;其他未尽事宜按照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未与任何其他社会机构合作开展考研辅导,也不接受要求提供辅导教师的咨询。

3.联系方式: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白云路386号

邮编:410006  学校代码:89643

网址:www.hnswdx.gov.cn

电话:(0731)82780216

联系人:杨老师 薛老师

邮箱:1512473521@qq.com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2023年9月20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4年接收高校推免生章程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是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现直属于科学技术部,属国家级公益类科研院所。我所自1978年首批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近40余年的历史,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1月被批准为国内首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现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研究生。2002年10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国内首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我所研究生课程设置精简优化,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导师队伍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为研究生开阔学术眼界提供机会;论文选题的广泛应用性,毕业生就业优势突出。

2024中信所仅接收学术型硕士,接收专业不局限于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欢迎理工类专业优秀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本年度共招收推免生14名,其中图书馆学1名、情报学10名、竞争情报1名、科技政策学2名。热诚欢迎有志从事科技情报事业的莘莘学子报考。现将本年度接收推免生办法公布如下:

一、申请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2.获得本科就读学校的推免生资格;

3.本科阶段学习总评成绩名列所在专业前茅,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者优先考虑);

4.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5.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以及其他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二、工作流程

1.考生填报专业志愿。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需根据教育部要求,在“推免服务系统”完善个人信息,并提出申请和填报志愿。我所招生单位代码为80901;

2.我所将根据教育部通知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为http://yz.chsi.com.cn)和我所研究生招生信息页面进行相应信息发布,请考生留意;

3.我所将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送复试通知,推免生需在收到通知后的12小时内在“推免服务系统”中给予答复;

4.同意参加我所复试的考生,需按照我所通知要求按时参加复试,考生在复试报到时需交验以下材料:

1)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2)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3)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或院系)出具并加盖公章的大学本科前三年所修课程成绩单;

4)大学期间能证明学生能力的相关学术论文、获奖证书等复印件一份;

以上材料提交方式以我所届时通知为准。

5.复试内容。复试突出对考生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考生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复试形式以我所届时通知为准;

6.我所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学术背景、复试成绩等择优确定待录取名单并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考生发出“待录取”通知,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待录取”通知,否则将被取消“待录取”资格。接受“待录取”通知的考生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列入我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三、其他事项

1.被录取的推荐免试生须按相关规定,接受教育部信息公开及所在学校公示;

2.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取消录取资格:

1)在推荐免试过程中弄虚作假;

2)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未取得学士学位或本科毕业证书,或受处分;

3)体检不合格;

4)其他不宜录取情况。

3.已被我所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推免录取资格

四、学费和助学金

根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硕士研究生收取学费8000元/学年学生公寓均配备独立空调,双人间每学年每人住宿费1500元;单人间每学年1800元。

我所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补助和特殊困难补助等五项研究生助学金待遇。

、联系方式

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010-58882329

 箱:qrzh@istic.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100038    申诉电话:010-58882509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39月12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4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是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指示和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成立,直属于科学技术部,国家级公益类科研院所。我所自1978年首批招收情报学专业研究生至今已有近40余年的历史,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管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1月被批准为国内首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现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并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合作培养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研究生。2002年10月,经人部批准设立国内首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我所研究生课程设置精简优化,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导师队伍内外结合,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为研究生开阔学术眼界提供机会;论文选题具有广泛应用性,毕业生就业优势突出。

热诚欢迎有志从事科技情报事业的莘莘学子报考。

一、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我所接收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院校推荐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接收推免生专业不局限于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欢迎理工类推免生报名。推荐免试工作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二、招生名额、专业与学习年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年度预计共招收33名学术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其中推免生招生总数14名),如无特殊说明为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招生专业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竞争情报、科技政策学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参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招生对象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本科毕业以及具有与本科毕业同等学力的中国公民,专业背景不限,文理兼收,特别欢迎理工科毕业生报考。学制2.5年,脱产学习。

三、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考生在20248月31日(含)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需在近3年(即20219月1日至20248月31日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学术论文至少2篇,可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

4. 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四、报名与考试

(一)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三)初试日期: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

(四)报考我所考生初试时需参加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三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三使用全国统一命题,业务课二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组织命题。考试地点以准考证标注的地点为准。

(五)初试成绩公布办法:初试成绩将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公布。

(六)复试:我所将在研招网公布复试名单,复试时间及其他具体事宜请及时登录研招网和中信所网站研究生教育栏目查询。

五、调剂

具体调剂工作办法以我所相应通知为准。

六、学费和助学金

根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硕士研究生收取学费8000元/学年。学生公寓均配备独立空调,双人间每学年每人住宿费1500元;单人间每学年1800元。

