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上海电机学院2012年招收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章

    上海电机学院创办于1953年,由上海市教委与上海电气集团共建共管,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秉承“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7%以上,签约率始终稳居上海高校前列,学校被授予“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称号。作为首批获准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院校,上海电机学院2012年招收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属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学位学历教育。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授予的规定,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一、培养目标:

我校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及风电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胜任风电等领域设备系统集成和故障诊断,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

招生领域名称:电气工程,领域代码 085207。

三、招生名额:

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名。

四、学制:

学制为2.5年。

五、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大学专科)毕业学历人员(即同等学力人员)。

六、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2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1年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

4.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二)所有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七、初试   

(一)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2年1月7日至1月8日。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四)初试科目    

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    

1月7日上午    101-思想政治理论     

1月7日下午    204-英语二        

1月8日上午    302-数学二    

1月8日下午    业务课二 

考试方式均为笔试。

(五)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应试。   

八、复试    

(一)我校在复试时对考生的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仍有疑问的,我校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国家教育部学历认证部门出具的认证证明。     

(二)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我校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我校公布。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2012年4月底前完成。      

九、体检       

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体检须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规定。   

十、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十一、优惠政策:

(一)凡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均为国家计划公费生(免学费)。

(二)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新生特别奖学金。

(三)学校构建多渠道的研究生资助和奖学金体系,保障研究生学习和奖励优秀研究生,使研究生能够安心学习、潜心研究。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情况如下:

(1)助学金每月50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

(2)奖学金:

等级

奖学金

比例

一等

5000元/年

10%

二等

3000元/年

30%

(四)学校提供各种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并提供相应岗位津贴。

(五)学校资助每位研究生三个月以上的海外访学。

(六)学校设立100万元研究生创新基金,用于资助研究生创新项目。

(七)研究生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等科研成果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

(八)学校为每位毕业研究生提供就业岗位,优秀毕业生将被优先聘用到上海电气集团工作。

十二、其他:

凡涉及报考、录取和调剂方面的政策以教育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有关招生信息请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主页(http://yjs.sdju.edu.cn)。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

学校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橄榄路1350号      邮政编码:201306

联系部门:科研处(研究生处)      电话:021-38223020 

网址:http://yjs.sdju.edu.cn

注:以上报考须知若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今后颁布的规定有不同之处,须按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并以研究生网页公布信息为准。

附件:

 

上海电机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

领域、研究方向

拟招人数

考试科目

初试

复试

085207电气工程(专业学位)

01 风电设备系统集成、控制与优化

02 风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0

(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规模数作相应调整)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1电路、802电子技术基础 、803电工技术基础(任选一门)

 

复试:①综合面试②笔试科目:A电路、B电子技术基础、C电工技术基础、D电力电子技术、E自动控制原理、F微机原理及应用(任选一门且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初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出版时间

作  者

801

《电路》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邱关源编

802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数字部分)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康华光编

803

电工技术基础:<<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秦曾煌主编

复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出版时间

作  者

A

《电路》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邱关源编

B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数字部分)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康华光编

C

电工技术基础:<<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秦曾煌主编

D

《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

王兆安、黄俊主编.

E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

科学出版社,2004年

胡寿松编

F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周荷琴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名称:中国中医科学院

单位代码:84502

联系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行政楼716718房间

邮政编码:1000700

 话:010-6401441133803381

  真:010-84034358

  站:http://***/http://www.catcm.ac.cn/

 

一、招生规模:120名,其中学术学位研究生80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0名。包括非定向(公费)、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

委托培养是指由委托单位出资,学成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3身体健康;

4具有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

5临床专业限全日制五年医学本科毕业生报考(应届、往届均可),主要进行临床能力培养,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三、报名方式:网上报名。

网址: http://yz.chsi.com.cn(公网) 或 http://yz.chsi.cn (教育网)

网上报名时间:2011101031(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现场确认时间:20111110 日~14(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四、综合考试类别:

306西医综合:300分,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307中医综合:300分,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701中药综合:300分,由我院自主命题。含中药学120分、分析化学120分、药用植物学60分。

五、请考生于20121114日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我院不再寄发《准考证》。

六、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成绩请于20123月在我院网站查询,如需成绩单,可与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复试信息将及时在网站公布。

