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考研百科 > 正文

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周期

发布时间:2025-06-29 01:51:11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支付周期,中国《劳动合同法》有明确规定,以下是详细解析:


1. 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2. 支付周期要求

  • 最长间隔:工资结算和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天,即至少每15天支付一次工资。

  • 常见实践:许多企业选择按周或每两周支付一次,也有按日结算的情况(如家政、促销等临时性工作)。


3. 支付方式

  • 小时工资制:按实际工作小时数计算报酬,需明确约定小时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 现金/转账:可通过现金或银行转账支付,但需保留支付凭证。


4. 注意事项

  • 及时支付:超过15天未支付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工资条:建议用人单位提供简易工资清单,列明工作时间、单价和总额。

  • 最低标准:小时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布的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如北京2023年为25.3元/小时)。


5. 对比全日制用工

  • 支付周期:全日制用工一般为按月支付,而非全日制最长15天。

  • 社保差异:非全日制用工用人单位通常只需缴纳工伤保险,其他险种由劳动者以灵活就业身份自行缴纳。


6. 维权建议

  • 若遇拖欠工资,可携带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考勤记录等证据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咨询或投诉。

立即咨询