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补助和特殊困难补助等五项研究生助学金待遇。

七、体检

体检在复试时统一进行,体检标准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老师    联系电话:010-58882329

 箱:qrzh@istic.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100038   申诉电话:010-58882509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39月12


吉林艺术学院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吉林艺术学院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能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艺术类科研、创作、教学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创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人才。

二、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通过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报考我院硕士学位研究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的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报名网络技术服务工作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负责。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1.网上报名要求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 日,每天9:00 —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 27日,每天9:00—22:00(具体以教育部相关规定为准)。

2.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吉林省教育考试院、报考点以及我院在网上公告的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的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2)我院接收英语、日语语种考生。

3)考生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院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7符合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并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及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

  符合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

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9)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1)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12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网上确认要求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报考资格审查

招生单位和报考点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报考点和招生单位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时,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五、准考证打印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考生诚信要求

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七、考试

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分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两类,报考我院的考生均需按照规定考点参加考试。

2.初试时间: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在12月25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3.文化课考试科目:政治理论(满分100分),外国语(满分100分),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4.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2门,由我院自行命题,每科满分为150分。

5.美术与书法专业初试考试要求:考试科目代码为521、522、523考试时间6小时,考试科目代码为524考试时间3小时;以上科目考试时考生需自备画板和画具,具体要求见我院研究生处网站通知。

6.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7.复试时间、地点、考试范围及复试办法和程序在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处网站公布。

8.教育部按照一区、二区制定并公布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原则上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

9.我院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复试比例等情况,确定本单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复试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

我院自主确定“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该计划接受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10.我院在复试前严格采取人证识别及相关信息库数据比对等措施,加强对考生的身份审核及报考专项计划、享受照顾(含加分)政策的资格审核,对不符合规定条件者,不予复试。

  少数民族考生身份以报考时查验的身份证为准,复试时不得更改。少数民族地区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准。

11.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12.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专业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13.我院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14.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退役大学生士兵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含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

八、体检

考生拟录取后,请到各地市二级甲等或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将在我院网站通知中写明。

九、调剂

我院的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由我院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十、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1.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应当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我院将强化对考生诚信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记录,对考生在报考时填写的考试作弊受处罚情况进行认真核查,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凡有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情节严重受到停考处罚,在处罚结束后继续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由我院决定是否予以录取。

2.我院在复试的同时将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部门、招生工作部门、导师与考生面谈,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或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院将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十一、录取

1.我院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按照吉林艺术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原则,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3.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不能列入拟录取名单公示或上报

4.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的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5.被录取的新生录取资格无效的除外,经考生本人申请和招生单位同意后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工作1至2年,再入学学习。录取为保留入学资格的考生纳入招生单位当年的招生计划。

十二、违规处理

1.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相关单位应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3.对在招生工作中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招生管理规定行为的招生单位、招生考试机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招生工作人员,一律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还将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4.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管理的通知》(教学〔2008〕1号)等要求,加强考研辅导活动监管和依法整治。

  对社会培训机构违规开展辅导培训或发布虚假招生宣传(广告)骗取钱财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严禁我院内部任何部门和工作人员举办或参与举办考研辅导活动,严禁招生单位向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严禁社会培训机构进入校园以张贴简章、广告等各种方式进行考研辅导培训宣传和组织活动。在校生不得举办或参与助考作弊、虚假宣传等涉考违规违法活动。违反规定的要坚决予以清理取缔并追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责任。

5.考生认为所报考招生单位的招生录取行为有违反本规定或其他相关规定的,可向报考招生单位提出异议、申诉或举报。招生单位应当进行调查、处理,属于对政策执行存在异议的,应当及时书面或口头答复申诉人;属于对违规违纪行为举报的,应当组织纪检监察等机构进行调查,并按《信访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作出书面答复。

考生对招生单位作出的书面答复不服的,可向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申请复查。对复查结论不服的,可按相关规定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复核。

十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我院招收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

十四、毕业生就业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十五、国际交流

经过多年的合作与交流,目前我院已与英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4所著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学校建有两个国家级中外人文交流平台:教育部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中俄艺术高校联盟,并连续举办14期教育部俄罗斯艺术大师班、9期中俄艺术高校联盟活动。学校与英国约克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伯恩茅斯艺术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还同台湾艺术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开展学生交流。邀请众多的国际高水平艺术家来我院教学、工作,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提升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六、考生须知