七、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我院网站发布的信息为准。如遇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院将作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八、考试参考书目:

701中药综合:

《中药学》高学敏主编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一版);

《分析化学》下册,黄世德、梁生旺主编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一版);

《药用植物学》姚振生主编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一版)。

702信息管理学:

《信息管理基础》岳剑波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801中医药文献检索:

《中医药文献检索》胡滨、蒋永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四川警察学院2012年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四川警察学院

2012年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

(一)专业方向:警务管理、国内安全保卫

(二)培养目标:培养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具有综合运用涉藏警务或国内安全保卫各专门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独立带领警员实施警务管理和国内安全保卫警务作业的一线警长。

二、报考条件

凡符合以下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我院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记录,未受党纪、政纪处分;

(二)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

(三)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截止日期为2012731);

(四)必须系在职公安民警,并经所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人事部门审核同意报考;

(五)须符合《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准》;

(六)年龄不限。

三、报名时间及方式

(一)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时间为10月下旬。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并交纳报名费,报考类别选择“计划外委托培养”。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

(二)报名实行组织推荐与个人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原则,推荐单位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各地公安机关应根据本单位民警培养规划,积极组织推荐业务骨干参加报名,做好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工作。符合条件的考生经本单位同意后,方可参加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四、考试

(一)初试。考生参加20121月份(具体时间见教育部公告)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英语二、警务硕士专业基础、警务硕士专业综合。初试合格分数线由教育部确定。初试合格按所在研究方向总分排名进入复试。

(二)复试。

1、资格审查。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须填写《2012年攻读警务硕士专业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经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省级公安机关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交我院。考生复试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①《2012年攻读警务硕士专业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②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③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④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⑤人民警察证原件及复印件。

2、复试时间、地点。取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必须参加复试,我院复试时间安排在20124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地点为四川警察学院。

3、复试内容。复试参照我院当年复试规定,具体包括:笔试(世界警察概论、民族宗教知识与政策)、心理测试警务五项技能(射击技能(含手枪、79式微冲、97式防暴枪使用)、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警务急救、汽车驾驶)。复试参考资料目录详见附件。复试人员名单和拟录取人员名单均在我院校园网上公布。

五、调剂

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我院2012年仅接收调剂类考生。凡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根据初试分数和个人志愿,均可选择调剂到我院。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待初试结束后按教育部要求执行。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六、体检

通过初试的考生在复试时需进行体检,体检工作由我院组织安排,体检要求参照《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检项目和标准》执行。凡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录取

按照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录取类别为计划外培养,考生所在单位须与我院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约为20126月下旬,具体时间见网上通知。

八、学习培养

警务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特别说明警务硕士专业学位专门针对在职人民警察招生,所在公安机关人事部门同意报考,报考类别一律为“计划外委托培养”。学习年限为2年。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由我院颁发国家承认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警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九、其它

(一)我院2012年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为准。

(二)学生入学后统一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按警队建制实行警务化管理,并作为应急处突的机动警力,由省公安厅统一调用指挥。

(三)招收计划外委培生须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按统一标准录取,并须与招生单位签订委培协议;入学后与计划内生源按同等标准培养,毕业后颁发相同的学位及学历证书;委培单位负责为委培生提供培养经费,委培生在读期间的档案、公费医疗和户口由委培单位负责管理;委培生毕业后不重新择业,遵照委培协议回委培单位工作。

(四)有关费用

1、学员学习期间须交纳培养费用,基本标准由四川警察学院根据物价部门相关要求制定。

2、住宿费、生活用品费、警服置装费等按学校规定收取。如有变化,依据新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式

1、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阳西路34号·四川警察学院(邮编:646000

2、联 系 人:曾述全   0830-3115671

3、查询网址:http://www.scpolicec.edu.cn

 

 

附件:四川警察学院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参考资料目录


四川警察学院

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参考资料目录

 

 

1、《世界警察概论》 陈真、陈合权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4月版;

2、《中国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 杨治长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1月版;

3、《公安民警警械武器使用训练大纲与考核标准》(试行)公安部政治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16月版;

4、《公安民警警械武器使用训练训练教程》(试行)公安部政治部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16月版;

5、《警务实战基础训练教程》,公安部政治部编,群众出版社,20065月版

 

2012年研招调剂信息(公费多)

一、我校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以下专业需要调剂考生:

1、学术型研究生:

1)一级学科:

社会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

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世界史(地区国别史、国际关系史)                   

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2 二级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门史、光学、应用化学、企业管理

数学、化学、光学、企业管理等专业均为公费计划。其余大部分专业亦有公费计划。具体缺额及公费计划待国家复试线公布后方可确定。

 

2、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地理)

以上各专业均有公费计划。若公费计划有限,则免学费,但不享受普通奖学金。

 

二、我校执行国家一类地区复试分数线,学校不再另行划线。

 

三、调剂程序:

1、国家调剂系统未开通之前:可登陆我校研究生部网页上的调剂系统,填写并提交相关信息。调剂系统网址:http://yjs.gnnu.cn/GanNan2/adjust.asp

2、国家调剂系统开通之后:考生第一时间在国家调剂系统上报名。如果符合我校要求,会在考生报名的48小时内在网上发送复试通知。如果48小时后未收到我校复试通知,可改报其它学校。

3、最终调剂以国家调剂系统报名为准。

 

四、联系电话:

调剂专业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研究生部                  老师       0797-8393666

社会学、世界史、专门史            老师       0797-83936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老师      0797-8397850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老师      0797-8393655

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老师      0797-8393876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语文)        老师       0797-8393643

数学、学科教学(数学)           老师        0797-8393663

光学、学科教学(物理)           老师       0797-8393668

化学、应用化学                    老师       0797-8393670

企业管理                          老师      0797-8393652

体育学                  老师       0797-8393672

学科教学(地理)             老师       0797-8393648

学科教学(生物)             覃老师      0797-8397768

学科教学(思政)             老师      0797-8393646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地处北京市丰台区槐树岭4号院,195912月创建,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的军用特种车辆总体研究所,主要从事军用特种车辆整车及部件的研究、设计、试验与试制及民用汽车、专用汽车的研究开发与测试,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开发新型车辆,进行新型动力、传行操、电控、液控、电气、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开发。

    研究所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哲荣等一批国内知名的车辆工程专家。现有职工近1600人,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高级工程师以上400余人,有2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具有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下有覆盖43个专业的5个技术部、1个信息中心、2个试制部,拥有1个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功率传动试验室、道路模拟试验室及车辆高低温模拟环境试验室等40余个现代化试验室,各类设备仪器5700余台(套)。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他们承担了大量重点科研型号项目,科研手段先进,经费充裕,为研究生学习和工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并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培养了一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研究所科技成果显著。有12项科技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210多项,研制各种型号特种车辆20多种。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开发民用产品(技术)逾百种。 研究所经济效益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连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建有标准的游泳池、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各式球类活动场地。 2011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研究生在读期间学费全免,待遇从优,月提供助学金和生活等补贴1200-1300元。

    热烈欢迎有志于汽车和特种车辆研究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有志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有识之士报考我所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我所2012年计划招收车辆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人,可接受推免生。

三、办学形式

    本专业所招研究生均属国家计划内学术型定向生,学制2.5年。研究生毕业证书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颁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为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颁发的工学硕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基础理论课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学代培,一年以后回所作毕业论文。

    研究生毕业与当年入所研究生的待遇相同,同岗同酬,要求毕业以后留所工作5年方可自由流动。

四、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往届生必须具有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英语水平达到国家四级水平且总分在425分以上)。

    2)同等学力人员必须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并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二年或二年以上,已经达到本科毕业生水平方可报考,且须符合下列条件:

同等学力人员仅限报考所学专业,不得跨学科报考;

已进修完六门或六门以上相关本科课程,并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

在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

同等学力人员在报考前必须持证书原件到我所人力资源处研招办进行资格审查。

    3)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3、推荐免试生必须是经毕业学校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所复试并被接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五、报名

    2012年研究生招生实行网上报名,报名办法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文件规定及《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告》执行。

六、研究方向

    1、现代设计方法

    本研究方向旨在开展现代设计方法在特种车辆上的应用研究,以达到极大的缩短研制周期,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尤其是CAD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可靠性设计技术、仿真技术在特种车辆行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车辆动力学

    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发动机的功率利用;传动系统的起步和加速性能;行驶的平顺性;车辆的振动和传动系扭振等。本方向拥有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动态模拟实验室,可进行各种车辆整体系统及零部件的动态负荷模拟实验。