1.我院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类别分为两类: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2024年拟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55人、专业学位艺术硕士研究生262人,在录取阶段,我将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结合生源情况及学院发展需要,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

2.报考我院艺术学各专业方向(除艺术创作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理论方向)接受文科考生报考,其它专业研究方向原则上不接受跨专业考生报考。

3.我院学费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8000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5000元。

4.我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奖励机制:(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研究生国家助学金;(3)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岗位津贴;(4)研究生学业奖学金;(5)毕业生评优政策;(6)创新创业奖学金。奖励办法另见《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奖励评审实施细则》。

5.由于我院住宿条件有限,长春市学生原则上不安排住宿。外地学生住宿地点根据入学当年我院宿舍分布情况具体安排。

6.我院招生考试所有信息(初试要求、复试相关要求、参考书目、复试名单、录取名单等)将在吉林艺术学院网站(研究生处)和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院校信息、网报公告)中公布,请考生及时查询。

我院网址:www.jlart.edu.cn

研究生处网址:http://yjs.jlart.edu.cn/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传真:0431-85618202

培养单位在各校区的分布:

表演校区:音乐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舞蹈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艺术学研究所,地址:长春市自由大路695号。

造型校区: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新媒体学院,地址:长春市红旗街2077号。

综合校区:动漫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地址:长春市建设街2663号。

城市校区:戏曲学院,地址:长春市朝阳区松辉路226号。

 

                     

      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3年9月12


大连民族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学校简介

大连民族大学位于海滨城市大连,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全国110多所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之一,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1984年立项筹建,1993年招生办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为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5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济学管理学、文、法艺术学、农学八大学科门类,其中9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民族学、生物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国际商务、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林业、设计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智库12。获批国家民委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拥有辽宁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7个。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二等奖32项。

学校现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多亩,教职工1200多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70%、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近95%,教师中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国家民委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辽宁省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140多人次

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学校连续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4年2019年,获评“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获得“辽宁省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2020年再次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近年来,学校还获得辽宁省新时代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民委就业典型学校、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招生类型、专业拟招生人数

(一)学术学位全日制

1 学术学位各专业、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

院系所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

及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拟招生

人数*

003民族学

一级学科

030400

民族学

01民族学

11

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11

03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

11

04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14

小计

47

004生物工程一级学科

083600

生物工程

01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

15

02食品生物工程

14

03化学生物工程

15

04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

14

小计

58

合计

105

注:1.拟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将以教育部下达计划数为准;各专业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将根据实际招生计划,结合上线考生情况,按照学校招生计划分配办法进行增减。

2.民族学一级学科各研究方向牵头培养单位:01、02、03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04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各研究方向牵头培养单位:01、02、03生命科学学院,04环境与资源学院。

(二)专业学位(全日制)

2 专业学位各专业、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

院系所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

及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

及名称

拟招生

人数*

005电子信息类别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33

085404计算机技术

48

085406控制工程

43

085410人工智能

62

085411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71

小计

257

006国际商务类别

025400国际商务

01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8

02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10

03“一带一路”与

自贸区商务

12

小计

30

007材料与化工类别

085601材料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6

085602化学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6

小计

22

008生物与医药类别

086000生物与医药

01精细化工与药物制造

15

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5

086003食品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4

小计

44

009林业

类别

095400林业

01森林资源培育

16

02森林保护与管理

5

03生态环境保护与

生态修复

13

小计

34

010设计

类别

135700设计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22

合计

409

注:1.拟招生人数*:实际招生人数将以教育部下达计划数为准;各专业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将根据实际招生计划,结合上线考生情况,按照学校招生计划分配办法进行增减。

2.电子信息类别牵头培养单位:085401、08541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085404、08541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085406机电工程学院;国际商务类别牵头培养单位:国际商学院;材料与化工类别牵头培养单位: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类别牵头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林业类别牵头培养单位:环境与资源学院;设计类别牵头培养单位:设计学院。

3.电子信息类别、生物与医药类别、林业类别各专业均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

专项计划考生,拟招生人数6人。

三、报名与初试

按照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第四章、第六章内容执行,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录取当年规定报到之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考生以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参照第四章第十五条国家认定标准执行;报名期间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期间完成学历(学籍)核并按照大连民族大学网报公告要求上报相关证明材料

初试科目见大连民族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四、复试

按照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第八、九、十章相关规定,以及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学校在国家确定的2024年一区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上线考生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学校各专业(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不需要加试

五、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按照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第十章相关规定,所有考生参加复试时须向学校提交《大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六、体检