    3、车辆电子电气技术

    车辆电子电气技术的发展是新型车辆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方向主要进行车辆综合电子系统、车辆的状态监测与控制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4、计算机仿真与可靠性研究

    本研究方向着重解决车辆总体性能方面在正在研制或已定型的项目中的理论问题。为提高总体设计的层次,将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求完善总体性能的仿真技术,进而逐步组合形成虚拟样机技术。

    5、车辆散热系统研究

    本方向主要从事高效紧凑散热器、自动清洗空气滤清器、新型高效冷却风扇和乘员舱空气调节系统等车辆及动力装置散热系统方面的研究、研制及开发。

七、考试

    初试政治、数学一、英语三门基础课由国家统一命题。现代设计方法、车辆动力学、计算机仿真与可靠性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试题为《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车辆电子电气技术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试题为《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邱关源主编);车辆散热系统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试题为《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华自强主编)。

复试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相关文件要求的复试内容组织差额复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以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所获得的文凭为准)、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专业课复试内容:初试时参加《理论力学》考试的考生复试时加试《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克坚主编),初试参加《电路》的考生加试《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余孟尝、杨素行主编),初试参加《工程热力学》的考生加试《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张也影主编)。

八、录取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2012年录取工作规定和要求以及北京市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2012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前签订定向培养合同。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研究所招生办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新生报到后,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本单位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通讯地址:北京市969信箱33

邮编:100072

招生联系人:黄丽霞

电话:(01083808676

E-mailhr@***

网址:www.***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地处北京市丰台区槐树岭4号院,195912月创建,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的军用特种车辆总体研究所,主要从事军用特种车辆整车及部件的研究、设计、试验与试制及民用汽车、专用汽车的研究开发与测试,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开发新型车辆,进行新型动力、传行操、电控、液控、电气、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开发。

    研究所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哲荣等一批国内知名的车辆工程专家。现有职工近1600人,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高级工程师以上400余人,有2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具有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下有覆盖43个专业的5个技术部、1个信息中心、2个试制部,拥有1个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功率传动试验室、道路模拟试验室及车辆高低温模拟环境试验室等40余个现代化试验室,各类设备仪器5700余台(套)。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他们承担了大量重点科研型号项目,科研手段先进,经费充裕,为研究生学习和工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并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加强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培养了一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研究所科技成果显著。有12项科技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和部级科技进步奖210多项,研制各种型号特种车辆20多种。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开发民用产品(技术)逾百种。 研究所经济效益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连年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建有标准的游泳池、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各式球类活动场地。 2011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研究生在读期间学费全免,待遇从优,月提供助学金和生活等补贴1200-1300元。

    热烈欢迎有志于汽车和特种车辆研究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有志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有识之士报考我所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我所2012年计划招收车辆工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0人,可接受推免生。

三、办学形式

    本专业所招研究生均属国家计划内学术型定向生,学制2.5年。研究生毕业证书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颁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为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颁发的工学硕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基础理论课目前在北京理工大学代培,一年以后回所作毕业论文。

    研究生毕业与当年入所研究生的待遇相同,同岗同酬,要求毕业以后留所工作5年方可自由流动。

四、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往届生必须具有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英语水平达到国家四级水平且总分在425分以上)。

    2)同等学力人员必须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并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二年或二年以上,已经达到本科毕业生水平方可报考,且须符合下列条件:

同等学力人员仅限报考所学专业,不得跨学科报考;

已进修完六门或六门以上相关本科课程,并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

在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

同等学力人员在报考前必须持证书原件到我所人力资源处研招办进行资格审查。

    3)身体健康、五官端正,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3、推荐免试生必须是经毕业学校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所复试并被接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五、报名

    2012年研究生招生实行网上报名,报名办法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文件规定及《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公告》执行。

六、研究方向

    1、现代设计方法

    本研究方向旨在开展现代设计方法在特种车辆上的应用研究,以达到极大的缩短研制周期,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尤其是CAD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可靠性设计技术、仿真技术在特种车辆行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车辆动力学

    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发动机的功率利用;传动系统的起步和加速性能;行驶的平顺性;车辆的振动和传动系扭振等。本方向拥有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动态模拟实验室,可进行各种车辆整体系统及零部件的动态负荷模拟实验。

    3、车辆电子电气技术

    车辆电子电气技术的发展是新型车辆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方向主要进行车辆综合电子系统、车辆的状态监测与控制以及电磁兼容性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4、计算机仿真与可靠性研究

    本研究方向着重解决车辆总体性能方面在正在研制或已定型的项目中的理论问题。为提高总体设计的层次,将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以求完善总体性能的仿真技术,进而逐步组合形成虚拟样机技术。

    5、车辆散热系统研究

    本方向主要从事高效紧凑散热器、自动清洗空气滤清器、新型高效冷却风扇和乘员舱空气调节系统等车辆及动力装置散热系统方面的研究、研制及开发。

七、考试

    初试政治、数学一、英语三门基础课由国家统一命题。现代设计方法、车辆动力学、计算机仿真与可靠性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试题为《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车辆电子电气技术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试题为《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邱关源主编);车辆散热系统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试题为《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华自强主编)。

复试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相关文件要求的复试内容组织差额复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以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所获得的文凭为准)、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专业课复试内容:初试时参加《理论力学》考试的考生复试时加试《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克坚主编),初试参加《电路》的考生加试《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余孟尝、杨素行主编),初试参加《工程热力学》的考生加试《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张也影主编)。

八、录取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2012年录取工作规定和要求以及北京市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的补充规定,根据2012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前签订定向培养合同。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研究所招生办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新生报到后,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本单位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通讯地址:北京市969信箱33

邮编:100072

招生联系人:黄丽霞

电话:(01083808676

网址:www.***

E-mailhr@***

河北金融学院2012年金融硕士招生简章

 

摘要:

河北金融学院始建于1952年,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有“金融界的黄埔军校”之美誉。学院占地面积1323亩,现有在校生11993人,教职工共有775人,其中专任教师598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学院图书馆现有藏书83万册,电子期刊3400种。学院现设有金融系等十三个教学院、系、部。金融学、会计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现已与美国、爱尔兰、印度等多个国家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友好联系。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金融理财规划、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等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从事金融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1.金融机构管理   2.投资理财   3.金融监管

  三、培养机制

  (一)师资配备

我校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各一名,其中:校内导师为副教授以上职称且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行业导师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专家担任。

(二)教学安排

在教学安排上,实行校内、外“双修制”。其中:校内教学将利用课堂形式和校内实训基地组织教学、考核;校外将通过行业导师“助理制”,进行有针对性地实践教学,由行业导师进行指导和考核。

四、招生名额

40人(具体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

五、调剂报名

1.报名资格:

①符合研究生初试报名资格者,具体参看《2012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②申请调剂考生申请调剂考生第一志愿报考专业需与申请调剂专业属同一学科门类;

③考生成绩(单科、总分)须达到2012年国家A类地区最低分数线;

④满足教育部有关调剂的其它要求;

⑤调剂考生发邮件到hbcfyz@163.com,以附件形式发送“调剂申请表”和“个人简历”。(请从河北金融学院研究生部网站下载)

2. 报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报名程序如下:

网上报名: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调剂系统填写调剂志愿。   

预报名时间:20123541

网上报名日期:20124230

  六、复试

    1.笔试:考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时间由学校规定。考试科目为英语和金融专业综合 (具体要求详见研究生部网站通知)

2.面试:包括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和专业综合能力面试。原则上以不低于 120% 的比例进行差额复试。

七、体检

复试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体检,体检在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

八、 录取

1.资格审查。考生须提供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2.录取方法。以考生的总成绩(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名次为准。

九、学制、学费与奖学金   

(一)学制:全日制学习,学制两年。(二)学费:每年人民币7000元。   

(三)奖学金:我院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置奖学金。

十、学位授予

达到我院硕士生毕业条件者,将由我院授予国家承认的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证书以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一、招生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老师、严老师   电话:0312-3338138   邮政编码:071051

   网址:http://www.hbcf.edu.cn/   电子邮箱:hbcfyz@163.com    

   通讯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恒祥北大街3188号,河北金融学院研究生部(行政楼815817室)

 

南昌工程学院2012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启动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南昌工程学院获批为首批试点单位,将于2012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学校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艺、文、理、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成立的水利水电高校之一。

学校位于南昌瑶湖之畔,占地面积2026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是一个花园式、生态型、数字化的校园。学校设有10个院(系),开设了60个本、专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7800余人。