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规定,学校将在拟录取后和入学后分别组织考生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体检工作相关安排另行公布。

七、录取

按照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第十一章相关规定,以及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复试录取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将按照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第十章相关规定处理。

八、信息公开公示

根据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232号)第十二章相关规定招生章程、招生政策和规定、招生专业目录和分专业招生计划,均在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s://gd.dlnu.edu.cn/zs/)统一公布。拟录取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九、毕业就业

毕业与学位授予按照《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大民校发〔2018〕61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须将本人人事档案等材料在入学前调转至大连民族大学,否则不予注册学籍。

十、学制及学费标准

3 各学科(类别)学制及学费标准

学科(类别)代码及名称

 学制(年)

学费标准(元/生·年)

0304民族学一级学科

3

7000

0836生物工程一级学科

3

7000

0854电子信息类别

3

8000

0254国际商务类别

2

12000

0856材料与化工类别

3

8000

0860生物与医药类别

3

8000

0954林业类别

3

8000

1357设计类别

3

15000

注:1.学生宿舍一般为4人间,住宿费为1200元/生·年。

2.各学科(类别)学费、住宿费标准,最终以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为准。

3.新生入学前将另行通知校区安排。

十一、奖助政策

凡被我校录取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均享受新生入学奖学金(即一年级学业奖学金)。特等奖学金标准为15000元/生,一等奖学金标准为12000元/生,二等奖学金标准为7000元/生。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合计比例不超过30%,二等奖学金比例约为70%;一等奖学金中第一志愿录取考生比例约占60%,第一志愿录取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均享受一等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二年级及以上学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等奖助学金发放,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兼职辅导员工作岗位聘任与岗位津贴按照《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大民校发〔2020〕48号)等相关文件执行。定向录取考生不享受各类奖助学金。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西路18号

邮政编码:116600

联系部门:大连民族大学研究生

人:霍老师、王老师

    话:0411-87509383、87630448

     址:https://gd.dlnu.edu.cn/zs/

电子信箱:yzb@dlnu.edu.cn

微信服务号:大连民族大学研招办(微信号:dlnu_yzb)

各学科(类别)、专业联系方式:

4 各学科(类别)、专业联系方式

学科(类别)、专业代码及名称

联系人

咨询电话

0304民族学一级学科

王老师

0411-87935640、87189423

0836生物工程一级学科

许老师

18842604448

085401新一代电子

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贺老师

0411-87565690

085404计算机技术

刘老师

0411-87557259

085406控制工程

葛老师

0411-87557396

085410人工智能

刘老师

0411-87557259

085411大数据技术与工程

贺老师

0411-87565690

0254国际商务类别

李老师

0411-87557202

0856材料与化工类别

李老师

0411-87402589

0860生物与医药类别

许老师

18842604448

0954林业类别

李老师

0411-87652536

1357设计类别

王老师

0411-8765619113214225295

注:考生需了解专业情况、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等相关专业内容可拨打各学科(类别)、专业咨询电话。

、其他

(一)学校研究生招信息均在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请考生随时关注。

(二)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

(三)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如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出台新政策文件和规定,以政策文件和规定为准。

(四)学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或培训班,也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以学校名义举办各类考前辅导班或培训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第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提高生源质量,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32号)等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市拥有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2023年建成启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学院路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邮编:100191;沙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南三街9号,邮编:102206北航杭州国际校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双红桥街166号邮编:311115不同招生单位专业,学制范围为2年或3年。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分别颁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硕士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证书且符合国家和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毕业学生按有关规定派遣。

第三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和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硕士研究生招生实行学校和招生单位分层管理体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由校领导牵头、校内纪检监察和研究生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招生与推免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招生委员会”),负责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办法,工业信息化部、北京教育考试院的补充规定,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领导招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学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方案,解决招生工作中重大事宜。

各招生单位成立由院长和书记任组长、研究生教学主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的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简称招生单位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方案,组织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研究解决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问题。

第五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在学校招生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全校研究生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 计划与复试录取

第六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全国招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师资条件及教育部、北京教育考试院有关文件,发布各招生单位招生计划和专业目录,向社会公开。

第七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按照教育部、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及录取等工作(具体见当年相应文件)。

第八条 考生体检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收学历研究生体检工作标准》(校研函字〔2016〕11号)文件要求。

第九条 新生入学后,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学生,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附则

第十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制、学习方式、招生计划、学费标准、奖助等详细信息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当年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及相关文件。

第十一条 本章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b.buaa.edu.cn,电子信箱:yzb@buaa.edu.cn,申诉及咨询电话: 010-82317637。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