学校禀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坚持“育人为先、应用为本、学研用互动、水涵润特色”的办学理念,传承“艰苦奋斗、自信图强、负责奉献、务实创新”的大学精神,走出了一条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办学新路,正逐渐发展为“水利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院校”。

作为一所应用型工科院校,学校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扎实基础和雄厚实力。学校有6个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2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和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和5个省级教学团队。建立了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指挥部、武警水电二总队、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等十余个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校外基地。学校有33个校内实验中心,下属194个实验室,其中,有5个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近三年,学校科研合同经费以100%的速度递增,尤其是以服务行业、地方的横向合作项目业绩突出,体现了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鲜明特色。

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70人。其中,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跨世纪一、二层次人才1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赣鄱英才555工程培养人选2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6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目前,学校有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0余人,指导研究生100多人。

二、招生人数

水利工程领域(专业代码为:085214)拟招收20人,下设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土保持、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等四个方向;动力工程领域(专业代码为:085206)拟招收10人,下设水电动力工程、水力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设计与制造、水电站综合自动化三个方向。

三、学制

    学制2.5年,实行弹性管理2-3

四、招生方式

    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五、招生录取

1、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2012年招生全部采取调剂的方式进行录取。调剂事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2、优惠待遇:根据学校规定,录取的考生全部免收学费,并享有研究生生活补助,按月发放;实行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和研究生科研奖学金制度;学校为优秀学生提供助研、助教和助管的机会。

六、招生联系方式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天祥大道289

邮编:330099

研究生办公室联系人:老师、老师;电话:0791-881893998817989982085052;手机:13870683483老师),Emailmasteroffice@nit.edu.cn

水利工程领域联系人:老师(15879158520)、老师(13970082552);

动力工程领域联系人:老师(13767114962)、老师(13870884126)、老师(13707087265)。

欢迎有志青年来我校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南昌工程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

2012年招生目录

2012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原属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最早系统地开展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研究的研究所。并设有完整的研究专业方向和齐全的实验设备、人才队伍雄厚、图书资料齐全,与国外数十个研究机构有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术交流活跃、气氛浓厚,在国内外赢得很高学术声誉,被国内外誉为“中国培养地震工程人才的基地”。
  建所五十年来,在地震工程研究的各分支学科都是我国的先驱,率先开展了强震观测、工程地震、结构抗震、震害预测、地震模拟试验、抗震设计规范、工程振动测量等研究。并获得20项国家级和200余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工程力学研究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及工程院院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39人,高级科技人员129人;研究所现有土木工程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土木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三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单位代码:85406      地址:哈尔滨学府路29号  邮编:150080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   电话:0451-86652052   E-mail:jy@iem.net.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  试  科  目

0801  力学

9

 
 

080102  固体力学

01固体动力学

02工程中的波动问题

03工程结构的数值模拟与计算机仿真

04计算力学

05力学中的测试技术

4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080104  工程力学

01结构动力学

02结构可靠性理论

03结构系统识别与健康诊断

04结构地震破坏机理

05工程结构数值仿真与计算机可视化

06工程抗震及计算分析

07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稳定性

5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5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测试计量理论及其应用

02现代传感与测试信息技术

03精密测控技术及仪器

04地震观测技术及仪器

05工程振动测量技术及仪器

06灾害预警技术及仪器

07数据传输及网络技术

5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2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或80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0814  土木工程

50

 
 

081401  岩土工程

01岩土工程中的动力学问题

02岩土地震工程

03地下工程

04地基基础工程

05边坡工程

06土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07土工灾害监测和防御技术

13

① 101思相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081402  结构工程

01结构动力作用与分析

02结构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

03抗震实验与振动测试

18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01工程地震学

02强地震运动测量和分析

03结构动力学

04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

05结构振动控制

06土-结构相互作用

07高新技术在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中的应用

08健康诊断

09强地震观测仪器研制

10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

11重大工程结构观测和健康诊

断系统研究

14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01桥梁抗震

02桥梁结构与健康监测

03隧道结构抗震与振动控制

5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

③ 301数学一

④ 801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招生参考书目

《材料力学》 刘鸿文 高教出版社或孙训方

《结构力学》 上下册 清华大学或天大或大工或高教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岩石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